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586|回复: 5

发扬儒家文化中的仲子精神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403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500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4-19
发表于 2010-9-3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扬儒家文化中的仲子精神

----透视中国真正的道统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2010年9月16日

zdjun@263.net,电话:010-63071372

一、孔子与子路的特殊关系

     在孔氏教育集团中,仲由(字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从辈分看,孔子只比子路长9岁,子路19岁那年认识孔子,当时孔子28岁,还没开始办学。按任继愈先生的考证,孔子办学是从30岁开始的。这说明,在正式办学前,子路就是孔子的朋友或兄弟。孔子在这帮兄弟中又是大哥,又是老师。子路是孔子最早时的第一批学生,如果说在孔子办学的头几年子路与孔子还是师生关系,那么到了后来在长达四十多年时间里,他们俩已变成同事和伙伴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对合伙人。他们俩是儒家事业的共同奠基者。

    孔子说过:“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1] 这句话说明,自从子路跟从孔子的那一天起,他们俩的伙伴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子路初入孔子门下并不仅仅是个学生,而是保护孔子和学校的安全。子路的到来,使孔子的学校得以顺利发展下去。子路对儒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以后的近50年时间里,他们俩的关系更是同事和伙伴关系。子路是保证孔子事业安全发展的坚强屏障,他们俩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整个儒家教育集团主要是在一文一武的两个人操办下发展起来的。

二、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的重要管理者

     子路曾做过执掌鲁国大权的季氏家族的家宰,是鲁国著名的将军。在帮助恢复鲁君权力的过程中,他“勇隳三都”(拆掉三桓家高大的城墙),威名赫赫。因此,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中被公认的从政资质最高的一个人。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2]

    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期间,子路辞官不做,回到孔子身边。在这一期间,子路无疑是孔氏教育集团的第二号掌门人,是儒家教育集团的主要领导者和指挥者。出国后,学校发展规模一度较大,出行动辄上百辆车子,学生人数可能达到几百人,子路是这个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教育者。他不仅是儒家教育集团的创始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夫子,教授。高柴(子羔)就是他最贴身的弟子之一。

    从公元前522年孔子办学那一天起,到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在国外的颠沛流离回到鲁国,在这将近40年的时间里,子路与孔子是最密切的师生、同事、伙伴、朋友和兄弟。子路应当说在这一期间是儒家教育集团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子路在儒家教育集团的安全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两件情可以反映出子路在儒家教育集团中的地位。第一件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在费邑搞独立,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想施展一下才能,但子路不让去,孔子只好作罢。

    《论语卷九 阳货第十七》记载了这件事:“公山弗狃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3]

    第二件事是晋国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占据中牟,搞独立,也派人来请孔子去参与政务。孔子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这件事也见于《论语•阳货第十七》:“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说话算数的人,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后期的重要管理者。在孔子教育集团中,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和经营者,孔子不能身兼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子路协助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孔子结交子路的目的还有安全。在那个世道险恶的年代,武装和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孔子必须在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才能从事教育事业。因此,在那个时代,所谓的教育集团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武装集团和武力集团。

    这一点在后来的周游列国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儒家师徒围匡、囚蔡、困陈、险宋之时,之所以没有被当地人消灭,完全是因为他们是一伙武装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子路是为首的将领。他们靠自己的武装实力抵御了敌对势力的侵害。遗憾的是,后代人逐渐把孔子教育集团中的武学教育内容淡化了。儒学的主要内容只剩下了四书五经,同时也把子路的作用忽视了。

    如果没有子路为孔子保驾护航,儒家学说是否能流传下来,儒家学派能否在社会上发生这么大的影响,都是个问题。后来墨子发扬光大了儒家的武学精神,使墨家弟子更象一支具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军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4]

    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因而,儒家思想与子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三、子路也是一个大思想家

