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679|回复: 2

南京历代风水文化传说典故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281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910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5-3-8
发表于 2012-12-2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几句诗。“虎踞龙盘”四个字是对南京地形的描述。
   南京的西面有座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像一个蹲着的老虎,东面有钟山,像盘曲的卧龙。所以,历来的人们称南京为“虎踞龙盘”。这个称呼由来已久,据晋代张勃的《吴录》,刘备派遣诸葛亮到南京,诸葛亮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北周庚信在《哀江南赋》云:“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书志》解释说:“虎踞龙盘,帝王表其尊极。”唐代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云:“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可见,“虎踞龙盘”一词已为人们认同。
   南京先后有不少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三国的东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连续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古都。以后,南唐、明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蒋介石国民政府都在此建都。
   南京的名称多有变化,战国时楚置金陵邑,秦称秣陵,东吴称建业,晋及南朝称建康。明称南京,南唐和清朝称江宁府,太平天国称天京。
   南京地势险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东北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钟山,北边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南边有长命州、张公州、白鹭州等沙州形成夹江,这些天然屏障拱卫着南京,使得历代统治者都很看中这块宝地。
   不仅如此,南京还处在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大环境中,东南的太湖平原和钱塘江流域是资源丰富的粮仓,形成了很好的经济基础。沿江可上溯到九江、武汉,沿江下行可到上海,加上秦淮河与太湖水系,使得南京四通八达。
   据说,早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今清凉山筑城,又埋金以压王气。
   元末朱元璋起兵,儒士冯国用、陶安、叶兑纷纷主张取南京而定天下。《明史?冯国用传》记载冯对朱元璋说:“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朱元璋曾命儒士为钟山赋诗,邓伯言云:“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是一句极赞南京有帝王之气的诗,朱元璋拍案大声叫绝,邓件言以为太祖发怒了,吓得半死。
   朱元璋听从了儒士的建议,由刘基等人相地,精心营建南京。《明实录》卷21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修筑城墙和宫殿的情况:“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卑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乐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胜焉。”
明代的封建文人认为,天下能够作为帝王之都的地形不过两处,一是南京,一是北京。《日下旧闻考》引明代《杨文敏集》云:“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所以,明代一直有建都北京还是建都南京之争,明成祖后来终于迁都北京,但仍在南京留下了一套中央机构,负责南方事务。
   太平天国也存在定都北京还是定都南京之争。洪秀全执意定都南京,认为南京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钟阜有龙蟠之像,石城有虎踞之形。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64年又被湘军攻陷,农民革命惨遭失败。许多史学工作都认为太平天国不应当定都南京,而应当锐意北伐,直取北京,夺取全国胜利。定都太早,只能使革命意志衰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989

积分

版主

积分
8989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5-5-3
发表于 2012-12-2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天长市与其六合区接壤,一衣带水,深受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224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220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5-4-12
发表于 2012-12-2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南京外18门被毁和内13门改造,是漏了皇气。主要还是的朱元璋发配沈万三去云南并霸占了聚宝盆后。一开始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师(今南京)要筑城墙,就主动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一带城墙,还向朱元璋进贡了龙角,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同时在南京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此外,沈万三甚至还表示愿意捐资犒赏军士。谁知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一个平民百姓竟敢劳军,这不是要造反吗?幸亏马皇后劝阻:我听说法律只杀违法的,不杀不吉祥的。沈万三一介平民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呢?朱元璋这才免他一死,发配云南。是伤尽了天良,被上天处罚的。所以,南京自元朝后,定了两次都,都没有长久的原因。(一是太平天国,一是中华民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5-5-4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