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4467|回复: 10

[旧谱新牒] 赣榆仲氏宗谱序言

[复制链接]

1060

主题

419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42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5-1
发表于 2010-1-19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009.jpg
噫!凡族之有譜者,非仅详宗支、誌名字,俾後人知分之爲各支異派、合之爲一本同源也。所以動其孝友睦婣之意者,至深切矣。譜之所係,顾不重歟?我仲氏何獨無乎?蓋自明季時,旣值壬午之大兵,復際甲申之鼎革,寇氛雲集,烽火遍郊,棟宇圖書悉災回祿,而譜豈能獨存?迄今,譜之缺也四十餘年。每念及此,未嘗不嘆恨於其間也。然竊幸焉,猶憶我祖有遺言曰:我仲氏肇自軒轅,系出高辛;傳至春秋,熊羆協夢,祥發卞邑;委質宣聖,衛道懋功;唐宋元明,屢祀屢封;迨至明末,世襲翰博;我朝崇儒,賜賚更多。他如居莒州東鄕、淮郡廟湾、清河、寶應等处,居雖異地,搃无二家,然歷代久遠,其詳莫聞。贛邑一支,始自宋時基祖扈駕南渡;及元季,淑誠祖官登州,我哲祖中道阻兵而宅贛。前後計之,先賢至我哲祖五十五代矣。嗚呼!自譜之失也,故名、字多不得而知焉。祖言如是也。噫嘻!余不幸不得見譜之全文,猶幸得聆祖之遺言,使不因我祖之言而修明之。厥後,年愈遠而人益湮,將問祖、父名字而莫知,詢高、曾支派而茫然,世次紊亂,宗誼淪亡,幾何而不下廝編氓乎?是果誰之咎哉?於是不謝不敏,敬詳其名字,別其支派,列之簡編,傳之奕禩,俾後人悉知:分之爲各支異派,合之皆一本同源也,而孝友睦婣之意自不覺油油然生矣。倘視同氣爲敵國,一脈如路人,豈惟有負余殷殷修譜之意哉!
康熙二十六年
六十三代裔孫遵孔 沐手拜撰
【试译】
唉!一个家族拥有族谱,并非仅是为了详记宗族分支、记载人名,而是为了让后人明白:分开是各支异派,合起来则同根同源。族谱能激发人们对孝友睦姻(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宗族、善事姻亲)的深切情感,其意义何等重大!我仲氏家族为何偏偏没有完整的族谱呢?
追溯缘由,自明朝末年遭遇壬午战乱,又逢甲申年改朝换代,战祸如云,烽火遍野,房屋、典籍尽毁于火灾,族谱又怎能独存?至今族谱缺失已四十余年。每次想到此处,我都忍不住叹息痛心。所幸的是,仍记得先祖留下遗训:
我仲氏家族源自轩辕黄帝,血脉出自高辛氏;传至春秋时期,因熊羆入梦的祥瑞,先贤仲子在卞邑降生,事奉孔子,卫护儒道,立下大功;历经唐、宋、元、明各代,屡受封赐;到明朝末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本朝推崇儒学,恩赐更丰。其他如居住在莒州东乡、淮安府庙湾、清河、宝应等地的族人,虽地域不同,但终究同出一脉。然而年代久远,细节已难考证。
赣榆这支族人,始于宋朝四十九代基祖扈驾南渡;至元末,淑诚祖官在登州为官,哲祖因战乱中途滞留定居赣榆。前后推算,从先贤至哲祖已传五十五代。可叹族谱失传后,先祖名讳、字号多已无从查考。先祖遗训如此,令我悲叹!
我虽未能见到族谱全文,却有幸听闻先祖遗言。若再不据此修谱,随着岁月流逝,后人连祖、父的名字都无从知晓,对高祖、曾祖的支系更是茫然无知,世代次序混乱,宗族情谊断绝,岂不沦为市井平民?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因此,我不揣浅陋,恭敬地详录先祖名讳,梳理分支脉络,编纂成册,传于后世。愿后人皆知:分则各支异派,合则一本同源。如此,孝友睦姻(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宗族、善事姻亲)之情必能油然而生。倘若将骨肉同胞视为仇敌,同脉亲人形同陌路,岂非辜负我苦心修谱的一片赤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主题

