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仲子

子路之死
  • 1# 仲磊
  • 45152011-11-26 14:39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快乐,以及最大的悲哀都和他的弟子有关;他的生命,和弟子连结在一起……
      子路“结缨而死”
      子路的死亡是很戏剧性的。这件事被记载于《左传.哀公十五年》,卫国之乱,太子蒯聩出亡后又回到卫国时发生的。他有个外甥名叫孔悝,统领一座城,蒯聩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想寻求他外甥的协助,但对方不肯,怕得罪国君,蒯聩竟然直接挟持了他。当时子路是孔悝的朝臣,而在卫国的朝廷里还有孔子的另一名学生子羔。子羔眼看状况不对,就逃离了卫,要到陈国去,刚好碰到了要从陈国回卫国的子路,子羔就警告子路:卫国情况很危险,不能再进去了,子路却觉得自己当人家的家臣,没有怕死的道理,所以还是回返卫国。
      当然他就遇到了蒯聩。子路质问蒯聩,为什么挟持孔悝?还威胁蒯聩,如果蒯聩敢杀了他的主人,他会马上找人继承孔悝,并且不会和蒯聩结盟。除此之外,子路还宣称蒯聩是个胆小鬼。蒯聩是怕了,但是他采取的方式,不是释放孔悝,而是派遣石乞和盂黡去击杀子路,这两人也因为这件事留名历史。
      《左传》用“以戈击之”记录这个武打场面,子路显然不敌。《左传》记载,子路的帽缨断了,于是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死前最后一刻竟然是把帽子戴好,“结缨而死”。这画面很重要,可以连结到前面的历史,因为这不是子路第一次和蒯聩起冲突。
      蒯聩之前出亡,是因为他父亲卫灵公有个宠妾名叫“南子”,一个大美女,她和英俊的宋子朝发生了婚外情,搞得全国上下都知道,只有卫灵公或是被蒙在鼓里,或是不在乎。蒯聩想替爸爸报戴绿帽的仇,想杀了南子,行动却失败了,只能出亡。
      南子在《论语》也出现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孔子当时来到卫灵公的朝廷,因为名气太大,朝廷翻云覆雨的大美女也想见他。孔子去了,子路非常不高兴,很明白地和老师说:你不是说过,“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喔,那去见大美女干嘛?如果孔子不是因为女色诱惑而去见南子的话,就表示南子左右卫国的朝政,所以孔子要透过她谋得权位?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如此明白地让老师知道“我不爽”。孔子只好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真的这样,实在会遭天打雷劈。孔子的说法是,我既然是卫国的客人,这国家的女主人坚持见我,我没有不去的道理。我去见她,中间有着帷幕,谈了两句我就退出了;你虽然讨厌南子,但是这样的见面过程中,没有不合礼的地方吧。
      漂亮得不得了的志愿
      在《先进篇第十一》里头,最重要的是曾点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漂亮得不得了的志愿,更重要的,漂亮得不得了的语言。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但别忘了,这里还有三个人,孔子一问完话,子路就马上回答了,他的志气很大很清楚。他说,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战争战乱饥荒,如果有国君信任我,不需三年时间,我就可以让他的人民知道什么是勇气,不用怕大国,不用怕困阨,而且最重要的是“且知方也”,要有勇有谋,不是乱搞的。他说完,接了四个很有意思的字:“夫子哂之”,孔子笑他又来这套。
      另外有一段在《公冶长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经常感慨,道不行就算了,不用继续留在这地方,宁可漂流海上;若有这么一天,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跟我,就是子路。这段纪录到了后面十分鲜活,子路“闻之喜”,有人和他说,老师不要玩了,想离开,应该只有你会跟。闻之喜,不是骄傲夫子最看重他,而是高兴孔子最明白他,他是个绝对会对孔子不离不弃的人呀!如果要弟子自由去发展,有个人却一定打死不会走,那个人就是子路。但孔子还是要亏一下他,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他说,你真的比我还勇敢,但你别急你别慌,别真的去扎木筏要跟我走,我只是打个比方罢了。如此简短的对话就能看出子路有多性急,也可以知道孔子有特别的幽默感。
      孔子失礼痛哭
      回到《左传.哀公十五年》。这时子路几岁?子路只小孔子九岁。那年孔子七十二岁,子路也是个六十几岁的老者了,却到老还那么冲动。《左传》后面补了一小段孔子闻卫乱的反应。他看子羔回来了,脸色都发白,因为深知子羔不是贪生怕死的人,若他都回来了,表示卫国的情势真的很糟。“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子路就真的死了。
      《礼记.檀弓篇》提到孔子哭子路于中庭,《礼记》为何要提及这段?因为孔子失礼,而且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是失礼的,他在大庭广众下这样哭泣,是真悲伤。一个一辈子相信礼并且内化礼的人,却到七十二岁还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悲伤。
      陆续有人来吊丧子路,“夫子拜之”,这是多么失礼呀!说句不客气的话,这跟我们现在在殡仪馆看见长辈为晚辈答礼一样。但也是这么寥寥几句,写出了孔子的真性情。孔子怎么会是一个无聊方正的人呢?孔子难道不知道自己正做出违背一辈子理想的事情?但孔子和子路的关系早已超越“礼”在他心中所承载的。他的“不逾矩”,还是有限度的,遇到最悲恸的事,他也无法再守礼了,他非得如此失礼,才能表现对子路之死的冲击。“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情绪发泄完,他才有办法问详细的情况。孔子大失礼痛哭之后,才有办法回神见传消息的人,问子路死时的来龙去脉。子路“醢之矣”,被切成肉酱,多惨呀,孔子之后再也不吃肉酱了。子路六十三岁,只因为一件不关他的事而死。为什么这两个人要杀他?他都是个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如果换成一个年轻气盛的人选择这样做,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从这件事以及其它最清楚最可信的传记数据来看,我们能够知道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快乐,以及最大的悲哀都和他的弟子有关;他的生命,和弟子连结在一起。
(摘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杨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仲磊(赣榆)的微博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5
蒯聩就是卫庄公。他害死了我们老祖,后来二祖啟去奔丧,蒯聩出钱把老祖厚葬
仲崇贞(济宁) 发表于 2011-11-26 16:25
蒯聩就是卫庄公。他害死了我们老祖,后来二祖啟去奔丧,蒯聩出钱把老祖厚葬

崇贞叔说的是
至今我们家大年初一不吃肉馅水饺,说是祭老祖
这些家谱上也有,我们这里大年初一也不吃肉馅水饺,是老仲家传下来的规矩已怀念老祖。
第一次听说 不吃肉馅是怀恋老祖。    难道现在全国各地 姓仲的 都是一个人传下来的 表示看不明白。
回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