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630|回复: 0

老挝印象--转一篇同事写的文章

[复制链接]

58

主题

439

回帖

3365

积分

进士

积分
3365
QQ
注册时间
2021-1-28
最后登录
2024-5-13
发表于 2013-10-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0年12月8日,因昆万(昆明——万象)铁路建设需要,作为翻译,我随公司考察组来到了古老而神秘的国度——老挝。
    老挝是个窄长的国家——南北超过一千公里,北与中国、东与越南、南与柬埔寨、西与泰国、西北与缅甸接壤,是一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由于多种原因这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上世纪70年代,为帮助老挝发展,中国援建修筑了 13号公路,为老挝人民带来第一条公路,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再次来到这里,修建昆万铁路,帮助老挝国家实现更大发展,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更好掌握铁路修建沿线情况,公司昆万铁路考察组驱车从昆明出发,途径玉溪、景洪、磨憨进入口岸,沿13号公路,经磨丁、孟塞、琅勃拉邦直到万象。尽管考察工作是艰辛、漫长的,但一路上,古老唯美的琅勃拉邦城、美丽悠长的湄公河、文明善良的老挝人民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古老唯美的琅勃拉邦城
    琅勃拉邦这个地名,初念有点绕口,但多念几遍,细细品味,心里会有一种古老、宁静、优雅的感触,像在吟咏充满唯美浪漫的诗行。
    琅勃拉邦是老挝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省会琅勃拉邦市南康江(Nam Khane)与湄公河交汇处的盆地,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历史上却是多个王朝的首都,是老挝国王和僧王所在地。
琅勃拉邦是老挝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曾是佛教中心。老挝境内有1万多所寺庙,而琅勃拉邦是寺庙最稠密的佛教圣地,市区不过5万人口,却有36座佛寺,登高俯瞰,便能发现,是金碧辉煌的佛寺撑起了这座城市的穹顶,佛教艺术和宗教氛围在这里登峰造极。据说老挝偷盗、交通肇事、斗殴等事件很少发生,甚至大多数老挝人家都是不用关门,跟老挝人对佛教的信仰有很大关系。
    用“金碧辉煌”来形容这里的大寺庙一点也不过分,寺庙内大小门雕刻着工艺细致的花纹,与黑色寺墙形成了鲜明而张扬的对比,寺庙的柱子和墙面上刻满黄金图案,这些图案多是些妖娆妩媚的热带枝蔓,门上则有阿娜多姿、线条凹凸有致的仙女或佛像浮雕。寺庙是让人产生“宁静致远”的地方,静谧和祥和唾手可得。坐在树下,捧读一本悦己的小说,有如泛舟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必在乎“月有阴晴圆缺”。
    东方气质和欧式风情,殖民历史和淳朴居民,没有过分商业化的喧嚣,这是座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完好的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质使琅勃拉邦成为西方游客追捧的“世外桃源”。琅勃拉邦的小资情调充满细腻唯美,无论是餐馆还是旅馆里,每件物品摆设都别具匠心,尽显品位。
    夜市在Thanson Sisavangvong路,每天17:00开始出摊,21:30后收摊,出售的商品包括手工布艺制品、丝巾披肩、纸制灯、灯笼、木雕和手工画等,琳琅满目且色彩丰富的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每到这时都会聚集大量游人,特别是外国游客最为中意。初到老挝的我们,也都很愿意掏钱买下一些小东西,当做纪念。
美丽悠长的湄公河
    湄公河,是中南半岛文明的灵魂,生命的源泉,不同的河段都有不同的性格。穿越而过的湄公河舒展忧患,表情平静且安逸,粼粼的波光犹如悠缓的舞者,在这里找到轻歌曼舞的表达方式,阳光下幻化出诸多色彩。湄公河所代表的浪漫、热烈与绝望,都统统在这些色彩中了。河上有渔夫撒网,有游人荡舟……湄公河上随处可见的画面,总是给人以贴心的温暖。
    湄公河的日落早已是鼎鼎大名了,其实,日出时同样迷人的。当晨曦与河岸的丛林,河面上的浓雾融在一起,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从日出到日落,从太阳升起的磅礴到夕阳西去的辉煌。坐在湄公河边,不再想工作中的忙碌,不再想去穿梭在寺庙之间,只想着日子如眼前的湄公河悄无声息流走。直到暮色降临,薄雾笼罩了整个大地,夜色便更加迷离,河水犹如一卷展开的白练,静静地铺到了月光的尽头。几只孤独的小船轻卧在浅滩上,没有语言能表达面对月色的宁静,沉默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在老挝
    老挝社会治安良好,秩序井然;老挝人淳朴、平和、知足、安详、友善,给人很深的印象。我们这次行程恰巧正赶上老挝的新年的到来,一路上看到穿着盛装的老挝小朋友,大大的眼睛,小麦色的肌肤,瘦瘦的,灿烂无比的笑容,路边一座座翠绿的大山,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们将巧克力和沙琪玛等零食,送给可爱的老挝小朋友,他们笑了,尽管语言不通,但看着小朋友们质朴、羞涩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季阳光般的温暖。
    在老挝,中国人很多,老挝人对中国人的也很了解,除了做工程、修公路的外,还有做生意的,尤其是饭店,中国餐馆在老挝街头随处可见。据说在老挝,湖南邵东人已有五六万人之多。
在与世无争的老挝,不禁让人想,我们在繁华的大都市,被“时尚”这条狗追得无路可逃时,或许,只有“原始”才最能让人喘息,给人以安全感。原始的老挝,被我视作返璞归真的一面镜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知道,现代文明最终会取代原始和落后,作为一个过客无权利赞美所到之处的原始和落后。但还是愿意在老挝的朋友们能早一些搬出没电的传统茅草屋。我不知道再过10年,重返老挝,是否还能见到如我这次所见的那么多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也许,这次获得的照片,或可作为历史的一瞥。这样想来,颇为自得。


高晓琴/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6-1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