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仲磊你好,
现将我给仲维畅先生的文章转发给你,他是南京一个研究所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出身于学者世家,写了一份《仲氏探源》给我看,这是我的回信,已转给设在黑龙江的仲子研究会。可将此文放到你们华夏仲氏网。
仲大军
注:仲维畅是南京某研究所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出身于学者世家,费十几年之功,写有一份《仲氏探源》与仲大军交流。
仲由(子路)并非周人后裔
——仲氏姓源新探
>>北京大军智库公司主任 仲大军
>>2010年12月30日
>>
维畅大哥 您好,ffice ffice" />
寄来的《仲氏姓源》已拜读,对您下如此工夫探索祖宗渊源深感佩服。通过您,我看出了我们仲氏后代的智慧和精神。像您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物力和精力来从事先祖的研究,实在令人钦佩。
不过,我还是不能赞同仲由是仲山甫的后人。两年前我们见面时也曾经这样以为,并且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也把仲由说成是仲山甫的后裔。但继续研究了两年后,我已改变这种观点。原因有这样几点,供您参考。
从鲁国公室记录看仲姓来源
第一,在鲁国公室家族中,没有发现仲氏是宗室成员的迹象。鲁国的宗室家族一般都要持续几代,古语说贵族家庭一般“五世而斩”,而实际上鲁国的一些宗室家族要持续得长得多。譬如,孝公和惠公的儿子施家和臧家,都持续到鲁昭公时期;而桓公的三个儿子形成的三家贵族“三桓”:孟孙家、叔孙家和季孙家,从公元前660年到战国初期的公元前460年,祖祖辈辈轮流执政,架空鲁君,甚至还几次将国君驱逐出国。
如此看,鲁国宗室的强大势力是春秋时期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这些家族历代都有人在朝做官,历代为鲁国大夫。从时间上看,至少延续了十几代,历时三百多年。对比之下,齐国的姜姓公室到齐景公时便已衰亡殆尽,春秋末期便被田氏(原陈氏)篡权。而晋国的公室同齐国一样,春秋末期也被韩、赵、魏三家异姓贵族将国家瓜分了。只有鲁国,大权始终掌握在姬姓之手。虽然公权衰落,但族权强大。这在当时的诸国之中,鲁国是个文化另类。儒家文化诞生在鲁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但是,在鲁国公室人物的记录中,仲姓人物在《左传》中毫无踪影。按理说,仲山甫的后人,在鲁国无论如何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按你的说法,仲山甫乃献公之子,孝公之叔父,辅佐周天子宣王的周公,其后人在鲁国一定是显赫望族。但是,从《左传》开头的隐公到仲由时代的昭公,近二百年间,八九代人之间,《左传》中没出现一个仲姓人士。也就是说仲山甫的后人在鲁国史中毫无踪影。但是,在这些年里,其它公室的后人多有记载,数代相传,如施氏、臧氏、秦氏等。一部《左传》在两千多年里被后人研究得滚瓜烂熟,《左传注疏》把书中提到的各种人物都注释得透透的,唯独找不到仲氏人物。仲山甫的后裔全无踪影,怎么符合您所说的逻辑呢?
根据《史记》的描述,我也认为仲山甫是鲁真公的弟弟,是辅佐周室的周公。尽管有人完全否认这种说法,把仲山甫说成是一个与鲁国公室没关系的人。但是,越是肯定仲山甫是鲁国公室的公子,越难证明仲姓起自仲山甫,因为他的后人在鲁国史中完全没有记载。
现在有大量认为仲山甫与鲁国公室无关的文章,上网一查就可以看到好多这种说法。仲山甫被公认为是樊姓的祖先,樊姓的家谱都把先祖追溯到仲山甫。因此,把山乡僻野中的仲由说成是仲山甫的后裔,实在是牵强附会。把仲由说成是庆父和襄仲的后人,更是无稽之谈。这是我在研究了鲁国公族史之后得出的结论。
从仲由见孔子时的装束判断仲由
第二,在深入阅读《左传》之后,你很难得出仲由是鲁国姬姓后人的结论。也就是说,仲由并非从西方坐着战车开来的周人的后裔,仲由只能是本地商族的后人。
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中描述得很清楚。当仲由初次见到孔子时,头上插着野公鸡的羽毛,脖子上挂着公野猪的牙齿。这一副装束是典型的殷人即商人的打扮。如果对先秦史有深入的了解,便知道周人与殷人在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到了仲由时期,鲁国的商族仍然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生活。而姬姓的周人,在数量上是少数民族,就象清兵入关时的满族一样,在东方是少数民族,他们与当地的商人仍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这一点,根据当代的地下考古便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周人墓里的陪葬品与商人很不一样。商人以猪的下颌骨为装饰物,所以凡是商人的墓里都有猪的下颌骨。周人就没有。
尽管周人与殷人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周人还是尊重殷人的风俗习惯,在曲阜城里保留两个神社:周社和亳社。周人在周社搞活动,殷人在亳社搞活动。而亳社的活动是最盛大的。《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子贡的一段感叹:当亳社搞庆祝活动时,满城人若疯若痴若狂。种种迹象都显示出了信鬼的商族与信天的周人的不同文化习惯。
从儒家成员身份判断仲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