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838|回复: 9

[文物古迹] 子路堤与斗虎店

[复制链接]

1009

主题

4043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199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5-8
发表于 2013-2-2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尊孔之旅”之八:子路堤与斗虎店

作者:梅庆吉 来源:投稿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点击数: 14 【字体: 】 【收藏】 【打印文章



 
    莘县与阳谷的距离很近,路也好走,我们好像没用上半个小时,就从莘县到了阳谷。因《水浒传》中的武松曾在这里的景阳冈打虎而使阳谷声名远播,还有狮子楼与紫石街,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与《水浒传》有关的地名。不过我们此次阳谷之行,不是为《水浒传》而是为孔子。在阳谷,我查到了四处与孔子和孔子弟子有关的地方,即子路堤、斗虎店、孔桥、孔子宿处碑。
热情的阳谷人
    2012年7月25日上午,我们从莘县到达阳谷的时候,已经10:00多了。来到阳谷,我们计划先去县政府史志办了解相关情况。在县政府门口,门卫接通了史志办的电话,是史志办主任韩学斌接的,他说有客人,问我有什么问题电话里问。我问到孔桥一事,他说有一种说法,因孔子周游列国,那里涨水,人们搭桥让孔子通过,所以有了孔桥之名。他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有孔之桥,与孔子无关。另外关于子路堤和“孔子宿处”碑,他说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让我到文化局问问。
    我们来到文化局院里,见一个人从楼上下来,我们向他打听文化局办公室,他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拿出介绍信给他看,他看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们上三楼找办公室主任胡廷健。我们上到三楼,胡廷健已经在等我们,说他们的迟局长已经打来了电话。这时我们才知道在楼下遇到的人是他们的领导。问到“孔子宿处”碑一事,他说他不清楚,接着给找来了文物所的领导陈德山,他告诉我们,此碑还在原地,你们可以看。关于子路堤和孔桥的事,胡主任又给联系了文化馆副馆长杨风华,因为他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我们开车来到文化馆,杨馆长正在等我们。说明来意之后,杨馆长把他写过的关于子路堤、斗虎店、孔桥的几篇文章,拷到我们的U盘里。告别了杨馆长,我们决定从南往北,依次走与孔子有关的几个地方,先去看阳谷最南边的子路堤。
车过狮子楼
    来到阳谷,人们立刻会想到武松打虎的景阳岗和狮子楼。因为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访孔,所以没安排那两处的行程。不过当我们从文化馆出来时,车正好路过狮子楼,送到眼前来了,不能不看。丕羽把车停下,我们来到狮子楼前。这是一座典型的仿宋代建筑,上下两层,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室内展出的是阳谷历史的文物和资料。关于狮子楼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宋仁宗年间,阳谷这里就已经是人口兴旺,买卖繁荣,店铺林立。在阳谷城西街有一个中药铺,店主叫赵润春,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叫秀姑。父女经营药铺,童叟无欺,买卖顺遂。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了秀姑美色,便暗中派人杀害了赵润春,霸占了药铺和秀姑。成亲之夜,秀姑为报杀父之仇,将西门庆灌醉,把他关在屋里,把屋子点着,然后自杀。可是西门庆并没有烧死,不过他的西花园鸳鸯阁却化为灰烬。为镇邪压惊,西门庆听从风水先生建议,盖起了一座狮子楼,楼前雕刻了一对红眼披鬓、呲牙咧嘴的石狮子。但狮子楼的出名,还是因为《水浒传》。武松为替哥哥报仇,在狮子楼的二楼上找到了西门庆,两人发生了一番激烈的打斗。西门庆哪里是武松的对手,三下五除二,西门庆已经是奄奄一息,但仍垂死挣扎,从窗户跳了出来。而武松也随着跳了下来,当街又对西门庆一顿拳打脚踢,将这个恶棍送上了西天。我仰头看着二楼敞开的窗户,不由在想,难道武松就是从那里跳下来的吗?
    武松和西门庆都已成为过去,如今只有武大郎还活在人们中间,在狮子楼前,有个卖饼的车子,上面写着“武大郎炊饼”。来到狮子楼,不能不尝尝武大郎的炊饼,我们便买了两包。原来是一种十分干又很薄的饼,我想当年的武大郎不会有这样的工艺。不过在《水浒传》电视剧上,炊饼是馒头而不是饼。
    狮子楼的斜对面还有一座基督教堂,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
