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711|回复: 1

仲跻清:纪念我们的先贤仲由子路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63

回帖

368

积分

廪生

积分
368
注册时间
2009-11-1
最后登录
2012-4-5
发表于 2009-11-2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题记:跻清先生道德醇正、学养深厚,人神共鉴。

为向跻清先生致敬,特转载跻清先生大作数篇,以供后学拜读。

山东微山县仲子研究会会长 仲跻清

2005年12月25日

第一编 仲子述评

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死于公元前480年。他是孔子的早期最著名的弟子,他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他位列十哲,世称先贤。被仲氏尊为始祖,仰为旗帜,感召后人修身治世、忠勇报国。

第一章 家世渊源

第一节 上自轩辕

一九0四年(清光绪年间)出版的《仲里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八年七月三日观看唐以前的姓源著作《万姓录》时曾说:“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

据传仲氏祖先本姓姬,是帝喾(号高辛氏)的后代。帝喾是轩辕黄帝的曾孙,皇帝为姬姓,所以仲氏可以溯源至轩辕黄帝。高辛氏才子八人,其仲(排行老二)曰堪。子孙遂以仲为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辛是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叔豹、仲熊、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从前高辛氏有才能强的子孙八位……他们忠诚恭敬、勤謹端美、周密慈祥、仁爱宽和、天下的百姓称之为八元)商有仲虺为汤王左相。至周时,有名相仲山甫,周宣王封他为樊侯。(今河南济源县西南)“补袞西京,诗人美之”。《诗经·大雅·烝民》赞美他说:“保兹天下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袞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为保天子中兴生下仲山甫,辅佐君侧。山甫天生的品德和美善良有原则。周王破了袞龙袍,只有山甫能补好。)后故称补救规劝帝王的过失为“补袞”。山甫的后代有名咨的,并在鲁国为卞邑大夫,并以卞为家。咨生奂,奂生式,式生度,度生肇,肇生拱北,拱北生凫,凫生由。

可以看出,从仲堪到仲虺,再到仲山甫,仲咨,皆为仲姓,是非常清楚的,但其间的代系不得而知。从咨以后,一脉相承,非常清晰。另据有关史书记载:仲氏得姓,非此一处,仲堪之弟仲熊、鲁桓公次子庆父(字共仲)的子孙,以及宋庄公次子仲几(字子仲)也都是仲姓的来源之处。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先有姓,后有氏,后来又姓氏合一;汉人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又使姓氏复杂起来,所以一姓多源是很自然的现象。

第二节 卞为故里

从目前的史料看,仲咨为仲子的上八代祖。再往上就不得其详。仲咨为西周末,春秋初期人,其家世也不清,史书记载只因他做了卞邑大夫时,才“家于卞”,仲咨以后,奂、式、度、肇、拱北,只留其名,身世不详。仲凫的身世也只知“娶宋氏、生子由”。从咨到由,八代始终以卞为家。据考察仲子故里有两处:一处在现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尚存残断的“仲子故里”碑,据当地人介绍,此处曾建有仲子祠堂。其二,据《泗水县志》记载和今人回忆:明、清两朝都曾在古卞邑建有“仲子故里”坊,古城东10里处的仲氏墓地亦保存完好。仲子故里在古城外的东南角。城原有四座城门,为方便仲氏出入,后来又专门建造了一座东南门。卞邑遗址尚存,卞桥仍在。这两处均在古卞的范围之内,仲子故里在卞(今山东泗水县)确定无疑。

第二章 仲子简历

第一节 出身寒微

仲子的上八代祖咨,为卞邑大夫,颇有身份。但到了他父亲仲凫这一代亦沦为平民。《史记》中称仲子为“卞之野人”。据《仲里志》记载:仲凫,年三十无子,求嗣于天,其妻遂有身孕,分娩之前,梦熊入怀,其情甚异,遂告其夫。仲凫听后非常惊喜地说:“熊亦贵兽,必生贵子”。仲子遂亦降生。时公元前542年农历九月初七日(已未),即为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取名仲由、字子路。“子路”者,古代为熊的别称。仲子的取名,寄托着父母的良好祝愿,希望其将来成为勇猛盖世的英雄。仲子年少,英姿勃发,九岁时“与乡儿戏,即英强异常,乡人奇之”(《仲里志》)。泗水一带至今仍流传仲子年少时行侠仗义的故事,如“搏虎”、“屠龙”之说。仲子年少时,天性好动,爱好习武,很有名声。

