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仲子

仲姓七个渊源

 

 

zhong
介绍
仲姓概况
当代仲姓人口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为第265位大姓姓氏。仲为老二,用于排行。甲骨文和金文的仲字不带人部,就是中字,都代表古代的旌旗,由多条飘带组成。旌旗高高飘扬在氏族的住地中央,既是氏族的标志,也是氏族成员外出归来的方向。所以,仲的本义是中间、中央。仲人是以排列的次序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正中对称的“中”命名氏族名和族徽,后来加“人”多用于人名和字,最终出现了仲姓。仲的图腾
 
 
 
介绍文件
仲姓地理分布

自宋朝至今的一千多年来,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现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辽宁、山东、上海,这四省市的仲姓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陕西、黑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24%。仲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湖北东北、河南东南、鲁辽大部、吉黑、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宁大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最高可达0.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2%,居住了大约77%的仲姓人群。

介绍文件
仲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后裔高辛氏之臣仲堪、仲熊兄弟,属于以先贤名字为氏。

黄帝有个裔孙为帝喾,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为五帝之一,姬姓,名夋,号高辛氏。其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叫蟜极,伯父就是帝颛顼。

许多古文献认为,帝夋就是帝喾。《山海经》载:姬夋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姬夋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建有大功,被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帝颛顼死后,姬夋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

传说,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偃师)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当时,共工氏部落实力强大,对姬夋继帝位极为不满,愤怒得用头撞击不周山,使天柱折断,大地斜向东南,进而发动叛乱。帝喾下令火正黎带兵平定共工之乱,失败而回。帝喾处死了黎,以黎的弟弟吴回继任火正,再次领兵征讨共工,最后平定了叛乱,杀了共工氏。

帝喾尤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帝喾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弃,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次妃娵訾氏名常仪,生挚,帝喾死后,摰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相传,帝喾活了一百零五岁(一说九十二岁),死后安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帝喾属下有八个具有才得之臣,号称“八元”,与伯父高阳氏属下的“八恺”齐名。“八元”是:伯奋、伯虎、仲堪、仲熊、叔献、叔豹、季仲、季狸,这八个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在“八元”之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

源于任姓,是商王朝开国君主汤的佐相仲虺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虺,任姓,名莱朱,是商汤属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一代圣君商王汤。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显然,仲虺就是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四十里)。

《尚书》载“仲虺作诰”,但其“诰”在东汉时期淫战乱而亡佚,非常可惜。在典籍《墨子》中也记载:“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在《左传》中记载子皮之说:“《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悔之’”。说明仲虺在政治上极有主张。

在仲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例如,周王朝的樊侯仲山甫,即其后裔。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祭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卿大夫、政治家,他是郑庄公姬寤生身边的著名权臣,史书上记载他“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

当时郑庄公除了太子姬忽以外,还有几个儿子,分别是姬突、姬亹、姬仪、姬婴等等。有一次,姬忽率军帮助齐国抵抗了北戎的入侵,齐襄公姜诸儿对太子忽很是青睐,想把女儿嫁给他,太子忽拒绝了,说我是小国,齐是大国,不太匹配。祭仲当时就劝太子姬忽,要答应下这门亲事,让齐国做自己政治的后援团,可惜太子姬忽不会算这笔政治帐,后来为此付出了代价。据史籍《左传》记载,太子忽后来娶了陈侯的女儿,在以后的政治变故中,一点也借不到外力。

周桓王姬林十九年(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在郑庄公逝世后,太子姬忽即位,是为郑昭公。但不久,郑国就发生了一场政变。公子姬突的母亲是宋国雍氏的女儿,而雍氏是宋庄公子冯的宠臣,于是在雍氏的挑唆下,宋庄公、雍氏与姬突达成了政治协议:宋国让姬突继承郑国国君的位置,之后姬突对宋国有一定的回报。之后,他们诱捕了大夫祭仲,并对祭仲说:“不立突,将死。”祭仲只好答应下来了,这就是“祭仲许宋,与宋盟”的历史事件。郑昭公忽听说祭仲要改立姬突为君,就跑到卫国去了。于是姬突回到郑国,是为郑厉公。

后来,郑厉公想杀掉祭仲以揽国政,却被祭仲及时发觉,郑厉公只得退避到栎地(今河南许昌禹州),祭仲又迎回郑昭公回国为君。不久的周庄王姬佗二年(公元前695年),郑昭公在出猎时被中军元帅高渠弥射弑,前后一共在位三年。高渠弥亦以弑君之罪被车裂。