    车前行不远,又到了紫石街。紫石街,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广场上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天降紫石”四个篆书体大字。石下有个牌子,介绍紫石街名字的由来:相传北宋庆历年间,阳谷有一个孙姓知县想要筹资重修衙前的商街,提议一出,百姓们积极响应,争相出资出力,不到一个月,工程竣工。当晚,一块紫石从天而降。人们纷纷议论:天降紫石,寓意紫气东来,预示着阳谷必将兴盛昌达,于是便把这条商业街命名为“紫石街”。巨石背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牌坊,牌坊中间写着“紫石街”三个大字,牌坊之后便是集休闲、购物、娱乐、餐饮、宾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条仿宋商业步行街。
    一看到“紫石街”三个字,我仿佛又听到了武大郎喊炊饼的声音。那时武大就住处在这条街上,每天挑着担子进进出出,不停地喊着“炊饼”。谁知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又杀死了潘金莲。这些惨烈的故事,就都发生在这条街上。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让这条街名扬天下。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这没有作更多的逗留,便驱车前往子路堤。
子路堤
    从河南省濮阳市到山东省阳谷这一段黄河的北岸,有一道绵延120多公里的长堤,被称之为金堤。这道大堤由来已久,据说早在汉代就有了这个名称。但这道大堤到了阳谷县金斗营乡这一段的时候,则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子路堤。这一段大堤,与孔子的高足子路有关。
    相传子路拜孔子为师后某一年的6月,他的家乡,也就是当时的堤上村闹了水灾,子路心急如焚,十分挂念母亲,便向孔子请假。孔子知他至孝,欣然应允。子路一路风尘仆仆,走了七天才回到家。水是在离家30里的地方决的口,尽管如此,还是淹没了部分庄稼。母亲在村里人的照顾下,身体很好。听说子路回来了,大家都来看望。提起洪水泛滥,子路就提议道:“不如我们把这段堤防再加固起来,水就不会在这里决口了。”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第二天子路便号召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修筑堤防,防御洪水。当地官府听说了这件事也大力支持,派出官兵参与其中,周边几个村庄也纷纷加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筑了这段堤防,当时人们叫它“御水堤”。在以后的日子里,黄河多处决口,这段堤防却安然无恙。人们都称赞子路为当地做了件好事。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段堤防改称为“子路堤”,村庄也改称“子路堤村”。后来来此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大村庄,现在的子路堤村已经分为子路堤南一、子路堤南二、子路堤中、子路堤北一、子路堤北二等到几个自然村。这道堤长2.5公里,因此当地有“子路堤,五里七”之说。
    其实子路堤是金堤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人们为了纪念子路而把这一段改名为子路堤了。现在的大堤是一条路,车可以开上去。我们把车开上金堤,沿堤而行。堤南便是黄河河道,河道里长满了树,有些地方被人们开垦出了农田,还有一些人家就住在河道上,说明黄河已经好多年没有涨大水了。我们在堤上由东向西走,来走到一处村庄,庄上有子路堤村字样,我们知道到了子路堤。在堤边我们看到了子路堤碑,上书“子路堤”三字,下写“阳谷县人民政府子路堤全体村民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立”等字样。但碑文所记,与以上说法有些出入:“相传此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堤上。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子路,从濮阳迁居于此,母子二人以卖柴为生,后师从孔子,周游列国。后人为纪念此事,改堤上为子路堤。”这是关于子路堤的又一说。
斗虎店村
    沿子路堤继续西行,走不远就到了斗虎店村。这个村子名称的由来,也与子路有关。
    相传子路少年时家中十分贫困,只能用野菜充饥。为解决生计,他常常到很远的森林里去打猎砍柴。猎物带回家孝敬双亲,木柴卖掉换成米背回家。左邻右舍都称赞子路勇敢孝顺。后来子路的父亲病情加重,不久离开了人世。子路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穷却安宁的生活。这时有传闻说堤上村有虎出没,伤人家畜。子路虽家贫年少,但力大勇猛,行侠仗义,他决定为民除害。子路组织当地年轻力壮之人,白天休息,夜晚行动,想尽快为当地除去虎害。一天,子路听到老虎的叫声,继而又是怒吼声,不久竟然听到虎与虎激烈搏斗的声音。子路艺高人胆大,循着声音寻去,见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匹死鹿,他便一手攥紧钢叉,一手紧握利斧,利用树木做掩护,悄无声息地慢慢接近两只老虎。待到近前,说时迟那时快,子路挥斧向其中一只虎砍去。这只老虎没有一点防备,被砍中脊梁,狼狈逃窜。子路拿叉又向另一只虎用力掷去,这只老虎慌忙躲闪,钢叉擦皮而过,也仓皇逃命。子路放开步子追赶,追至如今的李台镇何垓村时,老虎不见了踪影。子路无功而返,懊恼不已,闷闷不乐地回到堤上村。一村民问子路:“你为何手握一把带血的利斧?”