第二节 拜师孔子

仲子十九岁拜师孔子,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当时的仲子天姿聪颖,力能兼人,乡人美之,自恃文武兼备,无人可比。《史记》上说“冠雄鸡,佩豭豚,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即戴着插着公鸡毛的帽子,身佩着公猪皮制作剑鞘的长剑。对孔子不服气故而发生争执,仲子年轻气盛,很可能对孔子加以拳脚。这一事件使孔子发现了仲子,感觉此人非比一般,随即以礼相待,收服仲子。仲子深明大义,感激异常,通过门人,拜孔子为师。这一拜,孔子得一臂膀,仲子得一导师。如日月在天,相互辉映,光彩照人。

关于仲子拜师的故事,历代都有记载和传说。其中《孔子家语》中最为生动。仲子反问孔子:“学习诗和礼有什么好处呢”?孔子说:“做君主的如果没有谏诤之臣就会腐败,做为士(知识分子)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驾驭烈马不能放弃手中的鞭子,操持弓箭离不开矫正器,木工用上墨线才能把木料锯直,人接受谏言才能明察。接受教育,重视学习,懂得礼义,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毁坏仁义,任性所为,厌恶有知识的人,必然会走向犯罪的道路,那是很危险的。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仲子引用《诗经》上的话与孔子争辨:“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自然就直,把它削尖,就可以穿透牛皮。如此说来,学习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说:“如果经过加工装上羽翎,再安上箭镞,并把它磨尖,它的穿透力不是更强吗?”仲子听后再三拜谢说:“敬请受教于您”。仲子拜师后,孔子根据仲子恃强好勇,性情刚烈的特点,经常教育仲子:做事为人不能恃勇好强,必须“以忠为质,以仁为卫”,勇不能离开仁、义、礼、智、信。还警告仲子,如果不认真改正,就会不得好死(“不得其死然”)。看来,孔子渊博的知识折服了仲子,伟大的人格感召了仲子。孔子的学生,大都是投奔于孔子,唯独仲子是孔子被凌暴后而收服的弟子。孔子慧眼识珠,仲子幸遇恩师。

仲子拜师之后,勤学多问,加上孔子因材施教,有问必答,有难必解,使之学识大有长进,文武兼备。在孔子早期的学生中是出类拔萃的。孔子早期的弟子有颜回的父亲颜路,曾子的父亲曾晳等。由于孔子办学颇有盛名,也吸引了“国际”上的有志之士慕名而来。卫国的颜浊邹也来鲁求学。在与仲子同学的过程中结识了仲子,很敬佩仲子的人品和能力,于是就把自己的妹妹许配仲子为妻。仲子二十二岁完婚,娶颜氏。成家之后,仲子一方面勤奋学习,求教孔子;另一方面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养家糊口,敬养双亲。史书记载他虽贫,经常吃野菜度日,但为了敬养二老,也经常在学习空间,从百里之外,背米养亲。至今还有“负米息肩处”的遗迹。

第三节 随师历练

青年时期的仲子已成为孔子的得意门徒和亲密的朋友。孔子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更好地教育学生,加深对周礼的认识,三十四岁时决定访问周朝的都城,求教问礼于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孔子让仲子一同前往。时仲子年二十五岁。《太平御览》中是这样记载的: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一”(第一个是谁?)曰:“子路,勇而多力”(汉画像石中已有此图)。孔子在周都做了三件事:即问礼于老聃,讨教周礼;学乐于苌弘;参观周朝的都城。还专门观看了宗庙的庆典祭礼的活动。老子向孔子讲解周礼的同时,也指出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不要过分执着追求。这次随孔子“出国”,使仲子在“礼”、“乐”等方面也大有长进。

鲁昭公二十五年,周敬王三年,鲁国内乱,昭公率众攻季氏,季氏三桓联合反攻,昭公失败,逃到齐国避难,随后孔子也去了齐国,仲子等学生跟随。仲子时年二十六岁。路过泰山脚下时,遇一妇人嚎哭,孔子令子路问明原因后,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惊世之语。在齐国,仲子还问到“管仲之为仁”?孔子根据管仲的功劳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了仲子。儒家以人为本和德治仁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仲子,为他今后“三善治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的孔子已满腹经纶,“待价而贾”,季孙氏的家臣公山不狃久有叛意,想借孔子之名共谋大事。孔子因急于用世,恢复周礼,欲应之召,仲子积极地加以劝阻,使孔子放弃了这一想法。避免了一次重大失误。

