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研究

山东五莲仲氏来源考辨记
      山东省五莲县仲氏源自何支?迁自何地?其实这个问题不太准确,或者说问题的主语不准确。因为五莲县作为一个独立的县,1947年才成立,与我国其他县相比,很年轻。在此之前,洪凝、街头、五莲、高泽,属日照县;中至、管帅、石场,属莒县;户部、仁里,属诸城县。
      关于对五莲仲氏来源的认识,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属赣榆仲氏“老三房”?
      查江苏赣榆仲氏宗谱续修理事会二〇〇六年编纂完成的《赣榆仲氏宗谱》“明”卷,得出的世系脉络是:55代哲(行二,迁居赣榆)——56代文(行三)——57代鑑(行一)——58代维高——59代戴——60代保复——61代仲大、仲二,迁居今五莲县石场乡仲家崖前村。
      查光绪十一年仲统任等人编纂的《赣榆仲氏宗谱》之“老三房世系”:59代戴名下无注,亦未见子嗣记载
      查光绪三十年济宁仲家浅翰博府编纂的《仲氏家谱》之江苏赣榆县谱第四十五页,在59代戴名下,注明“子嗣失考”。
      查民国十五年《赣榆仲氏家乘》,在59代戴名下,注明“后人未详”。
      查赣榆仲三里庄仲氏支谱,在59代戴名下,注明“为官未回”。
      可见,从清末直到2005年,赣榆谱都没有记载59代仲戴的去向及子嗣情况。到了2006年赣榆仲氏修谱时,仲戴突然冒出个儿子仲保复,并成为今五莲仲氏的祖先。这不禁让人怀疑!
       二、属诸城支系?
      2011年,我无意中看到诸城几个村的旧谱。发现58代成宵,彦德之子。配马氏。生子二:洪樸(迁日照)、洪權(永居仲家村)。
      2011年冬至前两日,仲磊一行三人自济宁抵达潍坊,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把上面那个家谱拿给仲磊看,并一起讨论。过去的日照县,是现在的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及五莲县部分地区的母县。莒州及五莲仲氏是否可能与59代洪樸有渊源?当时只是猜测,由于没有任何证据,最后不了了之。
       三、属赣榆仲氏“老二房”?
      2012年仲研会潍坊分会成立后,对境内35个仲氏族人聚居村的家谱进行调查摸底,发现族人收藏的一本家谱,根据里面的落款及时间,判定是江苏赣榆仲统任于光绪七年续修的西张夏村支谱,在59代戴名下,同样注明“其后人未详”。继续往后翻,发现有:
    (江苏贛榆仲氏)二房艺祖之后,于大明龙兴初岁,自赣邑迁莒东石场镇西,兄弟二人,名号失,一木匠、一庄农,生一子名号失,长支住在南仲家,二支住在仲家庄北崖前。贫不能入孔门,故失轶数世,不能参考……至64代蕴翠始祖母同二子又迁居照邑北乡洪凝镇西史家庄。
      看到此条记载后,我与仲磊暂时打消了顾虑:看来现在的五莲仲氏可能是迁自江苏赣榆,只不过不是赣榆仲哲三子仲文(老三房)的后代,而是仲哲次子仲艺(老二房)的后代。至于仲大、仲二的名讳,其父、祖是谁,暂时无从查考。
       四、迁自赣榆还是迁自诸城?
      2015年7月,我和仲磊到五莲县宣传修谱,在与五莲族人座谈时,关于五莲境内仲氏来源的问题,当地族人一致认为:始迁祖确实是兄弟二人,分居石场乡南仲家、仲家崖前两村,过去属莒州。但这兄弟二人的老家是哪里,在场族人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赣榆,一种是诸城。洪凝街道的一位族人说:以前听很多老人讲,先祖从诸城迁莒县石场镇,后来从后仲家(仲家崖前村)迁洪凝。