子路告诉了他们打虎的经过。人们皆奔走相告,很快聚集了好多人,子路领着他们去林中察看。到了那里,人们看到虎毛和血迹,纷纷称赞子路为民除害。有人提议道:“此处是子路斗虎处,这要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众人拍手称好。几天后,堤上村人便在此处立一碑,上刻“子路击虎处”,以赞颂子路为民除害之功绩,又将堤上村改为斗虎店,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斗虎店村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人烟稀少,这一带虽然没有崇山峻岭,但也密林土丘重重,常有老虎出没,为害乡里。这里原有一客店,因常有虎患,店家想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子路就住在不远的子路堤村,以打柴换米为生。一日,他正在林中砍柴,听到虎啸,便寻声望去,只见二虎为争食马肉而裂齿相威,子路勇猛力大过人且又好武,便挥斧向二虎奔去,二虎斗酣未备,中斧后狼狈而逃,子路穷追不舍。从此二虎在此绝迹,子路斗虎的故事也就传开了。店主听说老虎已去,遂不思迁址,延居下来。为纪念子路打虎,也将此店也改称“斗虎店”,后来发展成村,村名亦叫“斗虎店村”。
    不过我们在斗虎店村,看到了村碑,碑文所记与上述说法大相径庭:“传闻此村原名杏花村,因居民多种杏树而得名。后有一猛虎窜入此地,危害乡里。一枣红马为民除害,与猛虎斗于杏林之中,马鬃竖起,虎惧之。有人见及此,故剪其鬃,以利战斗。谁料第二天再斗,而马被虎噬,村民十分惋惜,为纪念此事,遂改杏花村为斗虎店村。”这是斗虎店村的另一版本。看到这个故事,刘丕宇十分兴奋,说他小时候就听他爸爸给他讲过这个故事,没有想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他马上接通电话,向他父亲报告了这一新发现。
孔桥
    我们离开斗虎店,直奔阳谷的西湖镇而来,西湖就是过去的孔桥。相传孔子周游列国,路过这里,正遇上下雨涨水,无法行走,当地人便为孔子搭了座便桥让孔子通过。后人为纪念此事,便把此地取名为孔桥。现在的孔桥,已经变成了西湖镇,通过这个名字,仍然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水多的地方。
    我们到达西湖镇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我们把车开进西湖镇政府的院里,想从镇政府那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我们走进镇政府办公室,有一帮年轻人在那里分报纸,我问了几句关于孔子到过这里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搭话,知道他们不了解情况,我们便离开了镇政府,去找孔桥,我们知道,镇政府所在地有个村子仍叫孔桥。转了一圈,发现了“孔桥卫生院”的牌子,赶紧拍了下来,这就是当年孔子来过这里的遗迹。
后来翻阅阳谷县文化馆副馆长杨风华写的《西湖孔桥的由来》一文,他另有说法。文中是这样写的:
    据记载,很久以前,阳谷城西一带地势低洼,每到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一片汪洋,人们习惯称之为西湖。就在这高坡之上,散落着一个个小村庄。其中有一个名叫张家寨的小村,村内有个青年叫张益,自幼家境贫寒,却长得聪明伶俐,父母靠省吃俭用供养他上学。小张益也不辜负期望,学习十分刻苦,是远近有名的神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益二十一岁那年,考中了第三名,做了探花郎。
    张益的主考老师是孔子第三十三代孙,他见张益才华横溢,老成稳重,一表人才,打心眼里喜欢,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
    到了结婚这天,孔家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排了好几里地长,一路吹吹打打朝阳谷县而来。
    等来到城西一看都傻了眼,道路泥泞,水洼不断,送亲队伍根本无法过去。孔家管家心说,这咋办,总不能让新郎新娘在半地里拜堂吧?他心生一计,找到阳谷知县说,孔府姑娘是金枝玉叶,千金之体,张益乃本科探花郎,就借你的县衙拜堂吧。县太爷不敢不答应啊,孔圣人是至圣先师文宣王,每代都有一位衍圣公,那是王爷呀,谁敢惹?于是,张益和孔姑娘就在阳谷县衙拜了堂。
    可是,新娘总还是要回家的呀,县太爷灵机一动对孔府管家说道:“张探花和夫人虽然在县衙拜了堂,可家乡乃桑梓之地,不可不到。贵府乃名门望族,天下师表,不可差了。”
    管家道:“县太爷可有好办法?”县太爷说:“若贵府可出资,下官发动民众修桥筑路,不日即可了此难事。如此既能让张探花和夫人迅速回家,又能使孔府恩惠泽被这一带百姓,千百载不忘。”孔府管家听罢连连说好,立即拿出银两,让县太爷修桥筑路。
    哪用多长时间,一座拱桥修好,便于雨季流水,一条宽阔大道筑成,从此不再泥泞。人们为了纪念孔家的善举,便将这座桥称为孔桥,这条大道叫着孔道。后来桥旁的张家寨村也就叫孔桥村了。
    不管怎么说,孔桥终归与孔家有关。
    离开西湖镇,我们前往阳谷县安乐镇后屯村,去看村里的那通珍贵的“孔子宿处”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阳谷县西湖镇政府,原来的孔桥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786