郑昭公被弑杀后,祭仲又立公子姬亹为君主,史称郑子亹。郑子亹曾与齐襄公之间有私仇,因此在一次诸侯会上,齐襄公借机又杀了郑子亹,其后,祭仲再立公子姬婴为国君,史称郑子仪。在祭仲逝世后,郑厉公采用同样的方法诱劫了大夫甫瑕,胁迫甫瑕杀了郑子仪使其复位。在郑厉公突复位之后,又将甫瑕处死,终于独揽大权。

祭仲在朝,前后辅佐、扶立了五代郑国君主,堪称春秋时期佐君最多的卿大夫之一。在祭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姬庆父,字共仲。因乱鲁而遭到贵族与国民的谴责,最后身败名裂。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季友。其中的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在位的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即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鲁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庆父的买嘱,便竭力主张立庆父;鲁庄公又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则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之子公子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公子斑。

当年农历八月,鲁庄公病逝,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姬贾),为鲁闵公。之后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

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庆父与哀姜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自己。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了邾国,然后向各诸侯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立即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季友扶持姬申即位,是为鲁厘公(鲁僖公)。之后,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姜小白很生气,将哀姜召回齐国,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给鲁国王室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在庆父死后,其后裔子孙中有因避仇而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仲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元公子佐有一个儿子,名子皇野,字子仲。

宋国当时有一位权臣桓魋,他在宋国就如同季氏在鲁国、赵氏在晋国,一味专权,视国君如傀儡。

到了宋景公子头曼执政时期(公元前516~前451年),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宋国,见桓魋时年才三十八岁,就派军卒民工在为自己修造奢华庞大的陵墓,便气愤地说:“如此挥金如土,劳民伤财,还不如即葬身江河,充鱼鳖之腹,免得继续祸害百姓。”此话传到桓魋耳朵里,桓魋大怒,甚至想杀害孔子。当时孔子在一株大树下驻足休息,桓魋即命令兵士将那株树伐倒,逼迫孔子离开宋国。后来在春秋末期桓魋家族被颠覆,宋景公以兄长子皇野取代桓魋为司马之后,史称其为司马子仲。

在司马子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卫国大夫仲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由(公元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泉林镇卞桥村),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史称仲子,位列十哲,世称先贤。他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国,后事卫国。在内乱中从容就义。(详见“仲姓名人故事”。)

在仲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公子彭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通志》载:“叔仲,姬姓,鲁公子牙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彭生为叔仲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周庄王姬佗三年(鲁桓公姬允十八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带着夫人文姜访问齐国,齐襄公姜诸儿与妹妹文姜通奸,被鲁桓公发现并严厉斥责。当年农历四月,齐襄公则指派在齐国的公子彭生为鲁桓公驾驭马车,随即鲁桓公便死于车上。后人猜测,可能就是齐襄公唆使公子彭生害死了鲁桓公,从而既能掩盖丑闻,又能与文姜继续私通。

该事件发生之后,在公子彭生身上发生了一件十分滑稽的事情:周庄王姬佗十一年(鲁庄公姬同八年,公元前686年)农历十二月,齐襄公姜诸儿来到姑棼贝丘(今山东临淄薄姑)狩猎。正在寻找猎物的齐襄公忽然看见在出现了一头很大的野猪。其实,在齐襄公看来是野猪,但齐襄公的随从们看到的却是公子彭生。齐襄公掂弓搭箭就要射,身边随从们赶紧说:“那是公子彭生,不是野猪。”齐襄公大怒道:“你竟敢在这里出现!”一边就用箭射去。这时,那个“野猪”竟象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受到惊恐,一头从车上摔下来跌伤了脚。

后来齐襄公在鲁国的压力下,杀了公子彭生。在公子彭生的后裔子孙中,多称叔仲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介绍文件
仲姓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仲堪。仲姓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氏家族的始祖仲堪,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最早的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8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望族居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百家姓》注居中山郡(今河南省登封县)。仲姓后人尊仲堪为仲姓的得姓始祖。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5
此文很有价值,至少让我们这些仲家后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望这样的文章以后多发点上来,也好让我们长点见识,谢谢
本帖最后由 仲聿修 于 2011-12-27 00:57 编辑

这个……
不知什么原因2009年的帖子,现在才看到.
本文正是,想知道的方面.不知其他宗亲有何见解.
盼!
想知道的原因是:我们了解的家谱是从先祖仲由(子路)开始的.当然其前七代的谱系也是清楚的.
再往前的谱系是什么样子的?
唐太宗李世明看了什么样的仲氏家谱而有感而发:"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至轩辕,下逮子路."的?此谱中是怎么把轩辕与子路连上的?
很想知道.
本来觉得十分清楚,看了以后反糊涂起来。脑子清楚的再给讲一下。
回复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