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706|回复: 18

[建言献策] 常态化修谱论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2639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9377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5-8-2
 楼主| 发表于 2025-6-3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盖闻国史垂鉴,方志载风,家谱系胤。三者鼎峙,撑华夏史学之穹宇,蕴先民血脉之精魄。仲子世家,沐卫圣遗泽,奕世绵延,瓜瓞蕃昌。自庚寅年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肇启统谱大业,十三载辛劳,癸卯功成于海安。然谱事岂可一劳永逸?今倡常态化续修,实应时势之呼,溯先德于既往,植根本于来兹。
  或诘之曰:“不修谱牒,不入宗册,吾遂不得姓仲乎?”此蠡测之见也。日常起居固无涉于谱,然木断根则槁,水绝源则涸。若使曾高名讳湮灭,生卒莫辨,行迹无考,则“敬宗收族”徒成虚语,“一脉相承”何所依凭?数世之后,子孙茫然,家史断流,岂不悲哉?
  复有言:“守吾支之谱足矣,何须统合?”循此谬推,则村谱县牒皆属赘疣,一纸户籍便可充谱矣。此见割裂谱系,涣散族谊,大家风范、同气连枝之温煦荡然无存?
  更有曾主前度修纂者,至续修之期,或存垄断之私,虽力有不逮,亦不欲付托贤能,宁使谱事荒弛。岂不闻谱牒乃阖族千秋之业,非一家一姓之私器?当赖世代接踵,群贤戮力,岂可画地为牢,独擅其功乎?
  续修之道,贵在通变。昔者“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纂”之陈规,或囿于山川阻隔,或困于物力维艰。今则族人星散如萍,迁徙求学日繁,聚族而居渐稀,若株守旧章,必肇三失:世系断流,先人之下空悬;记载湮滞,迁徙踪迹难追;丁口漏遗,生逢谱隙者终作无根之木。故当革故鼎新,化“周期”为“常态”,变静牒为活水,分钜工为细务。
  然续修之务,非皓首者所能独担。跋涉考据之劳,风餐露宿,非颐养之年所宜;数字技术之兴,新法迭出,尤需青年才俊通晓时技,以精沛之思运筹其间。故宜老传经、壮担纲、青拓新,三代同心,薪火相递。更须破“秘不示人”之锢,效仲研会总揽纲维、四方分责之成例,开阖族之门,倡“大众修谱”。凡我族人,皆有权责襄赞谱事,化被动为主动,使修谱由耆老专责渐成全民共举之盛业。
  立制之要,首在得人。择贤领衔,必求心正品端、通文墨而淡浮名、富经验而能协众。修谱者须四善兼备:秉笔直书,不谀权贵,其德也;深谙谱法,精于编次,其才也;博通谱牒,旁涉史地,其学也;胸罗全局,明辨通达,其识也。至若浮言逐利、空谈怠事、不学擅权之徒,必摒勿用。老中青相济而贤者在位,功成自有公论。