    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与孔子相处时间最长、说话交流最多的人。子路也是一个大思想家,并且,孔子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子路影响。孔子思想的形成与他周围最亲密的几个师生朋友有密切的关系。没有一个集体的思想氛围,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没有社会一部分人的拥护和赞成,孔子是独木难以成林的,儒家学派也是难以形成的。因此,儒家学说与其说是孔子一人的思想,不如说是儒家师徒集体的思想,是孔子与广大师生一起切磋研究后形成的。

    孔子善于思考和表达整理,但儒家思想必须是一个社会思想氛围的产物,是社会中一群人的价值观念,儒学与当时的社会是鱼与水的关系,只有在鲁国这个社会文化氛围里,只有和仲由这么一批朋友和门徒一起,孔子才能整理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家语》一书中记录了孔子与仲由的大量对话。如:“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 [5] 从此段可看出子路经常以一些做人的原则规劝孔子。

    下面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子路在一些重大的道德判断上的能力,子路问孔子:“管仲之为人何如?”子曰:“仁也,得仁道也。”子路曰:“杀子纠,召忽死之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言无耻恶之心,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6]

    子路对管子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孔子辩解说:“管仲……欲立子纠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7] 儒家的道德仁义观就是在师生们一次次的争论中明晰起来的。

    《论语》中也有一些显示子路思想水平的话。在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天子路借宿一个隐者的家里,事后子路评价隐者的行为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8] 这段话把当时社会矛盾的状态完全分析出来。既要行君臣之道,又要不仕无义,在一个天下无道的社会里是多么难啊!

  子路影响孔子的语言随处可见。《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子路与孔子的这样一段对话,子路对孔子说:“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感叹说:“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9]

     这完全是两个大思想家的对话!子路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教育家、思想家,甘为儒家教育事业献身,甘为辅佐孔子献身,可以说没有子路就没有孔子,子路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其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是有子路等人参与讨论过的,然后形成了儒家思想。就象今天的毛泽东思想一样,决非都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它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群体的共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决非孔子一人的思想,必然是一个集体的共识。所以,子路是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决不夸张的。

四、儒家文化中的两种风格

    在大的政治思想方面,子路与孔子没有大的分歧,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各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为此两人也经常发生一些争执。这些分歧往往能显示出孔子和子路各自的特点,那就是文与武的不同和曲与直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反映了儒家文化的两种传统:孔子风格与子路风格。

     《孔子家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在蒲地为宰,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子路自己掏钱为民工买饭吃,买水喝。孔子听到了,认为子路这样做会有碍君德,特派子贡前去制止。子路生气地反驳说:“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回复:“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10]

    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的世故圆滑,处处为君主着想,而子路一心只想着平民百姓。在这场分歧中,子路明确地告知孔子:我不能听你的。但在孔子心目中,君王名誉是至高无上的。孔子有句名言:“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11] 所以,孔子从来不说君主的错误和短处。这一点也是孔子的一项弱点。如果孔子更多地汲取子路的风格,那么中国后代的文化会阳刚得多。但到了晚年,孔子终于改变了,变得阳刚了。《礼记》中最后的一篇文章“儒行”,就是完全的阳刚文化。这不能说不是子路影响的结果。

    子路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反对死读书,讨厌空谈,强调实践能力和在干中学。在这一点上他与孔子也发生过分歧。例如,子路在季氏家当总管时,任命学习还没毕业的学生子羔为费邑宰,孔子说那是害人子弟,子路反驳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12]

    子路认为子羔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一定死读书。后来的子羔果然成为鲁国的重臣。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子路与孔子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儒家子弟对孔子并非完全言听计从,子路对知识的获得仍然有自己的看法。

    不光是子路与孔子有时发生分歧,其他一些学生也经常与老师展开辩论。宰予明确反对守孝三年的做法,并举出理由说,君子为了守孝而三年不干活,不演习礼仪,不练习音乐,就必然误事。孔子对此也无可奈何。子路与宰予一样,都反感儒家的一些繁文缛节,并进行了适当的抵制。

    这些事例反映了儒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师生之间的率真、耿直。今天的中国,要大力发扬儒家教育中的这种民主性和灵活性,打破僵死的师道尊严,刻板的循规蹈矩。

