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831|回复: 4

[文物古迹] 先贤仲子名胜古迹大全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63

回帖

368

积分

廪生

积分
368
注册时间
2009-11-1
最后登录
2012-4-5
发表于 2010-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题记:资料来源于崇义先生主编的《仲里新志》,文字错误及标点错误本网概不负责

 

 仲子遗迹




一、读书台:在山东省青州府沂水县(今临沂市沂水县)北80 里阂公山下、阂子祠旁。嘉靖十一年,知县李汝节以阂子祠并祀仲子,改名“二贤祠”


二、问津处:在河南省南阳府叶县(今属河南省平顶山市)北10 里,黄柏山南麓,即叶人长沮、莱溺祸耕之所。下有东流水,后人因建问津桥,今设问津铺。因仲子问津一事在孔子周游列国中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所以这方面的遗迹尚有多处。


l 、问津寨:在河南哪城西南40 里处。《 哪城县志》 载:孔子一行曾被这里的铁犁河挡住去路,因使子路问津,后世在此筑寨,名问津寨。


2 、问十镇:亦在哪城境内。因当地人传说,子路问津不在铁犁河边,而在长沮,架溺所耕地地头的十字路口,后人便把当地更名为:“问十镇”


3 、问津台:在河南省新蔡县城南10 里的关津集南首。《 新蔡县志》载:据传系春秋的楚昭王为纪念孔子自楚及蔡使子路于此问津而筑,后湮。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 年)新蔡知县王廷俊重筑高台,并建祠台上。明末战乱后,片瓦不存。清末,台基复湮,惟阔半米,高2 米余的“子路问津”碑褐尚存,现仍立于原处。


4 、子路山:在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南50 里子路河南岸。据《 罗山县志》载:“相传此为子路问津处。嘉靖四十年(公元巧61 年)在此立碑,上书“子路问津处”。清代又立一石碑,皆阴刻楷体。


三、蒲城故址:在大名府长垣县(今河南省长垣县),今为县治。子路为蒲邑宰,孔子入其境,称有“三善”,即此地。


四、学堂岗:位于长垣县城北10 里学堂岗村东土岗上。相传孔子往返鲁卫,在此讲学,后人建庙,题曰“四子言志处”。庙始建于唐,元遭兵火,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 年)重建。庙坐北朝南,前后分四个庭院。院内祭门、牌坊、拜殿、享殿、钟鼓、碑刻,应有尽有,规模宏伟,蔚为壮观。民国再经战乱,原庙大部被毁,仅存“杏坛亭”和几通明代碑刻,尚在“学堂岗中学”院中。


五、卫大夫祠:现名“仲夫子祠”,即仲子墓葬处,位于河南省淮阳市京开大道西侧。墓坐北朝南,墓前原有石碑、石门、石象生等建筑;再前为享殿,东西厢房,四壁题咏颇多;大门竖有“正大高明”坊,四周筑有围墙。

此墓建于西汉中叶“独尊儒术”的年代。明、清代有修葺。“文革”时,大部被毁。1983 年人民政府重修。修复后,墓形,碑揭皆复原貌,较前更宏伟壮观。1 993 年建祠立碑,重刻明兵部尚书董汉儒《 重修先贤仲子墓祠记》 ,又请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题“仲夫子祠”匾额,悬于山门之上。


六、河南长垣仲子衣冠墓:在县城东北3 里岳庄村。原有祠堂和碑刻数十通,设祭田50 亩,岁重阳有戏祭。墓、碑皆毁,仅存一旗杆墩,仍有戏祭。


七、河南清丰仲子招魂墓:在县城西南30 里,固城镇后马场村(原赵让村)。


八、倾盖亭:在山东省沂州府郯城县北10 里。相传孔子遇程子倾盖而语,命子路束帛赠之,即此地。


九、石门桥:在河北省河间府任丘县(现属河北省沧州任丘市)南20 里道旁。有石褐题:“先贤仲子止宿处”。相传此地即先贤与晨门问答之所。旧有庙宇,年久倾纪,只石揭与基址尚存。六十一代宗子过此,告之任丘令翁年奕与本镇诸生合力捐修。及成,学使熊伯龙为设奉祀人员,以供祀典。


十、拔虎尾处:在山东省东平州西40 里力梁山(即今济宁市梁山县内的梁山)。相传先贤拔虎尾于此。天启年间,北河工部项希宪捐傣金创建庙宇,又置祀田3 顷,每岁逢春秋祭期,听宗子遣族拎一人往祀焉。


十一、杭州二贤祠:在浙江省杭州府(即今杭州市)涌金门外,因合子贡祠同祀,故名“二贤祠”。据《吴越春秋》 载:相传为孔子奉先王雅琴礼乐适越之处。后倾纪,为僧人侵占。康熙二十六年,居浙江的仲子六十三代孙仲诚、仲清申请本省院司,逐僧重建。及成,学使又命岁支学租为祀典补费。其事载《钱塘县志》 ,现仍载《 西湖志》 。