      当时,我和仲磊还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们:根据现有资料看,五莲石场乡仲氏迁自赣榆,属仲氏南宗,与诸城仲氏没有任何关联,你的先祖既然从仲家崖前村迁出,自然也应该是赣榆仲氏后裔。
      由于我们前来的目的是发动并指导续谱,因此未在迁徙来源这个问题上作更多的讨论。
      五、发现新线索
      前些天,五莲一位仲氏族人给我发信息,发来一张新近手抄的世系,让我辨识。我一看,这可不得了!简直是颠覆性的。
      在介绍这段世系之前,先说说是怎么得到的。
      潍坊、日照一带的群众,有在除夕请老祖画像(或神位)、拜家堂的习惯。今五莲县各村的仲氏族人,先祖俱迁自石场乡南仲家村、仲家崖前村。某年除夕,仲兆范来到仲家崖前村参加这个活动,在家堂(安放祖先神位的房子,可视作家庙)中抄下一页世系。此人不知作古多少年了,他的后人把这页世系保存了下来。前些天被族人无意中发现了。
      其内容为:
     (以上世系此处从略)
      57代彦德——58代录霄——59代洪樸、洪權(仲家村)——60代闻光——61代贞贵、贞福——62代尚松——63代衍字辈四人。
      63代衍正——64代蕴钰、铭、宜、谟……共6人
      63代衍乾——64代蕴纲、纪
      63代衍坤——64代蕴龙、潍
      63代衍书——蕴翠(去史家庄)、蕴明(由史家庄去雷殿寺,后去积沟)
      64代一共12人。说实话,我对前面10人确实没什么印象。但是蕴翠,很熟悉,他的夫人史氏和两个儿子就是从仲家崖前村迁到洪凝的。
      至于雷殿寺、积沟,我想到诸城枳沟镇王村谱始迁祖谱传提到的“耀品墓在莒东桑园镇东北山前雷殷寺。其子振乙迁诸城市枳沟镇王村”。雷殿寺、雷殷寺,中间的字形相近;积沟、枳沟,前面的字形、方言读音都相近。
      12月23日,我从潍坊乘车前往青岛,准备次日与仲磊及青岛族人一起去平度发动续谱。晚饭后,跟仲磊谈起这个问题,一直聊到凌晨1点半。我们又看了诸城谱,其57代开始的世系如下:
      57代彦德——58代成霄——59代洪樸(迁日照)、洪權——60代闻良——61代贞字辈七人——62代尚字辈十人——63代俱是衍字辈。
      看到这里,我和仲磊按捺不住兴奋,都说:为什么从59代至63代,诸城、莒州两地的仲氏族人的辈分完全相同?且记载互相补充?如果五莲族人所抄的世系属实,那么其迁徙来源就有了颠覆性的证据,也就是说:五莲境内的仲氏可能与江苏赣榆仲氏无关,疑似诸城仲氏后裔
     24日上午在平度与各村仲氏族人代表座谈期间,我接到五莲仲氏族人的电话,让总会派人前去录入家谱,以校对,春节后定稿。完成了在平度的任务后,我跟仲磊商量,改变计划,直奔五莲。
      由于诸城枳沟镇到五莲县城之间的省道封闭维修,只能绕道,经过若干条狭窄的小路。在天色将晚的时候,出租车终于把我们送到五莲县城。在与五莲族人见面后,我们就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他们也是非常激动,因为这正好印证了当地部分族人的传说。
      晚餐前,我对五莲族人说:“今晚不喝酒,咱们得谈谈正事。”就把我和仲磊的思考告诉了他们。仲磊也表示:“虽然我是赣榆人,但只要有证据证明五莲境内的仲氏并非迁自赣榆,我也为你们高兴。不管是多少代之前共祖,我们还是一家子。”
      针对迁徙路线问题,大家的一致结论是:诸城仲家村——莒州石场镇(今五莲县石场乡)南仲家村、仲家崖前村。过去诸城仲家村族人得知日照洪凝镇有洪樸后裔后,便以为“洪樸迁日照”了。其实是仲家崖前村有族人迁至日照县洪凝(今属五莲县),再而许孟、高泽、中至等镇。