  纂修之要,守正出新。承谱学绳墨存旧牒菁华,守正之基;应时代之变利古今传承,出新之要。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若一味泥古,全盘照录,则谱成即朽,何异刻舟求剑?故当勇于稽疑纠谬,以科学之心考辨方志碑碣,以温情之笔载录族史真章。采信息,须详备周至,岂可徒录姓名,使谱沦为名册?生卒嫁娶、迁徙功名、毕业院校,当悉数载明。尤当廓清积弊:女子既入仲门,即为家人,当具全名以彰辛劳持家之德;族女一脉同源,理合登谱,若其子女承仲姓,亦须并载无遗;至若姻亲姓名籍贯,关乎木本本源,岂斥为“外姓”?慎终追远,父党母系,皆我渊源。生卒日期,尤需确载,否则世代失考,接续错讹,谱之信史安在哉?惟健在者仅录行实,不施臧否,盖棺乃论。或有疑涉隐私者,实乃杞忧。家国方志,皆详实乃传,谱亦如是。但存真实,何讳之有?
  欲成善谱,必立三纲:
  一曰立心正。修谱非为敛财树威,非图青史留名,乃为存真续脉,承先启后。当持唯物史观,破宗法等级之桎梏,立支派平等、男女同辉之新则。务求支户无漏,昭穆分明,世系粲然。
  二曰视野弘。修全国统谱,乃千秋大业。当全族同欲,如臂使指。若各立门户,自矜畛域,或漠然袖手,皆自毁长城之举。青史昭昭,功过自有明鉴。
  三曰术业精。修谱非易事,需通文字、文献、史地、方志、考据之学。班底不精,则如盲人引路,谱之质量,岌岌可危。故必以严谨之心考证,以贯通之识编纂,使古谱焕发时代之光华。
  观彼谤议扰攘,阻统谱之大业者,其蔽有四:或识见昏昏,谓谱之有无无关姓氏;或目光寸短,疑合谱壮举终成画饼;或胸襟芥蒂,恐公益之举损其私利;甚者心术叵测,造谣诋毁,唯恐不乱。此皆族中阴翳,智者当洞烛而破之。
  嗟乎!续谱如长河奔涌,常态维系乃浚源畅流。非一人一时之功,实阖族累世之责。吾辈承先贤遗泽,处昌明之世,当敞门庭以聚群力,秉公心而求精进。俾《仲子世家谱》如活水长清,先德不泯,昭示来人,则上无愧列祖之英灵,下泽被万世之子孙矣!勖哉族人,共襄斯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2639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9377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5-8-2
 楼主| 发表于 2025-6-3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假期,与老友重聚,谈及各自的家谱,我介绍了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编纂《仲子世家谱》并倡导常态化续修的事情。老友建议写成专文,他向他的族人宣传。鉴于华夏仲氏网已刊登了多篇与此相关的内容,我就不另起炉灶了,只是把网站上的相关内容集中起来,改用文言文进行论述。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回帖

596

积分

举人

积分
596
注册时间
2017-3-6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3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颇有古风,内容中肯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8

回帖

921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12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时俱进、既往开来,顺应时代发展,常态化修谱是每个族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紧密地团结在以跻和爷领导的海安总部,团结一致,万仲一心,把家谱续修做的更加完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4228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098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态化修谱是破解传统周期修谱局限的文化革新,其核心在于通过家谱的动态更新适应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速、信息迭代频繁的特点。建立开放协作机制、选拔兼具"德才学识"的专业团队、守正创新,是其中的关键。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4

回帖

2464

积分

进士

积分
2464
注册时间
2017-1-14
最后登录
2025-7-21
发表于 2025-6-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高深了,看不懂啊老太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56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3069
注册时间
2017-5-10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明叔古文功底,委实深厚。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3

回帖

703

积分

举人

积分
703
注册时间
2022-12-1
最后登录
2025-6-4
发表于 2025-6-4 0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诘之曰:“不修谱牒,不入宗册,吾遂不得姓仲乎?”
意思是不是说有人觉得不进家谱不影响他姓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9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90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用DeepSeek对文章《常态化修谱论》的解读,请参考]
核心主旨:
破除陈规,倡导常态化、制度化、开放化、科学化的家谱续修新范式,以维系家族血脉永续与文化传承。

一、驳斥谬误,正本清源
“不修谱亦存姓”论:
驳斥: 无谱则家族如断根之木、绝源之水。祖辈名讳行迹湮灭,“敬宗收族”成空谈,“一脉相承”失凭据。
白话: 家谱是家族记忆的载体。不修谱,先祖事迹便随风而逝,家族认同与凝聚力将荡然无存。

“守支谱足矣”论:
驳斥: 此论若成立,则村谱、县牒皆无用,一纸户籍足矣。实则是家族涣散、亲情淡漠的根源。
白话: 只关注小支系,忽视家族整体联系,如同将家族拆解成碎片,丧失“同气连枝”的温暖与力量。

“垄断权柄”之私:
驳斥: 视谱牒为私器,因循守旧、拒绝交棒,致使修谱荒弛。谱牒乃全族千秋大业,需世代接续、群贤共襄。
白话: 修谱是全体族人的责任,不能由少数人把持或搁置。需开放协作,代代相传。

二、续修之道:通变革新
破旧规: “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纂”已不合时宜(因交通便利、族人散居)。
立常态: 变“周期性大工程”为“持续性细工作”,避免“三失”:世系断流(后代无从承接)、记载湮滞(迁徙轨迹难考)、丁口漏遗(生于修谱间隙者成“无根之木”)

