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524|回复: 4

结缨一去气吞云

[复制链接]

91

主题

233

回帖

1695

积分

贡士

积分
169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1-8-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结缨一去气吞云
                                                                                      ——泗水仲子与仲子祠散记

                                                                                 

                                                                                          王庆昆 

                                                                       泗水县委办公室主任,本文载《济宁日报》。     

    在泗水县城东北隅的县委院内,原有一座明代古祠,是为了祭祀古贤仲子而建,历时四百余年,毁于“文革”期间。至今,仅余一座殿基、一幢南华门和二十四根青石盘龙柱。
  仲夏的一天,殿基以西的老柳树狂舞柳枝,乌云涌来,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地上积水成溪,冲去地上的泥沙,暴露出一截断碑。这截断碑就是记载仲子生平的祠碑,可惜只剩片言只语,难解胸中诸多疑问。睹碑思人,寻找历史的根,去认识仲子,斯人斯事,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
  
                                                                              一

 

    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泗水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他几乎一生都甘愿生活在一个更伟大人物的身后,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忠心耿耿地方这个更伟大的人服务,所以他在当时或在后世声名并不显赫。这个伟大的人物就是仲子,儒家学说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高徒。仲子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春秋末期卞国(今泗水县卞桥村附近)人。
  春秋末世,东周王朝更趋没落,群雄并起,千百个诸侯国各自为政,争霸天下,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生逢乱世,哲人与枭雄并出,许多仁人志士在寻找救民强国之路,子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追随孔子,踏平坎坷,周游列国,游说四方,宣传以“仁”、“礼”治国的政治主张,最后悲壮而死。
  历史久远,直接记载子路事迹的史料很少,只能通过关于孔子的记载,通过泗水民间关于他的传闻轶事来间接了解。而这些折射的光芒,也足以凸显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先贤。
  无论是史家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子路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高大形象,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好能力,射技和剑艺高强,事亲至孝,为人忠诚,豪爽慷慨,闻过则喜,果烈而强直,似乎稍显鲁莽,但绝不是一个粗人。
  子路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品格和性格,他的死就与此有关。因此,孔子痛悼他,师兄弟们推崇他,史家称赞他,泗水老百姓把他编入民间故事纪念他,至今流传。
  ——事亲至孝的子路。他早年丧父,家庭清贫,泗水民间传说他为了侍奉孤母,不愿出远门做事,只是在周围几十里内打工,黄昏按时返家。归途中,他喜欢在一座离家不远的山岭下歇脚,放下肩上的米袋,里面装着打工挣来的粮食。这座山岭,后人称之为“负米山”。
  ——俊敏聪慧的子路。传说,他18岁那年的夏天,上井担水,遇到了孔子。孔子从曲阜来,步行东游至下桥,大概去观看林壑幽美、夺罅而出的泉林泉群。路远天热,口渴难耐,孔子见有人担水,走上前要水喝。搭话之际,子路听说此人就是颇负盛名的孔子,就想与他开玩笑,便说:“都知道你学识渊博,我考你一个字,若你认出,我就请你喝茶,若你认不出,凉水也捞不着喝,还要喊我三声‘老师’”。子路把扁担横搁在井口上,挺直身躯站在井旁,一言不发。孔子思考半天,也想不出什么意思,只好摇摇头。子路笑说:“井口加一竖念中,旁加一人是仲,你连‘仲’”都不认识吗?快喊我老师吧!”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对子路顿生喜爱之情,若有所悟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应该喊你老师。”子路见孔子如此谦虚,了,出语不凡,甚为敬佩,邀请孔子回家吃饭喝茶。在两人彻夜探讨了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子路被孔子的品格、教养、学问和理想所折服,决心拜孔子为师,从此,两人结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深厚的师生友谊。
