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仲子历史研究会是经政府批准的、由有志于仲子历史文化研究的有关人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成立于1996年,《人民日报》曾三次报道。现有故里、淮安、赣榆、濉溪、邳州、沭阳、江海、大连、沈阳、富讷、滕阳十一个分会。其宗旨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研究仲子历史及学术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本会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团体会员,与全国多家传统文化学会、协会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本会自建会以来,收集积累了大量的仲氏家族资料,与全国数百个仲氏村庄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会有完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办有《仲子世家》,交流信息,刊载学术文章、家族活动简讯,推动仲氏族谱、家志的续修。
十六年来,仲研会主要做了六件大事。
1.编纂出版了《仲里新志》
在全体会员、微山县人民政府、微山县史志办公室、仲浅村的帮助下,通过编委会的积极努力,《仲里新志》于2004年末出版,实现了会员与族人多年来的期盼。虽然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人才匮乏、资料不全等各种原因,此书尚有不足之处,但毕竟为仲子后裔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家志,是继《孔子故里志》、《孟子新志》、《新编陋巷志》之后的又一部以姓氏为研究主体的家族志。
2.举办了始祖先贤仲子诞辰2550周年祭典
2007年10月,在仲研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大连会议)上,提出2008年纪念始祖诞辰2550周年的问题。2008年春节过后立即着手筹备,经过濮阳会议、济宁会议等艰苦努力,终于在2008年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七)在河南濮阳的先贤仲子墓祠、山东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先贤仲子庙两地举办了始祖先贤仲子诞辰2550周年祭典,为始祖立纪念碑一通,颁发始祖纪念章一枚,留纪念照一张。这是全国性的民间大规模纪念始祖的一次重要活动,已载入史册,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受到广大族人的欢迎和拥护。
3.真正实现了“仲种一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统一思想,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仲子第九代孙仲隆,携三个儿子勃、动、缵(又作“纲”)避难于峄山脚下,被官兵发现行踪后,勃祖罹难;动祖在一片高梁地边被秦兵围住,秦兵问他姓什么,动祖看到高梁杆上的一个小虫在爬,便灵机一动,答到“姓种(读音同虫)”,才免遭厄运,从此易仲为种,滕阳种氏即其后裔;缵祖幸免于难,后来又回到家乡卞邑,传至十七代仲世德,移居任城南四十里延就亭(唐时更名横坊村,元时更名仲家浅)。同为仲子后裔的两大支族人分为仲、种两姓,延续2200多年至今。滕阳种氏族人早就有认祖归宗的愿望,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成行。仲研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曾邀请他们派代表列席会议,他们也把旧谱送给仲研会看过。后来仲研会崇荣、维军两位副理事长曾多次与滕阳种氏族人联络,沟通往来。在仲研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滕阳种氏族人把新修家谱赠送给会里,又派代表参加了始祖诞辰祭典;成立了滕阳分会。
4.基本搞清了仲氏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实现了全国仲氏族人联网
从仲研会成立,到《仲里新志》出版,基本查清我国大陆地区有108个县(市)有仲氏族人,其中不包括地级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这些地方均和仲研会有过通信联系。
5.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使本会进一步提高了层次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是由一大批热心学术研究和弘扬中华炎黄文化的老干部、老将军、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自1991年创立以来,在周谷城、萧克、程思远、费孝通、许嘉璐等历届会长的领导下,本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的宗旨,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形成了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学术民主的优良传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大部分省、市都有分会,办有《炎黄春秋》月刊、《炎黄文化研究》学术期刊,他们的学术论文水平之高、论点之深、思想之新、文风之泼辣,是一般刊物所不及的。鉴于此,仲研会在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德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现任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仁民两位同志的力荐下,办理了手续,于2009年春以团体会员名义加入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09年夏,仲崇义理事长借去北京开会之机,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拜访了驻会的领导,带回近千元的资料。2010年秋,黑龙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本会参加。2011年春,黑龙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暨大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又邀请本会参加。2011年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团体会员工作会议在湖北随州召开,本会作为团体会员单位参加了会议,并参加了辛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2011年8月,仲崇义理事长和副理事长仲典先生一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换届会议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6.保护和抢救仲庙内碑文石刻
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先贤仲子庙内现存壁碑31块,由于日久年远,风化盐蚀,多数碑文己模糊不清,更有甚者,有的仅剩两三个字,所有谒庙的文人志士,无不为之扼腕叹息!为抢救仲庙内的历史文化,仲研会副理事长仲崇荣、常务理事仲崇民和仲超,与仲浅村党总支书记仲跻来、村委会主任仲伟清商议后,在2011年隆冬之季,不畏严寒,辛苦工作,查《辞海》、找《辞源》、寻资料,把模糊碑文逐句查对,逐字核实,做到准确无误。然后用毛笔一一誊写,装裱于镜框之内,按原碑方位悬挂于壁上。他们正在整理仲庙内所有碑文石刻,准备装订成册,献给仲氏族人。仲浅村两委、仲研会仲浅分会保护和抢救仲氏文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些年来,仲研会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是与肇峰先生等老一辈会员的把关定向、精心指导分不开的,是与以淮安分会为代表的几个大的分会的坚决支持分不开的,是与以跻和先生为代表的仲氏企业家的重要帮助分不开的,是与全体会员的敬业奉献分不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