      那天晚上我确实没打算喝酒。但事情谈完之后,族人再三劝酒,我看不喝也不太礼貌,就表示只喝一杯。一杯过后,人家又倒上了,喝吧。喝着喝着,酒瘾上来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要么不喝酒,要喝,不醉不休。
      回到房间,又与仲磊探讨五莲境内仲氏的迁徙来源、总会的修谱工作。然后,我们相继睡着了。
      醒来已是3点,又跟仲磊聊了起来,不一会儿,仲磊又睡着了。我开始录入家谱。
      早餐后,我和仲磊分头录入家谱。由于外孙女在我家需要带,加上第二天是星期一,我要上班,所以我启程回潍坊,仲磊留在五莲继续工作。
      昨天我得知,五莲族人正在加紧寻找这份世系的原件。
      补充:过去为什么有“莒州石场镇仲氏、今五莲县境内的仲氏迁自赣榆”的说法?
      1.当地族人介绍:过去赣榆仲氏有仲子庙,族人不当差、免徭役和赋税。与他们保持密切关系,我们也能享受这个待遇。
      这其实就像过去各地族人与济宁仲家浅翰博府保持亲密关系、联谱一样。
      我寿光仲氏57代迁自海州赣榆县,有碑记、家谱为证。清末去济宁仲家浅翰博府续谱,回来后发现家谱自67代仲贻芳以上被篡改,被接到潍县一支。带来一个优惠是:从此牛马不当差,人丁不服役。
      2.光绪十一年(1885年),江苏赣榆西张夏村族人仲统任来到莒州石场镇,在其撰写的《新序莒州东北乡前仲家后仲家二支》一文中提到:
      惟此二支,近年屡次亲来赣境,云是自赣邑而去者,殷殷愿归家谱,此反本之意也。任不揣冒昧,遂跋涉山川,亲历其境,环处皆山也,无异坐井而观天,真乃山穷水尽之区。虽曰到处有人,实辙迹所未经也。问其何年栖居,多不记忆。但云:自历代相传,兄弟二人自赣逃荒到此,有木匠一名,羡山木甚夥,遂家焉。观其祖茔碑记,却无名讳,只“仲氏祖茔”与“合族同立”而已。
      如果统任公上文所言属实,那么说“祖先迁自赣榆”的,是莒州石场镇仲氏族人,其目的或许是与赣榆仲氏一起获得优免差徭的待遇。如果统任公上文所言不实,那么是他告诉莒州石场镇仲氏族人是赣榆仲氏后裔,目的是壮大哲祖一支的门庭。
      但是令人赞赏的是:统任公并未把莒州石场镇仲氏族人纳入当年他与贻晜等公编纂的赣榆仲氏宗谱(至少赣榆仲氏所存旧谱中没有此支,但石场族人保存的谱中,有此支世系,64代为蕴纲、蕴纪、蕴龙、蕴维、蕴钰、蕴铭、蕴宜,后面尚有三支,64-66代俱失讳。但是印证了前文提到的五莲族人新近找到的手抄世系)。赣榆仲氏送到济宁仲家浅翰博府的家谱、光绪三十年印刷的《仲氏家谱》及江苏赣榆县谱中,亦无此支。更没提“赣榆仲戴之子保复的两个儿子迁莒州石场镇”。
      统任公去石场的时候,如果见到洪凝许家庄的族人,恐怕就不会做出(或相信)“石场仲氏迁自赣榆”的论断了。
      3.公元1955年,江苏赣榆黑林街族人仲兆岗来到五莲,帮助修谱。仍然没有帮当地始迁祖接到赣榆哪一个人的名下。
      可见,统任、兆岗二公还是比较谨慎的。“仲戴生子保复,保复的两个儿子迁莒东石场”也不是传自他俩。
      4.约康熙二十六年,赣榆63代仲遵孔在《仲氏宗谱引》中就提到莒州东乡、淮郡庙湾、清河、宝应等处有仲氏居住,“历代久远,其详未闻”。仲遵孔属赣榆仲氏老三房一脉,57代锡(行三,后改名节)的后裔。如果他的近支61代仲大、仲二从赣榆迁至莒州东乡,他又怎么会在《仲氏宗谱引》一文中说莒州东乡仲氏“历代久远,其详未闻”呢?这也说明“仲戴生子保复,保复的两个儿子自赣榆迁莒州东乡” 系赣榆人2006年杜撰。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25