十二、御水堤:即子路堤,在东昌府范县(今属河南省)东北郭外。其堤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九年(前509 年),仲子34 岁,从孔子自齐归鲁,因阳虎乱政,退修诗书,讲学于此。时值卫水大泛,仲子率众筑堤防御,后人因名为“子路堤”。堤上旧有祠堂,郑板桥题额,后倾纪,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 年),知县宫广重修,有碑记。三十八年(公元1699 年)范县仲子六十四代孙仲继(蕴)贤等又重修,现已无存,遗址南有仲子庙闸。


十三、仲氏书堂:在山东省济宁南六十里鲁桥州上(今微山县鲁桥镇古泅河与古运河的交汇处)。初名“仲氏学”,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 年)充州知府程尚宁更名“仲氏书堂”,后倾纪。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 年),有土豪谋占其地基,总河都御史赵世显、分巡济宁道刘光业逐土豪恢复。济宁州翰林学士潘应宾等重修。至光绪二年,济宁知州王锡麟捐资助工,经六十九代主色孙仲统岚率族众重修。后毁于“文革”,现仅存遗址,尚有部分碑刻。2002 年复建大门。


十四、弦歌台:在河南省古陈州宛邱(今属淮阳县)城外西南隅。相传为孔子绝粮处,先贤温见即此地。整个建筑屹立于淮阳县城西南隅湖中高台上,坐北朝南,台高4 米,呈长方形,南北长90 米,东西宽45 米,四面环水,东有羊肠小道通南关。现有正门、二门各l 座,正殿7 间,群房74 间。正殿殿门西侧石柱上镌有“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姐豆,千年犹自仰高山”的对联。弦歌台又名“厄台”。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 年),知州戴听辟基建庙,名曰“厄台祠”,塑圣贤像于其中。.嘉靖七年(公元1 528 年)巡按御史谭绣增拓之,题曰“绝粮祠”,名其堂为“知德书院”。二十一年(公元1524 年),巡按御史赵继本改曰“弦歌台”。时正殿7 间,门2 座。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 年)徐即登复建讲堂数楹,榜曰“仰止轩”,更其堂匾曰“崇正书院”,增其门曰“美富之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42 年),知州萧国弼重修。二十九年(公元1650 年), 知州王清彦又重修墙垣,树以松柏。后掌院学士揆叙复加增修,建之以楼,更其匾为“思鲁书院”,遂成巨观。


十五、韫邱采薪处:在古陈州城南(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城南)。当时孔子出游陈国,仲子与巫马子期在温邱山下砍柴,有一富人名叫处师氏者,脂车百乘,狂饮于楹邱之上。为试巫马子期的志向,仲子故意以处师氏之富相诱,问他如果得到处师氏这样的富贵,是否还能终身跟随老师呢?巫马子期愤然投镰于地说:“我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仁人不忘在沟壑。”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陈地人祀先贤仲子于“弦歌台”,而不列巫马子期,因为他不在“十哲”之数。十六、丈人止宿故里:在今河南省叶县城关镇尤潦村。《叶县志》 载:“荷藤丈人止子路宿处,今尤潦铺是其地也。”


十七、共雄山:在汝南府罗山县(今河南省罗山县)古蔡地西南45 里。山北35 里有罗山,山南25 里有小确山,再往南75 里有九重关,往北105 里有谢城,即申伯所封之国。共雄山又叫子路山,概因《论语· 乡党》 中所载:“山梁雌难,子路拱之”而得名。


十八、玉粒塘祠:在宁国府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东南上仲村。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仲氏后裔仲友隆与其侄仲维恭,共捐土木岗700 余亩,奏开官塘,防御早涝,并赐名“玉粒”。近塘有先贤祠,面对穿山,颇高大。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 年)宁国太守张云翰书“卞贤世裔”匾赠给祠堂,因设先贤木主于其中,以之纪念。


十九、莱阳仲子祠:在城南80里矫家庄(今山东莱阳市穴坊镇教稼庄)。明永乐初,卞里遭兵火,仲子五十一代孙仲白携眷流寓莱阳,在此定居。时岁伏腊,仲白及其后裔设先贤木主祭于庭。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 年),阖族呈于官,遂建祠村南。雍正三年(公元1725 年),又请宗官(即承大宗的仲氏翰林院主祭官)详明衍圣公,报部批准,设立奉祀人员。当时,即以仲白后裔仲美玉主奉祀事。