破三重窠臼:
革“皓首”弊: 吸纳通晓现代技术(如数据库、网络)的青年才俊。
弃“秘藏”锢: 学习“仲研会总纲、四方分责”模式,信息公开,分工协作。
破“壅闭”障: 广开阖族之门,汇聚英才共修。

三、立制之要:唯才是举
择贤领衔: 主事者需心正品端、通文墨、淡泊名利。

修谱者四善:
德: 秉笔直书,不谄媚权贵。
才: 精通谱牒编纂方法与体例。
学: 博通谱牒学,兼晓历史、地理、方志。
识: 胸怀全局,明辨通达。

摒除: 浮言逐利之徒。

结构: 老中青结合,贤者在位。

四、纂修之要:守正出新
守正: 遵循谱学规范,保存旧谱精华。
出新: 适应时代,便利古今传承。

反对泥古: 全盘照抄如同“刻舟求剑”,需勇于稽疑纠谬。

考辨方法: 以科学精神考证方志、碑碣;以温情笔触记录真实族史。

信息详备: 远超“姓名册”,应包含:生卒、嫁娶、迁徙、功名、毕业院校等。

廓清积弊:
女子地位: 入仲门女子(媳妇)应录全名,彰其持家之德;族女(女儿) 理应登谱,其子女若承仲姓亦须并载。
姻亲记载: 配偶及父亲姓名籍贯关乎“木本水源”,非“外姓”可轻斥,应载明。
生卒日期: 必须准确记载,否则世代失考,谱失信史价值。

评价原则: 健在者不施臧否,“盖棺乃论”。

隐私之虑: 家国方志皆求详实,谱牒亦然。真实为要,无需避讳。

五、立谱三纲(根本原则)

立心正:
持唯物史观,破除封建宗法等级桎梏。
确立支派平等、男女同辉新则。

目标:支户无漏,昭穆分明,世系粲然。

视野弘:
修全国统谱乃千秋大业,需全族同心(如臂使指)。
批判:各立门户、划地自限、袖手旁观皆为“自毁长城”。

术业精:
修谱是专业之事,需精通文字、文献、史地、方志、考据之学。
班底不精则“盲人引路”,质量堪忧。

要求:严谨考证,贯通编纂,焕发古谱时代光华。

六、斥阻挠者四蔽

识见昏昏: 谓“谱之有无无关姓氏”。
目光寸短: 疑“合谱壮举终成画饼”。
胸襟芥蒂: 恐“公益之举损其私利”。
心术叵测: 造谣诋毁,唯恐不乱。

呼吁: 智者当洞悉并破除这些阻碍。

结语:勖勉共襄

续谱如长河奔涌,常态化维系方能浚源畅流。
此非一人一时之功,乃合族累世之责。
身处昌明之世,承先贤遗泽,当:
敞门庭以聚群力
秉公心而求精进

目标:使《仲子世家谱》如活水长清,先德不泯,昭示来人,上无愧祖宗,下泽被子孙。

勖哉族人,共襄斯举! (勉励族人,共同完成此盛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9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90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DeepSeek翻译《常态化修谱论》为白话文,请参考】
标题:关于常态化续修《仲子世家谱》的倡议书

正文:

我们深知,国史是国家的镜子,地方志记录着地方的风貌,家谱则维系着家族的血脉传承。这三者如同鼎足,共同支撑起中华史学的宏大天地,蕴含着我们先祖血脉与精神的精华。我们仲子家族,沐浴着仲子遗留下的恩泽,世代绵延,子孙繁盛昌隆。自从庚寅年(2010年)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启动统一编修统谱的大业以来,历经十三年辛劳,终于在癸卯年(2023年)于海安完成了这项工程。然而,修谱的事业怎么可能一劳永逸呢?现在提倡常态化续修,实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既能追溯先祖的美德于过去,又能为家族的未来打下根基。

有人质疑说:“不修家谱,名字不入宗谱,难道我就不是姓仲了吗?” 这是非常肤浅的看法。日常生活中确实与家谱无关,但树木断了根就会枯萎,水流断了源头就会干涸。让曾祖高祖的名字湮灭无闻,他们的生卒日期无法辨别,生平事迹无从考证,那么“敬奉祖先、凝聚族人”就成了空话,“一脉相承”又有什么依据呢?几代之后,子孙后代茫然不知家族历史,家史传承就此中断,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又有人说:“守住我们自己这一支的家谱就够了,何必搞全国统谱?” 按这种错误逻辑推论下去,那村谱、县谱都成了多余,一张户籍纸就可以充当家谱了。这种看法割裂了谱系传承,涣散了族人情谊,使得大家族的风范、同族同根的温暖亲情荡然无存。