  ——担当骨干、深得器重的子路。孔子一生共有三千多学生,这在地广人少的古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能全面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生只有七十二人,后人称“七十二贤徒”,子路作为其中的一个,无论德才哪个方面,又是“贤中之贤”。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多次到中国来研究孔子,认为子路、颜回、子贡三人为孔子最钟爱的学生,是所谓“第一期的高足”,又是孔子所说的“从陈蔡者”,就是和孔子一起在陈国、蔡国原野上绝粮时的共患难者。的确,子路除了跟随孔子研究学问外,还为孔子赶马车,兼做侍马,
以及负责对外联络、协调事宜,起的作用就像一个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的角色。子路同其他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卫、宋、陈、蔡、楚等十几个诸侯国,到处碰壁,有的弟子就悄悄开溜了,不辞而别。子路始终如一,忠于孔子,做了大量事情。有一次,孔子师徒在匡地被当地人围逐,是子路仗剑保护孔子得以逃出,危急关头显身手,子路以他的勇敢和能干成为孔子率领的“游说团”中的骨干,以他的忠诚和无畏深得孔子器重,成为孔子最喜爱的学生。
      ——自然率直、不假伪饰的子路。子路的性格不像颜回那样拘谨古板,也不像子贡那样娴于外交辞令,过于灵活。他非常直率,看不惯的要说,想不明白的就问,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绝不盲从,即使对敬爱的老师孔子也是如此。孔子一行第二次被困,在陈、蔡两国边境上绝粮,忍饥挨饿,一连七八天,没有吃到多少东西。众弟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休息,孔子则端坐思考。这时,子路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身旁,也许饿得太难受了,他冷不丁没好气地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堂堂正正的君子也会有如此穷困潦倒、狼狈不堪的时候?孔子不答,子路似乎憋着一肚子火,又追问一遍。孔子响亮地回答,让众弟子都听见:“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则穷,能保持节操,小人穷则可要犯上作乱、败坏其身啊!孔子的话似阳光照亮了众弟子充满阴霾的心胸。子路感情,性情所至,不由得手脚舞之蹈之,一声长啸。
    ——刚直不阿的子路。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卫国后,想见上一国之王卫灵公,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期得到重用,却苦无晋见门呼。绞尽脑汁之际,孔子想到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卫灵公宠爱的夫人南子,决定走“夫人路线”,想通过南子给卫灵公吹一吹“枕边风”,孔子见到了南子后,显然要说些吹捧的话,也难免套套近乎、拉拉关系。这南子虽然贵为夫人,天姿国色,风韵无比,却生活作风不正,形象不好,名声扫地。子路在场,看不下去了,深怪老师不该同这样的女人结交,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强忍着没有发作。会见完毕,大家回到住处后,子路就大发牢骚,对老师的不满就发作出来了。孔子脸面拉不下来,指天划地向全体弟子们发誓,表白自己并无非分之图,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我有越轨之举,天不容!天不容!
    ——舍身成仁、视死如归的子路。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结束后,年高六十八岁的孔子从卫国回到了鲁国,专心整理古籍、讲学。经孔子举荐,子路与同学子羔一块留在卫国做官,子路任蒲邑宰,是蒲邑这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他担任邑宰后,大刀阔斧,扬善除恶,整修河道,人民安居乐业,很有政绩。公元前480年,卫国有一个王室流亡者蒯聩,在国都发动了军事政变,要杀国君卫出公,自己掌权。子路正出差在外,闻讯后,即刻进城救驾,在城门口遇上出逃的子羔。子羔劝阻说:“你此去凶多吉少,不要白白地遭受杀身之祸,我们一起回鲁国吧!”子路却说:“食人之食,受人之禄,吾当不避其难。”义无反顾地进城去见蒯聩,加以谴责。蒉聩命令部将杀死子路。此时的子路已年老,力不如前,又兼寡不敌众,在拼杀中受重伤躺在地上,帽缨(帽带子)被击断,帽子歪斜欲坠,子路挣扎着倚墙坐起来,目眦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戴正帽子并系好,从容待死,蒉聩的部将一拥而上,把子路砍为肉酱。子路享年63岁。
  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大惊失色,对身边的弟子说:“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柴即对高柴(子羔)将活着归来,子路将死。果然像孔子预言的那样,子羔平安逃归,子路却再也回不来了,因为孔子深深了解子路的性格和办事原则。
  孔子是极为悲痛的,最钟爱最有才的弟子竟先于他相继离世,先是颜回中年时丧、冉耕患麻风病去世,后是子路。时常交替映现在孔子眼前的是:谈笑风生的子路和剁成肉酱的子路。子路的一生不正是自己所提倡的“忠、孝、礼、智、信”做人标准的最好体现吗?孔子百感交集,心情寂寞孤凄。三年后,孔子也去世了。
  故乡旧邻也是悲痛的,为了纪念子路,大年初一晚饭不吃肉馅的饺子,吃素馅,至今在泗水泉林一带依然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二