     孔子与子路以及众多的弟子们决不仅仅是单向的学习关系,而是双向的学习。孔子一生曾教过3000多学生,其中可称为贤人的有72个。孔子接触到这些多的贤良的学生,怎么能不从中获得大量的反馈呢?譬如孔子总结的仁与孝、忠与义,就与子路、闵子骞、冉耕等有关。当然,在儒家教育集团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孔子的做法,如澹台灭明、墨子等人,就是不赞成儒家学说而离家出走另起门户的著名学者。

    子路耿直的性格,直言不讳地批评孔子在卫国见南子,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公开性和批判性。对错误的做法敢于抵制,敢于批判,是儒家文化高尚的传统。后来我国的“臣死谏”就是来自儒家这一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充满了子路的人格影响。

     子路、颜路、曾点是和孔子一辈上的人,只比孔子小六七岁或八九岁,是孔子当年聚徒办学时最早的一批学生和伙伴。而冉求、颜回、子贡、曾参等都是比子路小20多岁的晚辈。颜回是颜路的儿子,曾参是曾点的儿子,冉求是冉耕的侄子。至于说子张、子游等就更小了。子路在以后大半生的时间都是在帮着孔子办学,是儒家教育集团的掌门人之一。

     所以,今天的中国儒学,应当更多地发扬子路一系的儒家文化传统,扬弃后儒中的一些世故哲学,如“为尊者和亲者隐”等封建成分,剔除糟粕,使其更符合当代社会的科学精神。

五、仲由是儒家思想伦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从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廉、耻、简、约等各方面看,子路都是这一思想伦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子路不仅是思想和伦理的贡献者,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

    子路年轻时的忠孝仁义、扶微济困是他最突出的特点。山东西部地区至今流传着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反映了子路对父母的热爱和孝顺。

    《论语》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3]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多么重视承诺的人。我国古代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词语,子路就是当时鲁国有名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式、说到做到的人。

    “子路无宿诺。”[14] 守信用是子路的最大特点。正是由于武士有着格外崇高的义气与品格,所以子路当时在鲁国有着极高的威望。举一个事实就可以知道。当时鲁国与南部相邻的小邾国交涉事务,为了确保安全,小邾国的人要子路出来做保证,可见子路当时在鲁国以及周边国家的人格威望有多高。

    “由也果”。[15] 孔子说子路办事果断勇敢。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16] 孔子说,子路几句话就可以把一个复杂的案子判断清楚。通过这两条,可以看出子路办事具有高效率。所以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17]

    子路曾经在卫国蒲地为官,孔子去参观后,连连称赞,后被誉为“三善治蒲”。这些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孔子的智慧与子路的实践相结合,使子路成为一个勤恳勤恳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18]

    子路与孔子,一个是实践者,一个是学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诞生了儒家深刻的政治学思想。直到今天,儒家的“恭、敬、宽、勇、静”都应当是从政者遵循的座右铭。

    子路曾经与孔子深入探讨过如何做官,孔子回答了三句话: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不知疲倦。“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19] 这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学思想,儒家政治学,是由孔子和子路一起摸索探讨出来的。他们两个人在实践和理论中探索,为我国传统的政治学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子路的确是当时的一位伟大的实践家和政治家。特别是,子路还是我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20] 这句话可以看出子路的豪爽大方和热道心肠。

    而在忠诚、守责方面,子路又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儒家的道德价值。子路为了阻止奸臣贼子篡权乱国,为了平息卫国的政变而英勇献身,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儒家崇高的道德品格。

    仲由忠实于国家和社会,为职责而死,至死履行了他的责任。子路是儒家文化的最高楷模!子路以自身的实践书写了儒家文化的伟大,浩然正气!

