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仲伟利 于 2012-12-7 08:36 编辑
道德有两种,一种是供在神坛上让人们膜拜和观赏的道德,一种是深深地扎根于现实土壤中每个人都可以去接近和践行的道德。看英雄事迹和典型报道,常会被他们的豪言壮语所感动,但有时候,当英雄面对镜头说出的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朴素的家常话时,同样也能产生感动人的力量。
英雄,并不是通过让人觉得“自己做不到”而心生景仰的,而是通过“你也可以做到”让人产生共鸣;他并不是以悲情、痛苦和受损失来衬托自身的伟大,而是以共通的人性和人情去感染人、引导人和说服人;他并没有把道德与利益割裂开来以衬托道德的高尚,而是通过承认“做好事有好报”让道德变得更有人情味。
当下社会对道德的理解,有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地强调道德的超越性、无功利性,完全将道德与利益切割开来,认为道德完全是在利他动机支配下而做的利他行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自我牺牲。一种是过度地强调道德的功利性,对个人有利是最务实的道德,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前一种导致了道德虚伪主义,高供神坛的道德标准人们无法触及,也不敢触及,这就像仲磊说的“捧杀”。人们如果都会说一套做一套,结果就是伪君子泛滥成灾。而后一种导致的是道德虚无主义,将逐利当成最大的道德,为了逐利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无所不尽其极,连老祖宗都能变成商品,结果就是道德沦丧。
中国当下社会的道德现实,显然是这两种极端并存的,一方面是底线一再被突破,道德虚无主义横行,“逐名逐利”成为压倒一切的道德;一方面是唱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道德高调,伪善横行,道德虚伪主义以高尚的名义吞噬着社会的道德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