 

    公元1591年(明朝万历19年),泗水县来上任的是一个名叫谭好善的县令。这县令为了以祀圣贤,教育庶民,于是兴建仲子祠。据《县志》载,仲子祠占地约二十亩,分为前、中、后三个大院。后院是花园,植有奇花异草;中院建有一座大殿,名为高明殿,是主殿,里面塑有仲子像。高明殿砖木结构,规模宏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双层飞檐兽脊歇山式,上履绿色琉璃瓦,周围有石桅柱二十四根。殿前有精雕细琢的石栏杆,有宽阔的月台,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两间,门前栽有香树;前院建有碑林,设置三个门,南华门、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为正门,东、西华门为介门。仲子祠以西再建一座仲子故里牌坊。祠内外遍植松柏,古木参天郁郁苍苍。可以想象得到,这处峨然屹立的古祠,虽然它拥有的一切,都不能与曲阜的孔庙相比,但它也不乏肃穆的气象和壮观的器局。如今,从那已躺在地上的青石盘龙柱来看,其用料、工艺之精美,绝不逊色于孔庙大成殿前那著名的盘龙柱一。
  本来仲子祠建在泗水 城济河以东,后来济河改道,变成从祠东墙下流过,所以当地有“建在河东,落在河西”的说法。奇怪的是河流改道竟丝毫无损于仲子祠。
  谭县令又看到仲子的后裔因逃避战乱流寓到济宁、微山等地,说:“不可以大贤之后久为寄族。”筹集资金,组织协调,尽族而还之,在仲子祠以西盖有宗子宅,供仲子后裔居住,为他们置祭田近百顷,专管仲子祠祀事。所以今天的县城有一条仲子街。
  据有关史志记载,1948年泗水解放,仲子祠先后成为泗水县速成师范学校、县机关招待所、泗水县委所在地。1973年,被当时的县委书记下令拆除。
  自仲子祠建成后,明、清、民国时代的文墨客、社会贤达路过泗水,莫不到仲子祠拜谒,留下许多诗篇。县令谭好善作诗称赞仲子:“食人死难了吾事,结缨一去气吞云。芳迹在册史,高山须仰止。”清朝人龚铨安称赞他:“孝思能锡类,勇烈可惩顽。”时至今日,面对残余的殿基,仍有许多人来此凭吊仲子,有的是少年相扶着的白发老者,有的是从香港、台湾归来探亲的泗水籍人。
  往事悠悠,时光流转,一道残阳照殿基,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自古祠被毁后,那残余的殿基上自生自长着两株苦楝子树,已有碗口粗。每到入秋,两棵树就缀满了苦楝子豆,偶尔见有妇女拿长杆来打,询问她们要这楝子豆何用,她们说把此处所产的楝子豆熬成汤喝下,可治妇女不孕,能够生出特别聪明、健壮、勇敢的男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403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607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4-24
发表于 2011-8-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篇文章,与此文大同小异

 

结缨一去气吞云

--------------------------------------------------------------------------------
 
http://people.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 15:07 新浪论坛 
 

结缨一去气吞云

马踏坡

  

 

     从曲阜东去数十里,泗水县城的东北隅,有座明代古祠,是为了祭祀古贤仲子而建,历时四百余年,毁于“文革”时期。至今,仅余一座殿基、一幢南华门和二十四根青石盘龙柱。

  仲夏的一天,殿基以西的老柳树狂舞柳枝,乌云涌来,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地上积水成溪,冲去地上的泥沙,暴露出一截断碑。这截断碑就是记载仲子生平的祠碑,可惜只剩片言只语,难解胸中诸多疑问。睹碑思人,寻找历史的根,去认识仲子,斯人斯事,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

