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浅析“宗主”一词的文化内涵
宗主”一词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时在世界文化史当中也屡屡出现,但不是单纯的以“宗主”二字出现,往往会与另外的字共同组合,譬如:“宗主国”、“宗主权”等形式。 这些词不仅有正面的含义,同时具有更多负面的、封建剥削思想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色彩的内涵。比如:英国就是原印度的宗主国,香港、澳门的宗主国就是英国和葡萄牙,法国是阿根廷的宗主国;在中国明清时期,越南、尼泊尔、锡金、琉球群岛的宗主国就是大明王朝和大清帝国。 这个词汇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变得更加富有负能量的含义。也就是说,这个词本身是中性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便成了霸权、剥削、奴役的代名词,成了各国移民报团取暖、安身立命的旗帜,是一个极富政治色彩的词汇。 这个词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这种文化现象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消失。因为随着人类交互融合的步伐越来越紧密,迁徙定居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和加深,这种以文化基因或以姓氏基因为纽带的社会团体会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这一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中体现的很充分。 对于“宗主”这个词的出现,笔者的发现几乎是在民间的口语中或非官方的书刊中出现,在所有正式的(或者说官方的)、正规的历史文献里,几乎没有看到它的身影。偶尔在新闻媒体里的使用,也不过是为了佐证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而已,此处不用举例说明。 在探究“宗主”一词的文化渊源时,笔者发现:在第六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里竟然没有“宗主”这个词,只有“宗主国”和“宗主权”这两个相近的词汇;在《康熙字典》里,对于宗的解释为: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宗者本也庙号不迁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称曰宗庙;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祖有功宗有德也…;对于“主”的解释在此不必表述。 在今天人人熟知的百度词汇中,“宗主”一词的基本释义为:1. 众所景仰归依者;某一方面的代表与权威。 2.本源。 3. 指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4. 列入宗庙的神主。 5. 宗旨,主旨。 这个词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多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或在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当中,但它极富政治色彩的文化内涵,是被历代统治阶级所忌讳的。而其中正面的或积极的地方是:“宗主”这个代表性的人物必须是德才兼备,受万众敬仰,并能列入宗庙的神主或某一方面的权威,其精神代表意义不言而喻。若德不配位,对人类文明没有卓越贡献,自然会被历史淘汰、被人们所唾弃。比如近代史中的“法论功”“一贯道”等非法组织的罪恶历史,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毕某因为污蔑中国人民的伟大救星毛泽东主席,就是因为违背人类历史潮流和社会主义法制而被依法打击、取缔。而在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历次“反华”屠杀中,受到屠杀的华人群体的冤魂,到现在也不可能消散。这个悲剧的原因就是华人社团的壮大,已经阻碍了当地人的利益,挤占了当地土著的生存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海外华裔,为什么非常推崇家族文化,因为他们的根在伟大的中国,中国的复兴更是他们坚实的后盾。而家族文化更是团结一致的基础,是自我生存的基础,这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但在新中国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正在致力于法治化的道路上,任何危及时代潮流的活动都是非常危险的。 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不是法外之地,几乎人人都在裸奔的道路上,加强自身修养,用知识武装自己,才是每一个当代人最紧迫的人生任务。 所以,在文化传承、文化研究、宗亲联谊等活动中,必须严格依法、遵法、守法,而不能违背时代潮流。对于在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以及各个姓氏群体,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在国外生存的那种危机,更无需用一些与时代背道而驰的、具有反面政治色彩的活动为自己挖坑。