419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42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噫!凡今之人,竟有同姓不知爲一脈之親、子孫輒忘其祖父之名者,多矣!蓋以家乘之未偹也。我仲氏自卞邑肇基、杏檀受教以来,本正大高明之造,展忠信明訣之資,輔翼聖道,匡正人心,其正氣英風洋溢乎宇宙之間,卽五尺童子稍知咿唔者,莫不前聞。夫祖功厚者慶瓜綿,宗德深者頌椒衍,故歷代相傳躋巍科、登賢書者,要皆先賢之流澤孔长也。更有世襲翰博膺寵以主鬯,联宗議以裕昆。凡散處於山之左、江之右,數千里外不至紊其世次者,圖派在也。我贛邑一支,丁口之繁,邑可稱首,衣冠之士,代不乏人,不宜有譜牒難稽之慮。然自本朝鼎新之時,兵燹屢警,人多仳離,此譜之所繇失缺也。当此斷簡莫考、殘碑无稽之會,而無以徵諸前人,將何以傳信於後世?甲尚憶成人時,吾父每痛譜之不修、支派淪亡,常諄復言之,因知我哲祖与沭陽敏祖之分處焉,竊以爲略知梗槪矣。孰意風木之悲竟不逮歟?失怙以還,舌耕爲業而已,偶閱書篋,父所續本門支譜尚存。旣睹手澤,如聞耳提。嗚呼!如譜不成,是父之志不繼也。於是弃舘,北至登萊,南歷揚沭,始詳贛邑分支之世次。又於本邑訪父老、考碑銘、稽神主,始詳赣之三支之世次。因於乾隆己亥,歷嘉慶壬戌,凡廿四年,而譜乃考成焉。雖其中有詳世次而失名字者,有有名字而失世次者,要皆莫可如何耳。倘我族人有能搜羅而劻勷之,豈惟予之幸哉!抑且存没均感矣,惜乎未遇其人也,只得於是焉而已。雖然,予不过集小心存公道,求無愧於祖宗焉耳乎。所以乞養不登,冒姓不錄,花生必辨。如此其嚴者,誠以他人不可亂我宗牒也。此尤予之所厚望於後之族人者。
峕大清嘉慶七年歲次壬戌暮春
六十六代裔孫文甲 敬識
【试译】
唉!如今有些人,竟然有同姓却不知本是同宗血脉、作为子孙竟忘记祖父名讳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究其根源,皆因家族谱牒未能完备。
我仲氏自春秋时在卞邑开基立业、在杏坛受教于孔子以来,秉持正大高明之道,以忠信明达之资辅佐至圣、教化人心。先贤仲子的浩然正气与英武之风充盈天地,即便乡间孩童读书识字时,也都能听闻。祖辈功德深厚,如瓜瓞绵延;宗族恩泽深远,似椒枝繁衍。因此历代科举登第、贤才辈出,无不是先贤福泽长久庇佑。更有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受到朝廷恩赐,主持祭祀,团结族人以昌后世。即便族人散居齐鲁之地、江淮之滨,相隔数千里仍能厘清世代脉络,皆因有族谱派系可依。
我们赣榆这支仲氏,人口繁盛,堪称县内之首,世代不乏文人雅士,本不该有谱系难考之忧。然而自本朝定鼎之时,战乱频仍,百姓流离,族谱由此散佚。如今残篇难寻、碑文无考,若无法追溯前人渊源,又如何向后世传递信史?
我记得成年时,父亲每当痛心族谱未修、支系断绝的时候,反复叮嘱我铭记我们哲祖与沭阳敏祖分居之事,使我略知梗概。谁知未及尽孝,父亲便溘然长逝!我以教书为业,偶然翻检书箱,发现父亲续修的本支族谱。目睹先父笔迹,如闻其耳提面命。呜呼!若不续修族谱,便是辜负父亲的遗志啊!
于是,我放下教职,北至登州、莱州(或莱阳),南抵扬州、沭阳,才厘清了赣榆分支的世代传承。又在本县寻访耆老、考证碑铭、查核神主牌位,才详尽梳理赣榆三支的脉络。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至嘉庆七年(1802年),历时二十四载,族谱终告成书。
其间虽有知世代而失名讳者,或有名讳而缺世次者,皆因史料不足无可奈何。若后世族人能补全遗缺,岂非我之大幸!更可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可惜未遇有心之人,只能暂且如此。
我不过以恭谨之心存公道,力求无愧于列祖列宗。故谱中严守规矩:非亲生子不录,冒姓者不载,庶出必加标注。如此严谨,正是为防外姓混入宗族谱系。此番苦心,尤望后世族人共鉴!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主题

