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

宁阳颜林的一组照片
发一组宁阳颜庙的图片,给大家欣赏一下。
  • 颜庙外景.jpg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12
颜子庙,亦称复圣祠,位于宁阳县西北20公里的鹤山乡泗皋村中。据《颜氏族谱》记载:“颜氏五十二代孙颜仙、颜俊、颜和居宁阳泗皋村,五十四代孙泰安州太平镇巡检颜伟于至元12年(1275)年奉敕监修泗皋祖庙。”数百年来,颜氏家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今已经发展到近千户,五千多人,成为泗皋村一大旺族。  
  1994年春天,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郑孝燮先生对颜庙大殿进行鉴定,确认颜庙大殿是真正的元代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92年6月,宁阳颜子庙由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被省建设厅、文化厅公布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庙大殿坐北朝南,三开间,灰瓦悬山顶,面阔11.4米,进深7米,通高6.5米,四周的护墙用砖和土坯构筑而成,厚度约0.85米,大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给人们以挺拔雄伟的感觉。  
  大殿木制结构,能看到的只有两根前檐柱,其余的6根檐柱均垒砌在墙内。檐柱上细下粗、呈梭形,柱头卷杀,柱顶碗如扣着的盆子。柱子与地面并不完全垂直,向内侧倾斜,能明显地看到柱子与地面形成的柱侧角。所有这些都保留了唐宋时代建筑的特点。  
  大殿虽然只有三间,工匠们仍设计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顺梁共计14架之多,并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径0.8米的弯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其弯曲度基本一致,这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  
  颜庙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俗称的“二梁不在大梁上”。六架平梁由横在大梁上的四架顺梁承托,除了两山墙内重梁以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错出大梁。这个设计十分巧妙,也是颜庙建筑的突出特点。  
  另外梁与梁之间、梁与檩条之间、檩条与坊之间都垫有一斗三升拱,平梁上的蜀柱两侧用叉手支撑脊檩,蜀柱下势有十字拱或合楂。因为明间的垮度较大,脊檩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撑以外,还设计了8根斜撑承托在脊檩中间,用藻井形式的装饰手法来进行处理,分散殿顶的重量,这在力学上是可取的,也是颜庙建筑结构上的创造。  
   大殿前檐下施单抄单下昂四铺作,明间施斗拱三垛、次间两垛,昂头伸出后,昂嘴扁薄,稍微上翘,昂尾垫在耍头后尾底下,耍头尾部伸到金檩下的斗拱中,起到斜撑和杠杆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元代以前建筑的风格。  
   颜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年,这在当时还是南宋德佑元年,又过了6年南宋才彻底灭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压迫残酷,生产力下降,经济文化还不发达,以致建筑上没有什么发展,所以颜庙的结构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宋代建筑的老路子。根据专家学者对元代建筑研究的成果得出,使用弯曲大梁,是元代建筑的独有牲,这证明大殿的结构特点和文献记载的创建年代是一致的。
  • 颜庙.jpg
  • 颜庙的奇特结构.jpg
颜氏之门林门向南,门口建有元代风格的石坊,为二柱冲天式,面阔2.4米,高2.2米,石坊两边石柱顶端,为元代官帽式造型雕刻;中间横梁为拱形,坊梁上楷书题刻“颜氏之林”及“颜氏五十三代孙颜口口刻石口口……”部分字迹漫患不清,为凹进式石刻。此坊明初被移于林内。明初朱元璋颁旨将颜林命名为“复圣后裔林”,扩大林地116亩有余(旧制三十五大亩,今其碑尚存),使颜林总面积超过150亩,向西直达猪山脚下。并新建了林门(此门于文革初被毁)、林墙及护林房屋。