更有甚者, 一些曾经主持过上次修谱的人,到了该续修的时候,可能怀着垄断的私心,即使自己能力不足,也不愿意托付给贤能之士,宁可让修谱事业荒废停滞。难道不知道家谱是全族千秋万代的事业,并非一家一姓的私有之物吗?这本应依靠世代相继,群贤合力完成,怎么可以画地为牢,独占其功呢?

续修家谱的关键, 贵在懂得变通。过去“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的老规矩,或许受限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或许受困于物力财力艰难。如今族人像浮萍一样散居各地,外出求学、迁徙的情况日益增多,聚族而居的现象日渐稀少,如果死守旧章程,必然导致三个损失:世系传承中断,祖先之下空悬无人;记载滞后,迁徙的踪迹难以追寻;人丁遗漏,在两次修谱间隔期出生的人最终成了无根之木。因此应当革除旧弊、创立新规,把“周期性修谱”变为“常态化续修”,让静态的家谱变成流动的活水,把巨大的工程分解为细小的日常事务。

然而,续修的工作, 不是单靠老年人就能承担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考证史料的辛劳,不是颐养天年的老人所适宜的;数字技术兴起,新方法层出不穷,尤其需要青年才俊精通现代技术,以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参与其中。所以应当老年人传授经验、中年人担当主力、青年人开拓创新,三代同心,薪火相传。更需要打破“秘不示人”的禁锢,效仿仲研会统筹全局、各地分担职责的成功做法,敞开全族大门,倡导“大众修谱”。凡是仲子的后代子孙,都有权有责参与、协助谱务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使修谱由少数老年人的专责,逐渐变成全民共同参与的盛事。

建立制度的关键,首先在于选对人。 选择贤能的人来牵头,一定要找那些心地纯正、品行端正、通晓文墨且淡泊名利的人。参与修谱的人必须具备四种优秀品质:1) 品德:秉笔直书,不阿谀奉承权贵;2) 才干:深谙修谱的方法,精于编排体例;3) 学识:博通谱牒知识,并旁通历史、地理、方志等学问;4) 见识:胸有全局,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至于那些夸夸其谈、追逐名利的人,必须坚决摒弃不用。老中青相结合,贤能的人担当重任,功过成败自有公论。

编修家谱的核心, 在于坚守正道、开拓创新。继承谱学的规范,保存旧谱的精华,是守正的基础;顺应时代的变化,利于古今传承,是创新的关键。这两者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如果一味泥古不化,全盘照抄旧谱,那么新谱一成便已过时,这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所以应当勇于考证疑问、纠正错误,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地方志和碑刻资料,以饱含温情的笔触记载家族历史的真实篇章。采集信息,必须详尽周全,怎么能只记录姓名,让家谱沦为名册呢?生卒年月、婚嫁情况、迁徙轨迹、功名职位、毕业院校:

女子地位:嫁入仲家的女子(媳妇),就是自家人,应当记录全名以彰显她们操持家务的辛劳美德;本族女儿同出一脉,理应登录家谱,如果她们的子女继承仲姓,也必须一并记载,不能遗漏;

姻亲记载:配偶及其父亲的姓名籍贯,关系到“木本水源”(根本源头),怎能轻蔑地斥为“外姓”而不记?慎重地追念祖先,父系母系,都是我们的渊源。

生卒日期:尤其需要准确记载,否则世代关系就会混乱不清,接续出现错误,家谱作为信史的价值何在?

人物评价:对健在者,只记录其生平事迹,不作褒贬评价,盖棺才能定论。

隐私顾虑:有人担心涉及隐私,这实在是杞人忧天。国家史书、地方志书都要求记载详实才能流传,家谱也是如此。只要记载的是真实情况,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呢?

