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
- 积分
- 2823
注册时间2009-11-6
最后登录2024-12-7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论“清圣裔名派” (2013-02-04 11:53:52)转载▼
标签: 圣裔名派 吉字 孔、曾、孟... 分类: 承祖轩·曾氏历史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中的《例言》、《名派》等,均注称为“清圣裔”、“清圣裔名派”等,由此引起族人多方猜测,一说此“清”应作“清楚”之意;一说阅曾氏谱牒,明代先人有使用这套名派中吉字,为什么偏偏是清朝圣裔?而不是称“明圣裔”云云。
这里的“清圣裔”,无容置疑是解释为清朝圣裔,例如:墓碑刻、神主牌位书“清 显孝某某曾公之墓”、文本中“清 康熙某某年”都不能够理解为“清楚”的意思(详见拙文《解读“清圣裔”的意思》,在此不重复赘言)。在此重点论证一下这套派语由皇家御准颁发给曾氏使用的过程(按:此过程版本甚多,下文按曾氏家史解读,并参阅孔氏资料作引用)。
自明朝嘉靖十八年,五十九派质粹公受封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曾氏受到皇家恩荣的只有质粹公本人以及承诺将来袭爵继承人,相关圣裔身份和优免恩赐远未及各地曾氏族人。质粹公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其子孙未能袭爵,而由江南曾衮公承袭了曾氏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此时为明代末的万历年间。在此之前,孔、孟二氏已经阖族享受皇家优免的恩荣已久,也早就使用统一圣裔派语了(例如:希、言、公、彦、承、弘....等)。而质粹公(宗圣五十九派,按孔孟派语应用“言”字命名,生一子一孙)以及衮公(宗圣五十八派,按孔孟派语则应用“希”字命名,生四子十孙),无论本人还是其子孙,均没有使用圣裔派语取名。足以证明在明末圣裔派语尚未颁发给曾氏使用。宗主世家尚未御准受用圣裔名派,各地分支族人可想而知。
及至质粹公曾孙、六十二派承业公,名字中用了“承”字,与圣裔派语一致,也不知是巧合还是特意,相关家史没有交代此事。因其时翰林院五经博士被衮公夺爵,根正苗红的质粹直系后裔的承业公反而成了庶民,在极想继承祖业的愿望下取名“承业”也极有可能,那时承业公并非博士、宗主、优免对象的圣裔身份。最终在山东官员的支持下成功翻案,将曾衮夺爵问罪,承业公成功承袭了曾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观今存世的族谱,自承业公起,承业公后裔开始按圣裔名派命名。其后经曾氏族裔协商区分了东南二大宗房系管理曾氏事宜,衍居湖南宁乡的南宗房亦跟进使用圣裔名派。但绝大多数分衍各地的曾氏族人并不知情,故亦未具派语取名。
明末清初战火纷飞,至清军入关,社会略为安定,清世祖顺治帝为了笼络士官文人,按明制封赠圣贤后裔嫡长继承人相关世袭爵位,以奉祭圣贤。到了康熙二十三年,玄烨南巡曲阜,至祭先师孔子,同时召集各氏五经博士及有功名者陪祭。随后分遣官员领宗子祭颜子、曾子、孟子等先圣先贤。在此期间,应衍圣公之请,玄烨将圣裔派语御准颁发给各氏,并就圣裔事务管理委托孔氏衍圣公代管,“清圣裔”则自始正名,以感恩大清皇家的恩荣。曾氏在拜授圣裔名派吉字之初,拟定由宗圣公六十三派起用“弘”字。孔氏六十一世用“弘”字,曾氏宗主解释因尊师(孔子为曾子之师)、尊父(曾子之父蒧公亦师事孔子)自降两代,又或因承业公已经在前使用“承”字,以作延续。孟氏以及几个贤后也是六十一世起用弘字,与孔氏同步;颜氏因与孔家为表亲,申请另赐派语,故未用相同派语吉字。
自经确认圣裔派语,曾氏在其后重修族谱则以圣裔名派取名,六十三派起已经取名的、或已经过世的,在东南二大宗主持重修族谱的时候一律按派名追授,原名或改作字、号入谱,或注明“原名某某”以示区别(非东南二大宗谱局重修的族谱多未改)。因此现在的族谱很多清代颁发圣裔名派前生存的先祖也有圣裔名派吉字。尤其是到了清乾隆期间,各地各氏圣裔数量剧增,乾隆皇帝颁旨规定,凡得到优免的圣裔,必须要按康熙朝颁发的圣裔名派取名,否则不能得到圣裔的身份,从而获取皇家的优免条款,认证过程也相当严谨。为先祖更名这点事实不难理解,乃朝廷规定所需,想得到圣裔的身份而尊荣于世,只有顺从之。尤其清代文字忌讳很多,文字狱就是那时代的特产。从颁赐的吉字可以证明,当初颁发给所有圣裔名派字中,“弘”字因避讳乾隆皇弘历之名,全部改为“宏”字;“胤”字避讳雍正皇帝胤禛,改为“衍”字;曾氏的“继”字也避讳承业公之父继祖公改为“纪”字。故此大家不必质疑后世为先祖更名的实情,只要加以说明,原有其他名字以字、号等出现,则不能说后世子孙不孝,毕竟政治环境的需要,不是某个家族可以抗旨不遵的,连最高荣耀的孔氏家族也不能幸免嘛。
转自新浪微博,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90bd201015cnk.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