二十、百里负米处:在凤阳府宿州城北(今安徽省宿州市仲半铺村)。唐会昌二年(公元842 年)建祠纪念。元末倾纪。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 772 年),仲子六十五代孙仲耀彰、仲耀音呈请宗官,详明衍圣公,移文宿州知州于右曾重建于仲半铺西北80 里滩溪口(即今安徽省滩溪县城)。嘉庆元年置奉祀生。咸丰元年遭兵交。光绪年间,仲氏后裔仲贻章、仲统勋又重修。此祠后经1948 年的战火和“文化革命”的洗劫,已荡然无存,其遗址在濉溪老城后大街旁,为县人民法院办公之地。


二十一、文明渠: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10 里处,绵延数十里,为长垣县防备早涝的一条重要渠。据长垣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此渠即在仲子为蒲邑宰时,带领当地人民挖掘的一条旧渠上修筑而成的。其河床仍是当年的旧址。据《孔子家语》 载:“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读。以其民劳烦苦也,与之一革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这则史料,就是当年仲子带领人民挖沟修渠的真实记录。


二十二、仲子读书处:在山东省东平湖西青龙山北斑鸡店镇子路村中。村中部原有子路读书阁,阁院门前有“仲子读书处”五个石刻大字。据《东平县志》 载:“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 年)里人刘秩、刘可隐等建子路祠堂三楹,久纪”1992 年,该村刘氏族人捐资重修。仲子读书处为两重院落,依山而建,读书阁坐西朝东,门有石刻楹联一副,道是:“从政当年,蒲邑千秋伟治绩;读书此地,谷城百代振儒风”(东阿县古称谷城,此地历史上曾归东阿管辖)。阁前正方形石柱上还刻有“学海文澜,原分泅水;春风化雨,道祖尼山”的对联。读书阁两侧有南北庞各三间,庆内均有碑刻。院子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为东平县一大胜景。此遗迹相传为孔子周游列国时,带其3 个弟子同行,路经这里休息,子路捧书诵读,孜孜以求,故后人建阁纪念。


二十三、子路负米息肩处:在山东省泗水县城北一里处,原有一小土坡,文化革命前尚有“子路负米息肩处”石碑,现土坡己被铲平,辟为城内街道。二十四、仲子故里:一说在山东省泅水县东60 里古卞邑,在城墙外(现为泉林镇卞桥村),泗水南岸,相传有子路胡同,胡同口有石牌坊一座,镶有“仲子故里”石匾,牌坊倒塌后,石匾仍存。相传古卞邑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为方便仲氏子孙出入,在东城墙南角又辟一门。


一说在古卞邑东北35 里仲村(现为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现存清光绪年间仲子故里残碑一通,费县志和平邑县志均有记载。据平邑县志称:" 1905 年(光绪31 年),费县知县公欣慕立,刻‘仲子故里’四个大字,字径30 厘米,现已残,尚存“仲子故”三字。另据清光绪费县志载:" 1621 年(明天启元年)知县闰国脉立‘仲子故里’碑于三阳,时三阳为蜂路所经之地,意欲世人知晓。仲村原有仲子祠,闰所立仲子故里碑亦说原立于仲村,清康熙年间,始移至三阳,该碑己失落,不可考。子路故里今名仲村。史记称,泅水县大卞桥即古卞邑,仲村为古卞邑之东境,西去泅水卞桥35 里,东北西三面皆山,地颇荒僻,与徐广之言尤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553

回帖

3820

积分

进士

积分
3820
QQ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24-4-1
发表于 2010-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生要亲历以上景点,感受浩荡心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4041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760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5-1
发表于 2010-1-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莱阳仲子祠:在城南80 里矫家庄(今山东莱阳市穴坊镇教稼庄)。明永乐初,卞里遭兵火,仲子五十一代孙仲白携眷流寓莱阳,在此定居。时岁伏腊,仲白及其后裔设先贤木主祭于庭。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 年),阖族呈于官,遂建祠村南。雍正三年(公元1 725 年),又请宗官(即承大宗的仲氏翰林院主祭官)详明衍圣公,报部批准,设立奉祀人员。当时,即以仲白后裔仲美玉主奉祀事。

 

 

明永乐初,卞里遭兵火,仲子五十一代孙仲白携眷流寓莱阳,在此定居。

 

据仲家浅《仲氏族谱》:

 

1.五十代炫,金天顺中为鲁椂,主奉祀事,生子惕、冏、白。冏之子庆远迁江苏丹徒。

 

2.五十四代义,主奉祀事。永乐二年重修祖庙,生子伯安、伯能。

 

另据《丹徒县志》:仲庆远于南宋绍兴元年任丹徒县宣教郎。

时间不太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7

回帖

1447

积分

贡士

积分
1447
QQ
注册时间
2010-4-1
最后登录
2024-2-21
发表于 2010-1-12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辛苦,拜读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90

回帖

555

积分

举人

积分
555
注册时间
2009-11-5
最后登录
2021-7-23
发表于 2010-1-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仲氏文化遗存。辛苦了,野老先生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5-2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