RE: 五莲仲氏来源考辨记

五莲族人来源考辨得圆
(古风)

一朝改祖系,迷惑多代人。

而今修谱者,世脉帮理清。

谱之后裔乐,续者比他奋。

功劳颂千古,从此得真根。
无愧于修谱专家,细心,认真,负责。敬佩敬佩!

RE: 五莲仲氏来源考辨记


我觉得结论下的还太早!
分析的应该靠谱,值得考证,以明族人,千古留明。
不管考证如何,你们付出了,辛苦了
      在修谱过程中,随着对史料、旧谱的不断发掘,族人的迁徙脉络也会更加清晰。过去部分地区“新谱成,旧谱毁”的做法,也导致一些家史的流传中断。
      约康熙二十六年,赣榆63代仲遵孔在《仲氏宗谱引》中就提到莒州东乡、淮郡庙湾、清河、宝应等处有仲氏居住,“历代久远,其详未闻”。
      康熙四十八年,莒州的仲士式中了岁贡。但当时的莒州很大。

RE: 五莲仲氏来源考辨记

仲磊 发表于 2017-1-1 13:23
约康熙二十六年,赣榆63代仲遵孔在《仲氏宗谱引》中就提到莒州东乡、淮郡庙湾、清河、宝应等处有仲氏居住,“历代久远,其详未闻” ...
修赣榆谱的63代仲遵孔,是赣榆仲氏老三房一脉,57代锡(行三,后改名节)的后裔。如果他的近支61代仲大、仲二从赣榆迁至莒州东乡,他怎么会在《仲氏宗谱引》一文中说莒州东乡仲氏“历代久远,其详未闻”呢?这也说明“仲戴生子保复,保复的两个儿子自赣榆迁莒州东乡”的不可信。
跻明老太爷的考辨,本着从古至今,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证据来推断,加上我们的证据,应是合情合理
对跻明老太爷写的这篇考辨,仲研会五莲分会全体成员认为符合历史,实是求是,可信度极高!
功不可磨,载入史册。
仲伟富 发表于 2017-1-7 18:50
功不可磨,载入史册。
2006年,伟富同志在五莲县仲家崖前村住了三天,协助整理该村仲氏族人的谱传,为该村本次续谱奠定了基础。你辛苦了。
仲跻明(潍坊) 发表于 2017-1-7 19:11
2006年,伟富同志在五莲县仲家崖前村住了三天,协助整理该村仲氏族人的谱传,为该村本次续谱奠定了基础。你辛苦了。
    是的,情况属实。
    我们不能忘记为标准化修谱作出贡献的族人们,感谢他们打下的基础。
伟富爷爷实事求是,当时帮我村修谱功不可没,爷爷最清楚。
你们真辛苦了,也太不容易了·,都是为了我们仲氏大家族
你们太辛苦了,真的很不容易
咱仲氏人天下无双
五莲族人是从诸城那个地方搬来的啊,诸城的又是从哪搬来的?
仲崇福 发表于 2017-2-9 18:29
五莲族人是从诸城那个地方搬来的啊,诸城的又是从哪搬来的?

五莲仲氏迁自诸城仲家村,诸城仲家村仲氏迁自任城横坊村(今微山县仲家浅村西)
跻明叔,仲磊,恭喜您们又把五莲家族的难题解决了,不辞辛苦!谢谢!
这次续修《仲子世家谱·五莲支谱》,我是自始至终的参与者,情况属实。而06年江苏赣榆仲氏修谱理事会所修的所谓五莲谱,只是仲家崖前谱,我们山后(当地仲氏族人称)仲氏始祖仲蕴翠与史太祖母连个名字都没有。这次正本清源,首先感谢仲研会,及仲跻明副理事长、仲磊秘书长。
1885.png
1904.png
五莲仲氏始祖,与江苏赣榆子嗣失考的59代仲戴,没有任何关系。
伟祥叔辛苦了,功不可没,仲氏族人的表率!
就《山东五莲仲氏来源考辨记》而言,文中所列,都是亲身经历,双目共睹的,情况属实,五莲的仲氏族人深信不疑,而且还与诸城市百尺河镇仲家村的仲氏族人进行过多次联谊,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早没发现这手抄世系?
回复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