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研究

再谈“大宗子”
      偶翻旧帖,发现在几年前,网上关于谁是“大宗”、谁是伪“大宗”有过争辩,好像有的人还非常在乎。其实宗法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所谓“大宗”、“小宗”都已成为历史名词,过于纠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今天我只是从学术角度解释一下。
      所谓“大宗”,就是与“嫡长子”划等号的,是以血缘和出身而定,根本不存在什么“政治上的大宗”(曾有人说仲氏翰林院五经博士是“政治上的大宗”)这一说法。
      嫡长子,怎么理解?这要从古代的一夫多妻说起。
      如果只有一个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当然全部都是“嫡子”,长子自然就是“嫡长子”。
      如果有很多妻子,那么只有正妻的儿子才是“嫡子”,“嫡子”中的长子就是“嫡长子”。即使其他妻室的儿子比“嫡长子”年龄大,也只是“庶长子”。
      由于过去一些家谱上没有记载妻室的数量、姓名,导致嫡庶无法辨认。其实现在每个仲氏族人完全都可以自称“仲子第多少代嫡孙”,无所谓了。

      再说说“大宗”、“小宗”的相对性。
      以仲子世家第39代为例。
      38代仲驾生子三:长子俟、次子侯、三子保。那么以仲驾的后裔里面,仲俟就是“大宗”,仲侯、仲保相对于仲俟是“小宗”。
      但是,仲侯、仲保自立门户(也就是成年后分家)后,可能也生了很多孩子。假设仲侯生了两个儿子A、B,对于仲侯的后裔来说,A就是他们这一小支的“大宗子”,同时也是仲驾后裔中的“小宗子”之一。
      说点离现在比较近的吧。清朝的部分仲氏翰林院五经博士,的确为续谱修志、奉祀仲家浅村的仲子庙作出重要贡献,不可否认。但是,末代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肇璠老伯,只是61代于陛祖后裔的“大宗子”,他和他的后代,都不是整个仲子后裔的“大宗子”。
      说了这些,不知大家是否看懂了。即使看不懂也无所谓,只需要知道:现代社会早已没有那些宗法制度和名词,也没有什么“家族规矩”、“族长”。无论“大宗”也好,“小宗”也好,都是祖先的后裔,都有完全平等的人格和权利。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11
真正在乎的,基本没有,也没人提了。只是没了这个旗号作倚靠/幌子,少部分族人有失落感……
道理说透了,就是这么个理!
谱上记载:一世:仲子(由)-------
二世:崔、启(先贤长子崔,在父死于卫难后,欲报父仇,问于孔子,孔子曰“行矣”!遂于狐黯战而死),次子启繁衍之后裔-----
三世:序-------
四世:称乾-----
五世:发志、发意------
六世:丞祖(为发志之裔)-----
七世:继李------
八世:羹墙------
九世:隆-------
十世:網、勃、动-----
十一世:光(網之裔)
再往下我就不垒续了,按我的理解,也就是说从先贤第二世起就没有“大宗”了。
在宗法社会尤其是帝、王、诸侯之家,在政治地位(帝位、王位、爵位)继承方面,作为“父死子继”的补充的,是“兄终弟及”。仲家除了仲子被追封为“卫侯”、“河内公”、“卫国公”以外,其他人好像没获得过封爵。在各姓氏家谱中曾有“长支不可绝嗣”的说法,若长支无子,则过继次支的长子为嗣。现在一般没有了。另外,官职的世袭传承,不等于对血脉(嫡庶)的认定。
仲跻明(潍坊) 发表于 2016-7-6 12:51
偶翻旧帖,发现在几年前,网上关于谁是“大宗”、谁是伪“大宗”有过争辩,好像有的人还非常在乎。其 ...

宗子不是族长的意思吗?
仲崇旭本溪 发表于 2016-7-6 15:06
宗子不是族长的意思吗?

过去的族长,一般都是辈分最高,或年龄最大的人担任,还要德高望重。
现在还有人争议这个吗?随着社会的发展,仲浅个别人就别再自称什么大宗子、嫡孙了,别人也不要再抬轿了。除非他们别有用心。
谱上还记载:
六十二世祖秉贞生子四:承缵(长子,早卒)----------次子承述(繁衍后裔)------蕴锦------耀清------振棕

因此啊,我搞不明白,但各位宗亲能看得明白。
任何大家族、小家庭,都有“大宗子”。经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无嗣过继”等过程进行传承。至于仲氏家族当今真正的“大宗子”是谁,无法查考(其实没有准确的家谱),我觉得找出来也没啥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事情也会慢慢的被遗忘而去。没有太多的人去追究这些事情,只不过是一个被许多人而遗忘的问题。
跻明叔的观点我支持,有现代的眼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现在仲氏不应该再存在“大宗子”的说法,某个人也不能总是对外自称是仲子的“嫡孙”,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嫡孙”呢?同情和尊重,不能靠别人施舍,而是应该自己言行一致。
回复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