419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42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靡常,人事莫定,所恃以原原本本、久而不紊者,世及之譜綦重也。欽自入泮以来,竊念族譜未修多歷年所,雖悉究之,莫知源流。聞先有六十六代已故庠生文甲祖曾經纘續,乃踵門懇請。文甲祖之子監生貽樸捧艸譜一卷,汪然出涕,諄諄告曰:“先大人貧甚,不致凍餒者,頼舌耕而已。嘗思吾仲氏系承先賢,設譜牒蝕蠹,任其散佚幾何而不世及之,次而他人乎?用是棄硯田,勤尋訪,觸風雨,忍饑寒。而族之好事者,竟媒蘖其短,睚眦其辭,是以沮而未竟,珍重藏之,不敢輕以示人。寔以先大人之苦心勞力者恐付焉者也。汝旣有志於譜,是先人之願可償矣,能不啟籥以付?”欽受而閱之,於參伍錯綜中尋其墜緒,加以詳徵。自嘉慶壬申春以至丙子冬,五載之內,年遠世湮,始得後先相接,支分派別,悉見瓜瓞之各承。然旁搜猶懼有失,遠紹復恐或差,數年間審之又審,始嘆曩昔文甲祖之用心良苦也。爰是筆之於書,分而守之,竊幸闔族家乘庶以不墜。迨道光辛丑,因修理祖廟,捐勸族人,又接續之,較前之尋究考察者甚易易也。欽行年六十有五,眼花手顫,不敢委諸他人,草草抄輯,用以待梓。非敢謂有裨於譜,寔以承文甲祖之志意云爾。
   欽行年六十有五,眼花手膻,草草抄輯,非敢云有裨於譜,實以承文甲之志焉云云。
峕道光二十三年菊月
六十九代裔孫統欽 敬識
   【试译】
   天道无常,人事难料,能让家族根源清晰、长存不乱的,是世代相传的族谱。
   我自考入县学以来,常忧虑族谱多年未修,虽多方探究,却难寻源流。听闻六十六代已故的庠生文甲祖曾编修族谱,便登门恳请。文甲祖之子、监生仲贻朴捧出一卷草谱,泪流满面,语重心长地说:“先父一生清贫,之所以未被冻死,是靠教书糊口。他深知我仲氏承袭先贤血脉,若任凭族谱朽烂散佚,何异于让世代传承湮没、宗族沦为外人?因此他弃教职、勤寻访,风雨无阻,忍饥受寒。可族中好事者竟借机诽谤,以致他心灰意冷,未能完成修谱。此谱珍藏多年,不敢轻示于人,实因担心先父苦心孤诣之作付诸东流。你既有志修谱,我先人的遗愿可以实现了,岂能不交付于你?”
   我接过草谱,于错综线索中梳理断简残篇,详加考证。自嘉庆十七年(1812年)春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冬,历时五载,终使湮没的世代前后相接,分支流派如瓜瓞绵延。然仍恐遗漏,反复校核数年,方叹文甲祖当年何其尽心尽力!
   我于是将谱系誊录成册,分藏守护,幸得全族的谱牒不至断绝。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缮祖庙时,又发动族人捐资续修,较之初次考证补遗已容易许多。
   我今年已六十五岁,眼花手颤,仅草草抄录。非敢称此谱尽善尽美,唯愿承继文甲祖未竟之志。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主题

