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911|回复: 0

[转帖]《在那遥远的地方》背后的故事很动听

[复制链接]

1009

主题

403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691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4-30
发表于 2009-11-2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由李幼斌、殷桃主演的军旅大戏《在那遥远的地方》前不久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代军人的亲情、友情、民族情为主线,以壮美的雪域高原风光为背景,用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以韦铁、袁鹰为代表的两代军人的英雄群像,充分展现了他们在雪域高原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该剧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据了解,在审片时,审片组曾数次被感动到落泪,称“这是一部情感真挚的作品”。

  该片编剧之一就是港城人仲跻敏

  仲跻敏,现居连云港,曾任连云港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8月12日下午,穿着青灰色针织上衣、银蓝相间碎花裙的仲跻敏向记者讲述了她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历程。仲跻敏坦言,这是一部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电视剧。

  记住了神仙湾哨所这个地方

  在读研究生之前,仲跻敏一直从事舞台剧剧本创作。

  2003年,仲跻敏被单位派到南京大学读在职研究生,那两年对仲跻敏来说,是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当时,她读的是戏剧编剧导演专业。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仲跻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

  “南京大学附近有一家先锋书店,书源十分丰富。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到那里转转,看到好书就迫不及待地买下来回去阅读。”短短两年时间,仲跻敏广泛涉猎了不同领域的书籍,为自己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电视剧剧本的创作,我创作的第一部电视剧叫《我们的城市》。为了写好这个剧本,一直修改了7稿。”

  仲跻敏说,以前的创作是跟着感觉走,当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后,才找到了创作的理论依据,思路豁然开朗。

  “把握好书中的理论,再付诸实践,创作时的脉络就非常清晰。”

  接下《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编剧任务并不偶然。2002年,中国剧协组织一批剧作家去西藏考察,仲跻敏就在其中。

  在考察过程中,来自兰州军区的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雷献和提起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神仙湾哨所。“神仙湾哨所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却鲜有剧作问世。原因就在于那里的生活太单调了。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边防战士们忍受着几近苛刻的艰苦条件坚守边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细心的仲跻敏暗暗记住了这个地方。

  2006年,兰州军区找到仲跻敏,希望创作舞台剧剧本经验丰富的她能参与这部描写神仙湾哨所电视剧剧本的创作。

  仲跻敏没有当过兵,兰州军区为什么会找她来写这部军旅题材的戏?对方看中的正是这一点。“不是军人却可以超越军人。”他们希望仲跻敏能够摆脱军队的那些条条框框,放开了去创作。

  一开始,仲跻敏并不敢贸然接下这部戏。如果找不到好的切入点怎么办?怎样才能把剧中人物写活?

  苦恼中,仲跻敏在北京的一个导演朋友告诉她:“就把这些边防战士当成最普通的老百姓来写,只不过他们是一群穿着军装的老百姓。”

  这句话给仲跻敏带来了创作灵感。2006年下半年,仲跻敏开始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流着眼泪进行创作

  当时,兰州军区给仲跻敏提供了很多素材,包括一些文字材料和边防战士的专题片。仲跻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梳理这些原始素材,对那片从未去过的土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海拔5000多米的神仙湾哨所被称为全世界最高的哨所,有“生命禁区”之称,氧气含量是平原的一半。该哨所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那里根本没有生命迹象,连飞鸟都不曾逗留。

  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后,问题出现了。怎样选好切入点?如果只写神仙湾哨所,剧本肯定不好看。

  冥思苦想之后,仲跻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决定从感情上把脉整部剧作。她在剧中设置了一个家庭,从父辈写起,将触角渐渐深入到神仙湾哨所。

  对于边防战士来说,常年驻守在高原上,没有家人,没有爱人,身边的亲人只有战友。家庭的温馨和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奢侈品。

  “边防战士的爱情是一股暖流,也是一根刺。”他们不是每天都跟雪山做伴盼着远方心爱的人,就是时刻担心着爱人的生命安危。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仲跻敏在剧中贯穿了一个身世之谜,写了两代军人。矛盾交织在一起,勾画出整部剧的悬念。