三十一岁时,父亲病死。仲子“哀痛绝食不寝者数日,乡人哀之”。之后,迎母至鲁都奉养。三十三岁时母卒,仲子“哀毁几不起,颜色憔悴”。随后,将父母合葬于卞城东。孔子称赞他对父母“生时尽力,死时尽思”,仲子的孝行名满天下。父母去世后,仲子更加勤奋学习,才学大进。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周敬王十四年,三十七岁的仲子正处盛年,才华横溢,在孔子的早期弟子中是最有名望的。孔子领弟子观桓公庙,见宥坐之欹器。孔子让仲子演示。“空则斜,中则直,满则覆”。当演示完后,仲子询问孔子“持满有道乎?”(有满了而不倾覆的道理吗?)紧接着孔子根据仲子恃强好勇的特点说:“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震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这就是谦虚再谦虚的道理)。

第四节 从政在鲁

在孔子的教育下,仲子从政的才能和天赋更显得出类拔萃。当孔子在鲁国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司寇”、“大司寇”的同时,仲子也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时在季世家干些小事,后来逐步得以信任,四十四岁时成了“季氏宰”,为季氏的总管。当孔子升任大司寇面有喜色时,仲子提出质问:“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仲子务真求实,主张边学习边实践,提倡在实践中学习。此时他推荐其同学子羔做费邑宰,遭到孔子的批评。他向孔子争辩道:“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论语》)。在实践中难道不是学习吗?并不光读书才算学习。其后,子羔的出色表现证明当时的仲子是对的。此时的仲子,政治上已相当成熟,在“夹谷会盟”中,他协助孔子完成了使命。

鲁国的政局始终不稳。公室的权威日渐消弱。“三桓”手下的邑宰不听命令,拥兵自重,经常叛乱。为强公室抑私家,尊王攘夷,孔子在君主的支持下,发动了“堕三都”(即费邑、郈邑、成邑)的行动。仲子是前线指挥。在孔子周游列国前,仲子在政治舞台上已相当出色。

第五节 护孔周游

仲子是孔子政治主张的拥护者,政治活动的追随者。当孔子“堕三都”失败,遭到三桓的排挤,政治上失意时,仲子最理解孔子。“德治仁政”难以在鲁国实现,他劝告孔子离开鲁国,并跟随其后,开始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此时的仲子已四十六岁,孔子已五十五岁。

孔子首先选定了当时相对来讲政治上比较安定的卫国为第一目标,住在了仲子妻兄颜浊邹家里。是年冬,孔子离卫去陈,路经匡地(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因孔子长相似阳虎(阳虎曾扰乱过此地),而被匡人围困,子路奋戟欲与之战,孔子配以弹琴弦歌。后匡人明白了真情,方才散去。在反回卫国的路上,又遭蒲人的围攻,子路、公良孺等拼死抵抗,并与之盟誓。在卫时孔子拜见南子,企图通过她得到卫灵公的信任。此事遭到子路的批评,认为像南子这样淫乱的女人不能与之接触。晋国大夫范氏的家臣佛肸占据中牟叛变,想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劝阻。孔子以匏瓜以自解。使孔子又一次避免了大的失误。卫灵公死,太子蒯聩出逃,其子立为国君,为卫出公。仲子问孔子,假如卫国用您的话,您打算先干什么呢,孔子说,需要先正名。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仲子给予了直接的批评,并说这种想法是“迂腐”之举。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元年,周敬王二十七年)六月,仲子随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途经曹国至宋,宋国司马桓魋欲加害孔子。孔子师徒只好西逃至郑国,后由郑国到达陈国。在陈国近乎四年。公元前489年,离陈去楚,在陈、蔡被乱军所围,绝粮七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孔子弦歌,仲子舞戚。摆脱围境后,跟随孔子南下负函(时为楚地)途中先后遇到隐士长沮桀溺和荷蓧丈人。仲子非常巧妙地回答了他们的责难,明确地提出“不仕无义”,“君子之仕,行其义也”的观点。明知道“德治仁政”的理想在现实行不通,但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更不同流合污。

第六节 三年治蒲

又经过四年的诸国奔波,理想仍难以实现,没有一个国家的君王真正愿意听从孔子的说教。孔子在无奈下,自负函又回到了卫国。在卫国,孔子的子弟有不少被卫国重用。其中最出色的就是仲子和子羔。仲子五十六岁被任命为蒲邑宰。仲子治蒲三年,认真实践孔子的教诲,实行德治仁政,兴修水利,执政为民,孔子视察后,三称其善。民感其德,仲子死后修其衣冠墓。

仲子五十九岁随孔子自卫返鲁,仍为季氏宰。孔子为鲁国国老,顾问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4041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802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5-4
发表于 2009-11-2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跻清前辈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退休后,致力于仲子研究。可惜天不假年。

向他老人家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5-5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