回帖

463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632
注册时间
2009-11-11
最后登录
2024-4-1
发表于 2013-2-2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名胜古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2-2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伟利 于 2013-2-22 11:42 编辑

西门庆这个人物是杜撰的,其实就是以宋朝的人说明朝的事。原创作者以一个小城镇,以一个发迹的商人及他的家庭,拉开了中国社会黑暗的帷幕,让读者看清这是怎样一个黯无天日的社会。作者把书中核心人物西门庆塑造成当时中国昏君贪官与不法奸商的集合体形象。众多学者普遍认为《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其实具有社会的深层含义。故此,西门庆这个人物是有所指的,即《金瓶梅》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5

积分

童生

积分
5
QQ
注册时间
2013-1-26
最后登录
2021-5-9
发表于 2013-2-2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后,堤上村人便在此处立一碑,上刻“子路击虎处”,以赞颂子路为民除害之功绩,又将堤上村改为斗虎店,一直沿用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3

回帖

281

积分

童生

积分
281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3-2-2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经典的仲子遗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573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7070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5-8
发表于 2013-2-23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仲里新志》仲子遗迹一篇中的御水堤就是子路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74

回帖

493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938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3-2-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洪水泛滥,子路就提议道:“不如我们把这段堤防再加固起来,水就不会在这里决口了。”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第二天子路便号召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修筑堤防,防御洪水。当地官府听说了这件事也大力支持,派出官兵参与其中,周边几个村庄也纷纷加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筑了这段堤防,当时人们叫它“御水堤”。在以后的日子里,黄河多处决口,这段堤防却安然无恙。人们都称赞子路为当地做了件好事。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段堤防改称为“子路堤”,村庄也改称“子路堤村”。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622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3-12-11
发表于 2013-2-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提议自然会一呼百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11

回帖

1293

积分

贡士

积分
1293
注册时间
2012-6-27
最后登录
2023-9-19
发表于 2013-2-2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金瓶梅》原本的止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主题

223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192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3-31
发表于 2013-2-2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定到此一游,饱览其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5-8 19: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