  在创作过程中,仲跻敏为整部剧敲定了两个主题,一是缺氧不缺精神,二是奉献。有了主题的牵引,仲跻敏饱蘸激情开始了艰辛的创作。

  写到高原反应,仲跻敏想起自己在西藏考察时的切身感受。当时一行人先到达了布达拉宫,仲跻敏当时的高原反应很重,路程才走了不到一半就走不动了。她头痛欲裂,心口一阵阵发疼,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后来上到4800米的高山,反应更加强烈。有了深刻的高原反应体验,仲跻敏笔下战士们的高原反应显得更加真实。

  仲跻敏说,“真实、有情、好看”这三点是自己的创作追求。真实是感动的源泉,加上好看的情感故事,才能拨动观众内心的那根弦。

  随着剧情的发展,仲跻敏无法控制自己的创作激情,每天坐在电脑前笔耕不辍。从开始的两天写一集,到后来的一天一集,仲跻敏在创作后期几乎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写到激动之处,仲跻敏会在房间里到处走动。更多时候,仲跻敏是边流泪边创作,自己先被笔下的人物所感动。

  最后一天,仲跻敏凌晨4点就起床创作,废寝忘食写到下午3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气呵成最后一场戏”。

  感动来自于真实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央视播出后,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该剧开创了一个军旅题材的新领域,是我国第一部描绘高原边防战士的电视剧。

  看到自己历经辛苦创作的电视剧广受好评,仲跻敏心中释然。

  目前,国内表现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很少,仲跻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观众能够更加了解边防战士特有的情怀。

  仲跻敏说:“虽然由于拍摄条件限制,一些情节无法在荧屏上展现,但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导演精心的编排,让这部戏的精神和原作保持了一致。”

  “李幼斌本身就是一名军人,他在《亮剑》里塑造的李云龙形象达到了一个高度。所以刚开始接到《在那遥远的地方》剧本时,李幼斌并不愿意演,以为又是一部类似的军旅题材作品。后来,李幼斌看了剧本后,一下子就被其中的情节抓住了。他一口气看完剧本,还希望我能给他多加点戏。”谈到该剧韦铁的扮演者李幼斌,仲跻敏有很多话要说。“电视剧拍完后,李幼斌说自己演军人戏的泪都给韦铁了。他是真的动了感情。”

  “殷桃本身也是军人,在演这部戏的时候很认真。她在接这部戏时,推掉了不少本子。这说明她很想演这部戏。殷桃饰演的袁鹰可以用四个字来评价:纤女钢骨。最后一场戏,大雪飞扬,把袁鹰永远地留在了昆仑山。有很多观众觉得这个结局太过悲怆,不想要袁鹰离去。我在创作的时候,特别是写到最后,全是跟着剧情在走,不让袁鹰牺牲就无法体现故事的真实性。”

  “《在那遥远的地方》播出后,我当时刚好在北京,住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招待所,我发现招待所里的服务员每天都在入神地观看这部戏,这让我很高兴。”

  事实上,观众的喜欢来自于这部戏的真实。《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细节都是真实的,比如边防战士的指甲被冻掉了,一些边防战士高原反应严重,连饭都吃不下一口。这些都是仲跻敏从大量原始素材中搜集到的。仲跻敏依靠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边防战士“缺氧不缺精神”的情怀打动了广大观众。

  谈到真实,仲跻敏说这还归功于剧中的不少角色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她举了个例子,比如剧中的袁鹰———当时有个女兵叫姜云燕,家在河北定兴县。1993年的一天,姜云燕从广播里听到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上,有一群身穿军装的女白衣战士,为边防官兵的健康默默奉献。这萌发了她当兵的强烈愿望。她一路扒火车,搭汽车,来到兰州军区,向当地部队申请当兵,但被拒绝了。为了留下来,姜云燕就到医院里打杂,这和剧中的袁鹰一样,擦玻璃,拖地,什么都做。后来,姜云燕被特招入伍,被安排去了位于昆仑山半山腰的30里营房卫生所。在那里,姜云燕为辖区官兵巡诊4万余次,曾获得第39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等诸多奖项。中国军队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是黎秀芳,姜云燕是第二位。

  目前,仲跻敏正在创作另一部军旅情感题材的新剧。该剧将于明年在内蒙古开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4-30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