    一种文化中如果没有浩然正气,这种文化便是犬儒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历几千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着子路这样的英勇实践做基础。

     子路反对孔子的明哲保身处世之道,是孔氏教育集团中最忠勇正义、刚直不阿的人。孔子对子路会冒死赴义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此他说过仲由“不得其死然”的话,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孔子所预测。

    子路在卫国为平叛结缨正冠而死,反映了他堂堂正正的人格威严,死也要死的庄重体面。子路的死,终于为儒家补上了在孔子方面所缺少的血性精神,弥补了孔子韬晦有余、刚强不足的弱点,使儒家文化既有柔又有刚,刚柔结合,游刃有余。

六、“儒行”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最高境界

    子路的死也唤醒了孔子。在他与鲁哀公最后的一次对话中,他全面地总结了儒家的思想。这次讲话记录就是《礼记》最后的一篇文章“儒行”。在这次讲话中,孔子一连串说出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话,如“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21] 后来孟子在这些话的基础上延伸出儒家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但是,反映儒家最高精神境界的是孔子最后说的一句话,儒者“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22]

    这里最应注意的是“不臣、不仕”,这表明儒家学者的内心深处已达到完整的独立人格的境界。一个大写的、独立的、顶天立地的人终于出现了!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并不意味着儒家子弟不去从政,而是在做任何工作时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都要对得起天地,对得起百姓。

    应当说子路的死对孔子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想起儒家子弟艰苦从政几十年,到头来落得了什么结果?辛辛苦苦,最后还成了权力更替和争权夺利的替死羊。孔子想到这里便不能气愤填膺。于是,当着鲁哀公的面,孔子终于将“不臣不仕”这一最终的思想毫不隐瞒地说了出来。

    儒家学士再也不为统治阶级卖命了!儒家学者是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再也不为那些卑鄙龌龊的争权夺利之事营营苟苟了。

    这就是儒家真正的“道统”,这就是道统与皇统的区分!“道统”高于“皇统”,其基础也即是儒家独立人格思想的体现。

     儒家的独立人格,于当今十分重要,对当前社会很有现实意义,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很不够。早期儒家很重视这一问题,孔子、子路、子思、孟子都是很有独立人格的学者。稷下先生中亦多有此性格。《战国策》中记载的颜斶见齐宣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正是儒家超越当时封建等级文化的独立人格,使春秋社会诞生了一群摆脱了君王精神统治的知识群体,从而诞生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然而,这一思想精神的诞生,正是子路与孔子在长达14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锤炼出来的。

    今天,我们可从孔子的《儒行》中吸取可贵的养料。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将《儒行》印发给大臣,让官员们都学习《儒行》。在整个宋明之前,中国充满了率真的自由精神和刚直不阿的道统。但明代之后,皇权泛滥,奴性毕露,“儒行”竟被抽出儒家重要经典之列。到了明清之后,儒家精神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和阉割,儒学已沦落成小人儒,竖儒,犬儒。

    这种状况使近代以来,世人对儒家和儒学多有诟病,就像孔子当年遇到的对儒家非难的情况一样。因此,今天的中国,必须正确认识儒家的精神和本来面目 ,儒教的精神必须以“儒行”为本。一个学说只有存在着正义和高尚的力量,这个学说才能被人看得起,才能被别的文化所接受。

七、发扬子路精神,恢复中华民族的阳刚文化传统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23] 我们在子路的身上发现了超越物质的人格力量。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4] 儒家的“君子固穷”这一思想很重要。当今中国社会有很多人因做不到坚守,走上坑蒙拐骗的道路。今天的社会特别要学习儒家的这种精神。

    公元前497年,当孔子仕途坎坷,在鲁国待不下去的时候,子路放弃季氏家宰优厚的待遇,毅然与孔子一起踏上逃难的路。孔子感叹地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25] 这一件事反映了子路与孔子患难与共的道义精神。

    他们两个是真正有志向、有追求的人,他们俩是儒家教育集团的核心,儒家学派主要靠这一文一武两个人在社会中打开了局面。子路对儒家学派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除了孔子,无人可比。因此,仲由子路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的奠基人。