419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42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載考家乘,俱係通譜,未曾世系,殊覺支派尚欠清楚,村落亦未註明,閱者未免茫然。蓋族大支繁,名字每多重複;年湮代遠,居止恒易遷移。惟於應分者分之,應系者系之,由某處徙某莊詳載之,庶不致展卷躊躇,端倪自了如指掌。
    夫自統欽兄續後,至今五十餘載,間有問祖諱而莫知、詢父字而莫誌、訪祖居而茫無以應。噫!異矣。敢告後人:且莫遲之年久,致有散軼難稽之虞。誠所望於後之有志者也。且也長房桓、傑二公之後,由洪爽遷於上林;二房統聚一支,由張夏莊移于仲家園;統順一支,由官口河分於海濤;北上莊統業一支,皙祖後也;統桂一支,文碩裔也。舊譜軼失焉,今雖仔細查考,尚可增而補之,惜不能悉憶其名諱,亦屬憾事。任每論及譜事,卽有意纂修,而畏難輒止。重以族長之慫恿,乃敢毅然任焉。自壬午春續起,無識者掣肘,好事者訿議,竊以爲譜未易成也。乙酉春,爲勸修祖廟,再厯贛境加以勸懲,始順從焉。乃訪高年、考世系、辨名次、詳里居,已續者接續之,失續者增續之,方得粗成其大畧。然一人之知識有限,族姓之散處甚繁,非敢謂無遺漏也。倘有旁搜遠採,俾無墜緒,非惟劻予之不逮,亦聯宗收族之美舉也夫。
    任實不敏,聊以循己之分,盡己之心,俾後之人知:分之散爲萬殊者,合之歸於一本焉已耳。再者,宅贛以來,功名雖小,十年苦於窗,幸邀拔擢;節孝尤難,卅載潔如玉,誕膺寵榮。安可泯沒乎?更附世表數章,以勵學人,志期金榜;孀婦節操,柏舟耳。夫納粟固錢程,歷朝俱開捐輸之例;與齡原天錫,自古皆養更老於庠。故並誌之云云。
光緒十一年歲次乙酉端陽月
六十九代裔孫統任 謹識
    【试译】
    考察家谱,都是通谱,未详载世代脉络,支派归属模糊,村落亦无标注,令人茫然难解。家族枝繁叶茂,同名者多;年代久远,迁徙频繁。若能明确分支归属,详记迁徙路径(如某支自某地徙居某村),方能展卷即明如观火。
    自统钦兄续修族谱至今五十余年,族人或问祖讳而不知,询父字而无应,访祖居而茫然。唉!真是奇怪。谨告后人:莫待岁月流逝,导致谱系散佚难考!此乃寄望于后世有志者。
    试看:长房桓、杰二公后裔,自洪爽迁居上林(黑林);二房统聚一支,由张夏庄移居仲家园;统顺一支,自官口河分迁海涛(海头);北上庄(河南尚庄)统业一支为皙祖之后;统桂一支乃文硕之裔。旧谱散佚,今虽详考,尚可增补,然而名讳多不可考,实为憾事。
    我每当谈起家谱,便有意纂修,而畏难而止。幸得族长勉励,方毅然担此重任。自光绪八年(1882年)春起续修,虽遇无知者阻挠、好事者非议,深知修谱实非易事。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借动员族人捐资修缮祖庙之机到县城加以劝说,终获支持。于是访耆老、考世系、辨名次、录居址,已续者接续之,断者补之,终于初成大略。然而我一人的知识有限,族人散居各地,岂敢言毫无遗漏?倘若有人能广搜博采,补全谱系,非但能匡正我的不足,亦是凝聚宗族之美举!
    我才疏学浅,唯尽己所能,望后人知晓:分支虽散若繁星,终究同根于一本。
    再者,定居赣榆以来,族中子弟寒窗苦读,幸得功名;孀妇守节三十载,冰清玉洁,受朝廷旌表。此等事迹岂可湮没?故附世表数章,以励学子金榜题名,彰节妇柏舟之志。至于纳粟入仕,乃历代常例;耄耋之年受朝廷恩养,亦古来传统。故一并载之。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主题

