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663|回复: 5

我劝同事读《大学》

[复制链接]

61

主题

212

回帖

455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558
注册时间
2010-1-11
最后登录
2024-5-23
发表于 2013-12-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企业生活在社会中,难免感染社会通病。就像雾霭来了,企业很难躲开。

当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狂热浮躁成为流行病的时候,企业也难逃脱灾难。如果说大家只想得到,不思奉献,从那里得?天上会掉馅饼?就像一棵树,没有“根深”,那来“叶茂”?

企业用人,要么挣钱,要么省钱。既不能挣钱,又不能省钱,还要涨工资,钱从何来?

你在企业工作,要么付出智慧,要么付出汗水。既不能付出智慧,又不愿付出汗水,怎么办?

《大学》能告诉你!

此次,要求企业“一四八”成员与集团公司的高层一起读《大学》,确切的说,是无奈之举。

虽说知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流行“国学热”的当下,“国学大师”们身价倍增,觉得把古代的和尚请来念经,省钱花算,至少会比我喋喋不休的叨唠要强。

会不会如我所愿?当然不会!如果说连这点常识也不知道,也就真的是老糊涂了!

此次,共买《大学。中庸》四十本,分赠三十五本。能够三分之二的人翻阅过,三分之一的拜读过,三五个人感触甚深,一两个人为之改变,已是不枉一番苦心。

《大学》以教育人修身为核心,简述修身的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强调修身不只是内省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展示人格的过程。心中想什么,没有人知道。说的,会听到。做的,会看到。一言一行,无不展示出人格。

有人说:“九零后的人碰不得”,我觉得是“现在的人碰不得”。舆论导向、教育培训、名人示范,共同发挥,造成了“现在的人碰不得”。不能怨现代人,大环境如此;也不能怨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掉落水流;更不能怨党、政府,已经知道是个问题,正在着手纠正。

“现代人碰不得”是改革开放的付产品,是西方舆论界的诱惑所致,是我们需要付出的学费。

“碰不得”,一是说一碰就爆炸;二是说碰了没反应。形成了两个极端。之所以会如此,这也许是没有读过《大学》与《中庸》的缘故。

  《大学》,虽是文言文,好懂的也不少。先把好懂的读懂:“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知“本末”,才能理解现在社会: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是不可能的!能富裕、能当官是有原因的!

知“始终”,才能懂得坚持的重要: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妄想腾飞是不可能的!企图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知“先后”,才能学会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希望被尊敬,就要首先尊敬人!在你前面,就值得你尊敬!

如果说能够真的拜读过《大学》,而且是“正心”拜读,就一定会知道“本末”“始终”“先后”的重要性。

当然,把“知道”化为自觉的言行准则,还需要灵性的智慧与冷酷的毅力,非一般人能够做到。这也是我说“一两个人为之改变,已是不枉一番苦心”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主题

223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206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4-12
发表于 2013-12-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大学》和《中庸》提成“诚”和“物”二字,“诚”就是人的“至德”,“物”就是至道的“凝”,开物成务、化民成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

主题

401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1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但细细品味,两者立论的层次是不同的。大学是“诚之者”的君子之学,中庸是“诚者”的圣人之道。民国时大儒段正元说:“大学只言诚意,中庸乃云诚身,二者皆黄中之实学,一自始位言,一自终位说”。君子之学是“始条理者”的金声,圣人之道是“终条理者”的玉振。大学是“二本”,中庸是“一本”。

    大学说:“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区分一个人我,先立己而后立人。而中庸则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即尽己之性的同时就在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成己与成物不二,“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大学中的诚意是“择善而固执之者”,区分一个内外本末,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庸的“诚身”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从容中道”,这样的“诚”是“诚者自成也”,是“物之终始”,因为“合外内之道”,所以不分人我、内外和终始。
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对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然而中庸却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虽然“忠恕”违道不远,但“忠恕”还不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如果中庸是子思所作,说明子思对曾子的这句话是有所保留的。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和中庸中都有慎独,涵义也是不一样的:“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接着前面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所以这里的慎独的“独”就是朱子所说的“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不是一个人独处(指身体),也不是“独知”(指意识),“独”是与物无对,也是不将不迎的“无待”,如阳明子所说的“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或如庄子说的“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1

回帖

107

积分

童生

积分
107

社区QQ达人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2-3-24
发表于 2013-1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75

回帖

1714

积分

贡士

积分
1714
注册时间
2020-9-11
最后登录
2023-10-6
发表于 2013-12-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切管理中(包括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条:以制度去管理!
制度来源于以往的经验、人们的共识(公德)、人们对管理(条款和手段)的认可等方面。
要求大家(尤其是平民百姓)去学习古人的大作不是不可,而是收效不大。
一孔之见,无意辩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

主题

401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1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仲伟坚(南通) 发表于 2013-12-9 10:39
其实一切管理中(包括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条:以制度去管理!
制度来源于以往的经验、人们的共 ...

伟坚哥哥的观点一针见血,说出了我想说又没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6-1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