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DeepSeek翻译《常态化修谱论》为白话文,请参考】
标题:关于常态化续修《仲子世家谱》的倡议书
正文:
我们深知,国史是国家的镜子,地方志记录着地方的风貌,家谱则维系着家族的血脉传承。这三者如同鼎足,共同支撑起中华史学的宏大天地,蕴含着我们先祖血脉与精神的精华。我们仲子家族,沐浴着仲子遗留下的恩泽,世代绵延,子孙繁盛昌隆。自从庚寅年(2010年)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启动统一编修统谱的大业以来,历经十三年辛劳,终于在癸卯年(2023年)于海安完成了这项工程。然而,修谱的事业怎么可能一劳永逸呢?现在提倡常态化续修,实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既能追溯先祖的美德于过去,又能为家族的未来打下根基。
有人质疑说:“不修家谱,名字不入宗谱,难道我就不是姓仲了吗?” 这是非常肤浅的看法。日常生活中确实与家谱无关,但树木断了根就会枯萎,水流断了源头就会干涸。让曾祖高祖的名字湮灭无闻,他们的生卒日期无法辨别,生平事迹无从考证,那么“敬奉祖先、凝聚族人”就成了空话,“一脉相承”又有什么依据呢?几代之后,子孙后代茫然不知家族历史,家史传承就此中断,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又有人说:“守住我们自己这一支的家谱就够了,何必搞全国统谱?” 按这种错误逻辑推论下去,那村谱、县谱都成了多余,一张户籍纸就可以充当家谱了。这种看法割裂了谱系传承,涣散了族人情谊,使得大家族的风范、同族同根的温暖亲情荡然无存。
更有甚者, 一些曾经主持过上次修谱的人,到了该续修的时候,可能怀着垄断的私心,即使自己能力不足,也不愿意托付给贤能之士,宁可让修谱事业荒废停滞。难道不知道家谱是全族千秋万代的事业,并非一家一姓的私有之物吗?这本应依靠世代相继,群贤合力完成,怎么可以画地为牢,独占其功呢?
续修家谱的关键, 贵在懂得变通。过去“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的老规矩,或许受限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或许受困于物力财力艰难。如今族人像浮萍一样散居各地,外出求学、迁徙的情况日益增多,聚族而居的现象日渐稀少,如果死守旧章程,必然导致三个损失:世系传承中断,祖先之下空悬无人;记载滞后,迁徙的踪迹难以追寻;人丁遗漏,在两次修谱间隔期出生的人最终成了无根之木。因此应当革除旧弊、创立新规,把“周期性修谱”变为“常态化续修”,让静态的家谱变成流动的活水,把巨大的工程分解为细小的日常事务。
然而,续修的工作, 不是单靠老年人就能承担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考证史料的辛劳,不是颐养天年的老人所适宜的;数字技术兴起,新方法层出不穷,尤其需要青年才俊精通现代技术,以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参与其中。所以应当老年人传授经验、中年人担当主力、青年人开拓创新,三代同心,薪火相传。更需要打破“秘不示人”的禁锢,效仿仲研会统筹全局、各地分担职责的成功做法,敞开全族大门,倡导“大众修谱”。凡是仲子的后代子孙,都有权有责参与、协助谱务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使修谱由少数老年人的专责,逐渐变成全民共同参与的盛事。
建立制度的关键,首先在于选对人。 选择贤能的人来牵头,一定要找那些心地纯正、品行端正、通晓文墨且淡泊名利的人。参与修谱的人必须具备四种优秀品质:1) 品德:秉笔直书,不阿谀奉承权贵;2) 才干:深谙修谱的方法,精于编排体例;3) 学识:博通谱牒知识,并旁通历史、地理、方志等学问;4) 见识:胸有全局,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至于那些夸夸其谈、追逐名利的人,必须坚决摒弃不用。老中青相结合,贤能的人担当重任,功过成败自有公论。
编修家谱的核心, 在于坚守正道、开拓创新。继承谱学的规范,保存旧谱的精华,是守正的基础;顺应时代的变化,利于古今传承,是创新的关键。这两者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如果一味泥古不化,全盘照抄旧谱,那么新谱一成便已过时,这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所以应当勇于考证疑问、纠正错误,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地方志和碑刻资料,以饱含温情的笔触记载家族历史的真实篇章。采集信息,必须详尽周全,怎么能只记录姓名,让家谱沦为名册呢?生卒年月、婚嫁情况、迁徙轨迹、功名职位、毕业院校:
女子地位:嫁入仲家的女子(媳妇),就是自家人,应当记录全名以彰显她们操持家务的辛劳美德;本族女儿同出一脉,理应登录家谱,如果她们的子女继承仲姓,也必须一并记载,不能遗漏;
姻亲记载:配偶及其父亲的姓名籍贯,关系到“木本水源”(根本源头),怎能轻蔑地斥为“外姓”而不记?慎重地追念祖先,父系母系,都是我们的渊源。
生卒日期:尤其需要准确记载,否则世代关系就会混乱不清,接续出现错误,家谱作为信史的价值何在?
人物评价:对健在者,只记录其生平事迹,不作褒贬评价,盖棺才能定论。
隐私顾虑:有人担心涉及隐私,这实在是杞人忧天。国家史书、地方志书都要求记载详实才能流传,家谱也是如此。只要记载的是真实情况,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呢?
想要修成一部好家谱,必须确立三条根本原则:
立心要正: 修谱不是为了敛财树威,也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为了保存真实、延续血脉,承继先人、启迪后代。应当秉持唯物史观,破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束缚,确立支派平等、男女同辉(男女地位同等重要)的新准则。务必做到各分支门户无一遗漏,辈分次序分明,家族世系清晰灿烂。
视野要宏: 编修全国统谱,是千秋大业。需要全族同心同德,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协调一致。如果各自为政,划小圈子自我夸耀,或者漠不关心袖手旁观,这都是自毁长城的行为。历史昭昭,功过自有公论。
术业要精: 修谱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精通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方志学、考据学等学问。编纂团队不精干,就如同盲人引路,家谱的质量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考证,以贯通的知识进行编纂,让古老的谱牒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观察那些散布非议、阻挠统谱大业的人,他们的症结有四种:
见识糊涂,认为家谱有无无关姓氏存续;
目光短浅,怀疑合谱的壮举最终会落空;
心胸狭隘,担心公益事业损害了他们的私利;
甚至心术不正,造谣诽谤,唯恐天下不乱。
这些都是家族中的阴影,明智的人应当洞察并破除它们。
结语:
唉!续修家谱如同长河奔流不息,常态化的维系才能疏浚源头、畅通水流。这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就能完成的功劳,实在是全族世世代代共同的责任。我们这代人承蒙先贤留下的恩泽,身处昌明盛世,应当敞开大门汇聚众人的力量,秉持公心追求精益求精。让《仲子世家谱》像流动的活水一样永远清澈,先祖的德行永不磨灭,昭示后来之人。这样,我们上无愧于列祖列宗,下能恩泽万代子孙!族人们,一起努力吧,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