419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423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譜者,布也;系者,繫也。族人散布,不有以繫屬之,則瓜綿椒衍、支繁派分,誰復知萬殊一本皆祖宗功德所留遺而不隕墜耶?故譜不世系,無以聯一脈;廟任傾頹,何以賚思誠?則敘譜、修廟所宜急急也。
    余憶昔時與統官論及譜事,伊云:“譜之敘也,非世系不清。”余是之,而有志未逮。迨光緒癸未秋,祖廟西牆坍,急宜補葺;又見廟宇滲漏、祖像缺殘,爰聚族而謀。欲敬祖,必睦宗;譜易敘,廟難修。何者?廟工甚鉅,譜費則每存丁一名出京錢四十文,輕而易舉。但蕆事不易,任人尤難。有統任者,素自負,因委辦焉。又慮獨力難成,商之叔兄貽景、堂弟貽欣、祀生統尚,共勷任敘族譜,勸捐修。舉行數日,任欲卽懲卽勸。余曰:“若如此,則眾叛親離,非惟於事無濟,且失睦族意,惡乎可?”旣而先祖有靈,族人効順,復有延經、延公、兆官、兆芹、兆森等踴躍趨事,而各處族眾亦且矜余之拙而信其誠,相戒勿欺侮,因此二事完密,任旋辭敘譜入泮焉。
    至乙酉春,庀材鳩工,敦五司出入,兆官等籌款、參議。大殿脊起七磚、檁易三、楹椽換十之七、欞槅板貼、堂地磚鋪、祖像裝潢、額聯修整。工方告竣,費正不支,而窺伺者指不嫌染,貨竟居奇。知人之咎,伊誰能貸?是秋七月望日,先賢像開光,闔族畢至,復商繼修二殿。有作梗者,兆官等激於義,期以共濟;又有兆泌、延純、敦五等助資,以完前欠,二殿重修之議遂定。至丙戌春,兆森、兆官、兆芹、延公、延經、延萃、貽欣等協力妥勸捐修,出納賴敦五,毫無浮費。殿脊鼎新,椽木革故,高起五磚。至五月工竣,費又不繼,幸得義助,挪庫款一給工價。及七月間,捐資齊備,借款歸償,兩次計費共京錢七百千有零。
    遂與敦五旋舍,細閱統任所系之譜,未見闕疑,焉能存信?因卽其原敘,質之舊譜,舍愛憎、秉公正,不敢掠美,詎忍市恩。不求有功,敢云無過;過縱難辭,責豈容卸?是以自先賢世及之次,應系者系之,宜表者表之;以至遷贛而後,名字有缺畧,則註以未詳;昆季異里居,則詳其遷徙;無後者省系,有後者生系;中止者系短,昌後者系長;胞兄弟如華萼以聯之,叔兄弟用代數以間之。縱萬派紛若,而一目了然。至於“附續”二字,不敢從同。實以代遠年湮,遺漏必多,綱羅散失,旣已入譜,豈容膜視?雖某之從出難詳,而其字行有與長、次、三支之先人字行代數相同者,卽各歸於三支之後,另以數語弁之,以見一本散爲萬殊、萬殊仍歸於一本之意云爾。
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二月初九日
六十七代裔孫貽晜 敬記
    【试译】
    族谱之设,如布帛经纬;血脉之系,若丝线联结。族人散居四方,若无谱系维系,则如瓜瓞绵延、椒枝繁衍,支派纷杂后,谁还能知晓万脉归宗皆因祖德庇佑而传承不坠?故族谱若不载世代脉络,无以凝聚同源血脉;祖庙若倾颓,又何以寄托追思之诚?因此,续修族谱、修缮祖庙,实为当务之急。
    我回忆往年与统官论及修谱之事,他说:“修谱之要,在于厘清世代。”我深以为然,然夙愿未偿。至光绪九年(1883年)秋,祖庙西墙坍塌,亟待修葺;又见庙宇渗漏、祖像残缺,于是召集族人共议。欲敬祖必先睦族,修谱易而修庙难。为什么这样说?庙工浩大,修谱则按丁口每人捐钱四十文,轻而易举。然而事难毕其功,用人尤艰。有统任,素有自信,因此委托他办理此事。又恐他独力难支,商议叔兄贻景、堂弟贻欣、祀生统尚共襄此举,劝捐修谱。推行数日,统任欲严惩怠惰者。我劝阻道:“倘若如此,必致众叛亲离,非但无益,更失睦族本意,岂可为之?”其后先祖显灵,族人同心,延经、延公、兆官、兆芹、兆森等踊跃效力,各处族人亦体谅我的笨拙、相信我的赤诚,相诫勿生欺侮,终使修谱、修庙二事圆满,统任旋即辞去修谱之职,返校读书。
    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备材动工,敦五掌管出入账目,兆官等筹款参议。大殿脊瓦更新七层,檩木更换三根,楹椽更替十之七八,窗棂贴板,堂地铺砖,祖像装潢,匾联修整。工将竣时,经费告罄,幸得义助,挪库款以偿工价。至七月,捐资齐备,借款清偿,两次工程共耗京钱七十万有余。