想要修成一部好家谱,必须确立三条根本原则:

立心要正: 修谱不是为了敛财树威,也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为了保存真实、延续血脉,承继先人、启迪后代。应当秉持唯物史观,破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束缚,确立支派平等、男女同辉(男女地位同等重要)的新准则。务必做到各分支门户无一遗漏,辈分次序分明,家族世系清晰灿烂。

视野要宏: 编修全国统谱,是千秋大业。需要全族同心同德,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协调一致。如果各自为政,划小圈子自我夸耀,或者漠不关心袖手旁观,这都是自毁长城的行为。历史昭昭,功过自有公论。

术业要精: 修谱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精通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方志学、考据学等学问。编纂团队不精干,就如同盲人引路,家谱的质量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考证,以贯通的知识进行编纂,让古老的谱牒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观察那些散布非议、阻挠统谱大业的人,他们的症结有四种:

见识糊涂,认为家谱有无无关姓氏存续;

目光短浅,怀疑合谱的壮举最终会落空;

心胸狭隘,担心公益事业损害了他们的私利;

甚至心术不正,造谣诽谤,唯恐天下不乱。
这些都是家族中的阴影,明智的人应当洞察并破除它们。

结语:
唉!续修家谱如同长河奔流不息,常态化的维系才能疏浚源头、畅通水流。这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就能完成的功劳,实在是全族世世代代共同的责任。我们这代人承蒙先贤留下的恩泽,身处昌明盛世,应当敞开大门汇聚众人的力量,秉持公心追求精益求精。让《仲子世家谱》像流动的活水一样永远清澈,先祖的德行永不磨灭,昭示后来之人。这样,我们上无愧于列祖列宗,下能恩泽万代子孙!族人们,一起努力吧,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2

回帖

1817

积分

贡士

积分
1817
注册时间
2023-1-3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6-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可谓常态化续修《仲子世家谱》的倡议书、宣言书。点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回帖

429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294
QQ
注册时间
2015-1-22
最后登录
2025-7-29
发表于 2025-6-4 1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言文有的能理解一点,但不是全懂,之前那样修谱工作量是很大的,常态化修谱会轻松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回帖

947

积分

举人

积分
947
注册时间
2023-10-18
最后登录
2025-7-25
发表于 2025-6-5 0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家谱严肃的事,不是你想参加就能行,都要仲氏理事会发出号令,每个家乡也组成理事会,续的家谱只有名字肯定是不行的,我看的赣七大支李氏家谱非常详细,出生的死亡的时间,老丈人和亲家是什么庄的都有,我在李氏家谱找到我奶奶的闺名出生日期时辰,我舅老太名字,老仲家谱落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532

积分

举人

积分
532
注册时间
2023-1-2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 发表于 2025-6-3 10:13
常态化修谱是破解传统周期修谱局限的文化革新,其核心在于通过家谱的动态更新适应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速、信 ...

与时俱进,常态化修谱及时高效。“专业团队、守正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回帖

1967

积分

贡士

积分
1967
注册时间
2020-12-4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5 0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长班写的相当好!修家谱的参加人员和主持人,必须有公心,良心,责任心,奉献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回帖

646

积分

举人

积分
646
注册时间
2023-5-12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6-10 1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上面的古文,看出来作者一定有水平有经验,再看下面的翻译就懂了,很实用,也让人值得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8

回帖

921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12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10 2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伟杰 发表于 2025-6-5 07:40
续家谱严肃的事,不是你想参加就能行,都要仲氏理事会发出号令,每个家乡也组成理事会,续的家谱只有名字肯 ...

那全国各姓氏续修家谱都需要向你请教了,最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以及他们家人的信息都要记载入谱!若干年后、几万年后可能就要成为全国姓氏的族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回帖

1967

积分

贡士

积分
1967
注册时间
2020-12-4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11 0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崇密(梁山) 发表于 2025-6-10 22:48
那全国各姓氏续修家谱都需要向你请教了,最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以及他们家人的信息都要记载入谱!若干年 ...

七大姑应该入谱,她姓仲,她的对象也应该入谱。八大姨就算了吧。舅爹的名字我认为应该写进家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8

回帖

921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12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8-2
发表于 2025-6-11 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召干 发表于 2025-6-11 08:10
七大姑应该入谱,她姓仲,她的对象也应该入谱。八大姨就算了吧。舅爹的名字我认为应该写进家谱。 ...

唉,有些人确实不可理喻,咱们以后也不加以评论回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5-8-2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