  距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春秋末期的卞国(今泗水县卞桥村附近)诞生了一位传奇人物。这位传奇人物就是仲子,儒家学说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高徒。仲子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

  春秋末期,东周王朝更趋没落,群雄并起,众多诸侯国各自为政,争霸天下,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社会动乱,哲人与枭雄并出。子路生逢其时,一生追随孔子,踏平坎坷,周游列国,游说四方,宣传以“仁”、“礼”治国的政治主张,最后悲壮而死。

  历史久远,直接记载子路事迹的史料很少,只能通过关于孔子的记载,通过民间关于他的传闻轶事来间接了解,而这些折射的光芒,也足以凸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先贤。

  无论是史家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子路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好勇力,射技和剑艺高强,事亲至孝,为人忠诚,豪爽慷慨,闻过则喜,果烈而刚直,似乎稍显鲁莽。

  子路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品格和性格,他的死与此有关。因此,孔子痛悼他,师兄弟们推崇他,史家称赞他,当地老百姓把他编入民间故事纪念他,至今流传。

  他早年丧父,家庭清贫,为了侍奉孤母,不愿出远门做事,只是在周围几十里内打工,黄昏按时返家。归途中,他喜欢在一座离家不远的山岭下歇脚,放下肩上的米袋,里面装着打工挣来的粮食。这座山岭,后人称为“负米山”。

  传说他十八岁那年的夏天,上井担水,遇到孔子。孔子从曲阜来,步行东游至卞桥,大概去观看林壑幽美、夺罅而出的泉林泉群。路远天热,口渴难耐,孔子见有人担水,走上前要水喝,搭话之际,子路听说是颇负盛名的孔子,就想与他开玩笑,便说:“都知道你学识渊博,我考你一个字,若你认出,我就请你喝茶。若你认不出,凉水也捞不着喝,还要喊我三声‘老师’。子路把扁担横搁在井口,挺直身躯站在井旁,一言不发。孔子思考半天,也想不出什么意思,只好摇摇头。子路笑说:“井口加一竖念中,旁加一个人是仲,你连‘仲’字都不认识吗?快喊我老师吧!”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对子路顿生喜爱之情,若有所悟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应该喊你老师”。子路见孔子如此谦虚,甚为敬佩,邀请孔子回家喝茶,两人同塌彻夜长谈,子路被孔子的学问和理想所折服,决心拜孔子为师。从此,两人结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深厚的师生友谊。

  孔子一生共有三千多学生,这在地广人稀的古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而能全面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生只有七十二人,后人称“七十二贤徒”。子路作为其中一个,无论德才哪个方面,又是“贤中之贤”。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多次到中国来研究孔子,认为子路、颜回、子贡三人为孔子最钟爱的学生,是所谓“第一期的高足”,又是孔子所说的“从陈蔡者”,就是和孔子一起在陈国、蔡国原野上绝粮时共患难者。的确,子路除了跟随孔子研究学问外,还为孔子赶马车,兼做侍卫,以及负责对外联络、协调事宜,起的作用就像一个侍卫室主任的角色。子路同其他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卫、宋、陈、蔡、楚等十几个诸侯国,到处碰壁,有的弟子就悄悄开溜了,不辞而别。孔子师徒在匡地被当地人围逐,是子路仗剑保护得以逃出,危急关头显身手。在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的艰难、坎坷的岁月里,子路以他的勇敢和能干成为孔子率领的“游说团”中的骨干,以他的忠诚和无畏深得孔子器重,成为孔子最喜爱的学生。

  子路的性格不像颜回那样拘谨古板,也不像子贡那样娴于外交辞令,过于灵活。他非常直率,看不惯的要说,想不明白的就问,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绝不盲从,即使对敬爱的老师孔子也是如此。孔子一行第二次被困在陈、蔡两国边境上绝粮,忍饥挨饿,一连七八天,没有吃到多少东西,众弟子横七竖八躺在树下休息,孔子则端坐思考。这时,子路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身旁。也许饿得太难受了,他冷不丁没好气的问孔子:“堂堂正正的君子也会有如此穷困僚倒、狼狈不堪的下场?”孔子不答。子路似乎憋着一肚子火,又追问一遍,孔子响亮地回答,让众弟子都听见:“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窘困之际也能保持节操,小人则可要犯上作乱、败坏其身啊!”孔子的话似阳光照亮了众弟子充满阴霾的心胸。子路感悟,性情所至,不由得手脚舞之蹈之,作歌长啸。