    我于是与敦五详校统任所修族谱,见其记载存疑处,恐失征信。乃对照旧谱,摒弃私念、秉持公正,不敢夺人之美,亦不忍拿恩义作交换。不求有功,敢说无过;纵有过失,责无旁贷。故自先贤开始,当载则载,当表则表;迁赣之后,名讳缺略者,注“未详”;兄弟分居异乡者,详记迁徙路径;无后者省略世系,有后者续载分支;中道断绝者世系简略,昌盛者世系绵长;亲兄弟如花萼相联,堂兄弟以世代间隔。纵万派纷纭,亦一目了然。至于“附续”二字,不敢苟同。因年代久远,遗漏必多,广搜散佚,既已入谱,岂能漠视?虽某支源流难考,然其字辈与长、次、三支先祖代数相符者,即归入三支之后,另加数语为序,以明“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之深意。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9

回帖

1737

积分

贡士

积分
1737
注册时间
2020-9-11
最后登录
2025-4-14
发表于 2010-1-1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之功德,后人之楷模!现今,修续之重担已赋予我等,望各位宗亲行动起来,那怕续上你所知道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贡献!

不求有功,敢云无过!真言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5

积分

童生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2-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只有大家取其精华 多了解多探讨 多收集 多参与 才能发扬光大啊 我一定尽自己的力量 和大家共同搞好家谱的研究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975

积分

版主

积分
8975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5-4-22
发表于 2010-5-2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宗亲的翻译,体现了“信,达,雅”。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5-30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仲氏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主题

401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0-12-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磊磊的翻译很好,表达了写序的老祖的意思,文雅,简练,“续谱理事会”的翻译虽然是大白话,太啰嗦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回帖

274

积分

庠生

积分
274
QQ
注册时间
2010-5-8
最后登录
2025-2-8
发表于 2011-7-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尤予之所厚望于后之族人者。加油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5-5-1 21: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