而应当遵法、守法,满怀信心的的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满怀激情的投入到“文化强国”“ 民族自信”的道路上,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而不是拖后腿。 至于百度词汇其中所指的“宗子继承人”这一含义,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个滑稽的话题或者说是文化现象。从表面现象来看,每个家族的嫡孙在法律上都有相应的遗产继承权等等权利和义务,但新的《民法典》对所谓“庶出”的继承人同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从现实的法律意义上“嫡子””庶子”又能有多少差别? 从“嫡子嫡孙”的血缘关系再来分析“嫡庶”之间的关系:在华夏历史中,因为中国人的智慧过人,才有了家谱,有了五代之内的近亲不能结婚这种优良传统,才有了宗族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其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子孙后代更加优质,避免近亲结婚带来的人种退化。在封建时代因为过于强调宗族观念而导致的人间悲剧数不胜数,在近代或现代有些偏远地区或文化不发达地区,这种封建的宗族观念依然存在。但在今天,还有一种现象更为令人痛心疾首,那就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曾祖父或祖父、祖母的名字! 纵观华夏上万年的人类历史,归根朔源,都不外乎三皇五帝的后裔。今天的华夏一族尊奉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姓氏的根都指向了“黄帝”,试问天下华人:谁是嫡谁是庶?我相信没有人能回答出来。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绵绵不息,最正宗的血统便是华夏民族统一的文化基因,而每个姓氏仅仅是个“符号”而已。我们需要认同的是文化基因而不是血缘基因,虽然血缘基因是信任的基础,但不可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五代之内以血缘基因为准绳不能丢弃,否则天下大乱,长幼不分,人伦失常。五代以外,文化基因的认同才是最主要的。在当代或近代,即便五代之内,忤逆之徒、汉奸、流氓也会出现在各个姓氏家族内部,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尤其是在当下“金钱”主导一切的时代氛围当中,为了钱而悖祖离宗、背经叛道者比比皆是。这种现象深层次原因,在此不深入探讨,大家都懂得。当然,在“利益蛋糕或者谁的奶酪被动了”的驱动下,干出一些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事也不足为奇! 让我们再回到日常使用”宗主”一词的现实语境,即这个词的使用场景。我们所能接触到或听到的,要么是私下的尊称或非官方场合的溢美之词。而在中国姓氏文化中,能够开宗为主,为时代和华夏历史做出卓越突出贡献的,才可称之为“宗主”。比如中国四大家族的圣人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亚圣孟子等,毫无疑义为这几个家族的 “宗主”,而他们的后人们,哪一个敢妄自尊大妄称“宗主”?!此处以颜氏后人为例,在中国历史上,北朝《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开创了家训文化、家风文化的先河,中国颜体楷书创始人鲁公颜真卿,他的家国情怀和作为家谱文化的奠基者,也没见那个皇帝给他们封了“宗主”的称号,也没见他们的后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妄称他们为“宗主”!最多称之为开基祖、始祖公;再说居百家姓前列的张王李赵四大姓氏,在历史上的皇帝多了去,也没李世民等41位李姓皇帝、赵匡胤、赵构、及王莽等等妄自菲薄自称 “宗主”。 因此:“宗主”一词不可滥用,这一词汇不是对文化的传承,更不是优秀传统文化,更不是让人笑掉大牙的“祖制”,是坚决不可以用在民间社团、文化研究的正式场合。如果滥用,则是对先祖的大不敬,是真正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是僭越、是忤逆,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愚昧行为,是自掘坟墓、倒行逆施的、反社会的叛逆行为。如果有人用“宗主”一词做商业用途也倒情有可原,否则将会贻笑天下,路人也会用屁股耻笑这种无知的行为。 综上所述,由“宗主”一词而引发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到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化欣欣向荣,百花齐放,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会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违背时代的文化现象或思潮一定会被时代所湮灭。正如“宗主”一词,不可能在正史、典籍和文献中出现一样。 后记:本文仅供学术探讨和知识探索,欢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山杨树,男,籍贯陕西,原名颜汝毅。文学爱好者、历史自然文化探索者,兰州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周刊》及网络媒体,代表作:长篇历史报告文学《抗日将领行长眉将军传记》、中篇小说《砖窑家》、《被曲解的汉字“叚”》、《浅析诗词的延承与发展》、古体、近体诗四百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