  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卫国后,想见上一国之君卫灵公,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期得到重用,却苦无晋见门路。绞尽脑汁之际,孔子想到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卫灵公宠爱的夫人南子,决定走“夫人路线”,想通过南子给卫灵公吹一吹“枕边风”。孔子见到了南子后,显然要说些吹棒的话,也难免套套近乎、拉拉关系。这南子虽然贵为夫人,天姿国色,风韵无比,却秽乱后宫,声名远播。子路在场,看不下去了,深怪老师不该同这样的女人结交,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强忍着没有发作。待到会见完毕,大家回到住处,子路大发牢骚,对老师的不满就发作出来了。孔子脸面拉不下来,指天划地向全体弟子发誓,表白自己并无非分之图,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我有越轨之举,天不容!天不容!

  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结束后,年高六十八岁的孔子从卫国回到了鲁国,专心整理古籍、讲学。经孔子举荐,子路与同学子羔一块留在卫国做官,子路任蒲邑宰,是蒲邑这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他担任邑宰后,大刀阔斧,扬善除恶,整修河渠,人民安居乐业,很有政绩。公元前480年,卫国有一个王室流亡者篑聩,潜回国都发动了军事政变,攻打王宫,要杀国君。子路在外闻讯后,即刻进城救驾,在城门口遇上出逃的子羔,子羔劝阻说:“你此去凶多吉少,不要白白的去送死,我们一起回鲁国吧!”子路却说:“食人之食,受人之禄,吾当不避其难。”义无反顾地进城去见篑聩,义正辞严地加以谴责。恼羞的篑聩命令部将杀掉子路。此时的子路已年老,力不如前,又兼寡不敌众,在拚杀中受重伤躺在地上,帽缨(帽带子)被击断,帽子歪斜欲坠。子路挣扎着倚墙坐起来,厉声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戴正帽子并系好带子,从容赴死。部将一拥而上,把子路砍为肉泥,子路享年63岁。

  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大惊失色,对身边的弟子说:“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柴即高柴(子羔)将活着归来,子路将死。果然像孔子预言的那样,子羔平安逃归,子路却再也回不来了,因为孔子深深了解子路。

  孔子是极为悲痛的,最钟爱最有才华的弟子竟先于他相继离世。先是颜回中年早丧,冉患麻风病去世,后是子路。时常交替映现在孔子眼前的是:谈笑风生的子路和剁成肉泥的子路。子路一生不正是自己所提倡的“忠”、“孝”、“义”、“礼”的最好体现吗?孔子百感交集,心情寂寞孤凄。三年后,孔子也去世了。

  故乡旧邻也是悲痛的,为了纪念子路,大年初一晚饭不吃肉馅的饺子,吃素馅,至今在泗水一带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往事悠悠,时光流转,一道残阳照殿基。自仲子祠被毁后,残余的殿基上自生自长着两棵苦楝子树,已有碗口粗,每到入秋,两棵树缀满了苦楝子豆。偶尔见有妇女拿竹杆子来打,询问她们要这楝子豆何用,她们说把此处所产的楝子豆熬成汤喝下,可治妇女不孕,能够生出特别聪明、健壮、勇敢的男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69

回帖

1911

积分

贡士

积分
1911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2-4-2
发表于 2011-8-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老祖先真的是很伟大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233

回帖

1695

积分

贡士

积分
169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篇文章,与此文大同小异

 

 


      王的文章是97年《济宁日报-星期天刊》的,你看看马的文章时间,谁抄袭借鉴就知道了。。呵呵,侵权于我们无关,谁研究宣传仲子都是好事。要打开天窗敞开门,这样仲子研究才可以上台阶,万不可搞垄断独断专行。这样有失学者风范,更有失先祖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1-9-18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4-24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