    今天我们纪念和追忆先人仲由子路,主要是要发扬光大他勇武、刚直和见义勇为的精神传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阳刚之气,敢于与腐败和邪恶做斗争,敢于推进社会各方面的改革。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儒家文化中的两种精神传统,一种是孔子的智慧、理智与避险精神,一种是子路刚毅、勇敢和豪放精神。如果说孔子代表了儒家文化柔的一面,那么子路便是儒家文化中刚的一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大多数继承学习的是孔子柔的精神传统,惟独对刚和正直的精神传统有所丧失。孔子有点象他的先祖微子,打不过就跑,一走了之。“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6] 孔子思想中有很多保命哲学和机会主义,灵活有余,勇敢不足。而子路的见义勇为精神恰恰可以弥补儒家文化的这种遗憾。

    子路身上充满了堂堂正气,即后来孟子总结的大丈夫之气。今天我们研究子路,就是为了恢复儒家已丧失了的传统的阳刚文化,从子路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仲子是儒家教育集团故事最丰富、性格最生动的一个人物,我们一定要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注释:

[1],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2],《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
[3],《论语卷九 阳货第十七》。
[4],见《淮南子》。
[5],《孔子家语始诛第二》。
[6] ,《孔子家语第二卷春秋•孔子门人 致思第八》。
[7] ,同上。
[8] ,《论语卷九 微子第十八》。
[9] ,《孔子家语第二卷春秋•孔子门人 致思第八》。
[10] ,《孔子家语第二卷春秋•孔子门人 致思第八》。
[11]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12] ,《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13] ,《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
[14] ,《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
[15] ,《论语卷三 雍也第六》。
[16] ,《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
[17],《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
[18]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19] ,《论语卷七 子路第十三》。
[20] ,《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
[21],《礼记•儒行》。
[22],《礼记•儒行》。
[23] ,《论语卷五 子罕第九》。
[24] ,《论语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25] ,《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
[26] ,《论语卷四 泰伯第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75

回帖

1714

积分

贡士

积分
1714
注册时间
2020-9-11
最后登录
2023-10-6
发表于 2010-9-3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在拜读此文前,我是对先祖仲由的认识是非常浅薄的.只知道先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非常有名以及一些平常的故事,仅此而已.要说什么是"子路精神",很难说全,说准.只是一味地以是子路的后人为荣.

拜读此文后,对先祖的认识和崇敬之情油然而升.对先祖的精神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收获颇丰,得益匪浅!!!十分感谢仲大军先生发表这么好的文章,给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再看看近来本网上的一些争议,还有意思吗?

本人窃以为: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续修家谱上!

愿意搞研究的人们,拿出像仲大军先生这样的文章出来.千万不要一有点动静,就想掀起波澜.

有不同意见的宗亲们,也不要一有动静,就大呼小叫的,小鞋子,大帽子满天飞.

摆事实,讲道理,终成正果.

追宗思祖,发扬先祖的精神,同宗同继同济同庆!!

有感而发,不针对任何宗亲,罗嗦了,望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626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4-10
发表于 2010-9-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坚的读后感写的很真实,很细腻,思前想后,说的很恳切,之前我也看到过大军关于老祖在孔氏集团中的作用和地位方面的几篇文章,我认为大军说的有理有据,有史有实,为此我也写过感想,一句话:老祖子路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和发起人之一,没有老祖子路以武捍文,没有老祖子路以正纠错,就没有儒家文化,因此各代帝王及后人对老祖子路倍加推崇,倍加尊敬是不无道理的,老祖以生命来捍卫正义,以性命来维护形象,这是我们后辈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刻对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90

回帖

555

积分

举人

积分
555
注册时间
2009-11-5
最后登录
2021-7-23
发表于 2010-10-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89

回帖

8791

积分

版主

积分
8791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2-9
发表于 2010-10-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军的这篇文章,精神为之一振,眼界也豁然开朗,有感觉不敢说说不好的话,大军说了,并且说得很好,说到我们心坎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84

回帖

2014

积分

进士

积分
2014
QQ
注册时间
2009-12-4
最后登录
2023-1-3
发表于 2010-10-1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9月16日发表的吗?好象之前看过纸介版的,书名记不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4-19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