  • 颜氏之门.jpg
楷树: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得知噩耗,子贡快马赶到奔丧。殡葬那天,子贡披麻戴孝,两手各拿一根哀杖,一直把老师的棺材送到坟地。孔子的棺材入土时,子贡哭得抬不起头来,以致手里拄着的两根哀杖插进土里,怎么也拔不出来。子贡为答谢老师的恩情,在孔子坟前搭了个草庵,守墓六年。守墓期间,子贡看着两根入土的哀杖慢慢生根发芽了,就用心培育。两棵小树在子贡的精心护理下,慢慢生长大。但这两棵树具体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而且这种树长的非常奇怪,树枝既象是柳树又象是槐树。子贡想到恩师德厚博学,不愧为是世人楷模,于是就给这两棵树起名叫“楷树”。颜氏后裔秉承颜回仁德之风,族人中也不乏德高望重者。颜氏后裔迁至泗皋以后,在建林之初,就从孔林移来楷树植于林中。由于楷树不易繁殖,所以颜林现有楷树也不过几十颗。
  • 楷树.jpg
铁树,树干挺拔,表皮光滑,树叶呈翠绿,树冠如华盖。铁树大多生长于南方,在北方极其少见。由于材质坚硬,这种树大多用于制作皇宫豪宅的大门。也许颜林独特的环境和水土条件正好适于铁树生长,所以这种高贵树种不但在此存活下来,而且还根深叶茂。铁树也是在建林之初与楷树一起从孔林移过来的。由于这种树对水土要求比较苛刻,加之也不易繁育,故现存也不过数十棵。
  • 铁树.jpg
红钱榆,是颜林的又一种奇特景观。这种榆树不同于其他榆树的地方在于,一般榆树是夏初结榆钱,开始是绿色,然后,渐渐变成白色,并很快落光。而红钱榆则是夏秋之际结榆钱,且结出的榆钱是红色的。更为奇特的是,这种树的榆钱经冬不落。冬天,风一吹,便哗哗作响,所以当地人都把它叫着摇钱树。关于这种树的来历,当地人都说不清楚。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颜林因为杂树丛生,又有这么多珍稀树种,所以引来大量鸟类,有很多还是本地没见过、叫不上名字的珍稀鸟类。有可能就是这些鸟,不知从何方带来了树种,而且正好这里又适合这种树生长,于是,便这里扎根生长起来。树多招鸟,鸟多了又会引来更多不同地域的各种奇异树种,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只是可惜前些年因为开山放炮,很多鸟类都被赶跑了。现在因为生态逐渐恢复,好多鸟又迁了回来。当然,更可惜的是开山对颜林风水的破坏。因为山一旦被破了,就无法恢复了。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教训。
  • 金钱榆.jpg
鸟灵柏:在颜林的西北角,有一颗柏树,树身有合抱粗,朝东南方向的一枝长得特别茂盛,而且颇似一条龙,尤其是龙头栩栩如生。后来因为树枝过长过重,几乎垂到了地面,有人就用条石将树枝顶了起来,再以后因为看管不严,“龙头”被人砍掉了。没有了龙头,“龙柏”之名也就名不副实了。
有龙就有凤。在离龙头柏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凤柏(也叫鸟灵柏)。此树从顶部一直到根部都长满了叶子。更奇特的是,不论纵着剖开还是横着截断,其纹理都如小鸟状。此树的树根因为长期暴露在地面以上,四周的根都被砍断了,只有中间一条根支撑着整棵树。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只有一条根,这棵树却能历经无数风风雨雨而不倒。由此,我想到,颜回以下至22代都是单传,而颜氏繁衍至今却也成了一大望族。鸟灵柏出现,是否也是一种天人感应呢?!凤柏在颜林只有一棵,孔林也只有一棵,而其他地方据说从未见有这种树。至于颜林这一棵从何而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几百年前,孔子后裔衍圣公的母亲身患重病,请了很多名医,甚至最后惊动了御医都未能治愈。衍圣公乃极孝之人,眼看着母亲病情日益加重,伤心欲绝。孔家有一佃户姓徐,系宁阳沈家西皋人,看到老夫人生命垂危,衍圣公日益憔悴,十分担忧,便冒然向衍圣公推荐了同村的郎中朱应祥。朱应祥年纪不大,但自幼得家传医术专治疑难杂症,在当地小有名气。孔家立即派人用大轿来沈家西皋接朱郎中。孔家来接朱郎中阵势特别大,惊动了府县,有多人都怀疑:连御医都医不好的病,姓朱的能医好吗?
朱郎中见过衍圣公后,用望闻问切之法诊断后,确诊了病情,立即用家传秘方配制汤药,让老夫人服下,没过多久孔老夫人身体便恢复如初。衍圣公更是大喜过望,要重赏朱郎中。朱郎中认为悬壶济世乃是尽自己的本分,医好老夫人全赖祖上秘方,且能为孔夫人治好疾病已使自己名扬天下,不需要任何回报。衍圣公感激不尽,便提出要为朱家修建家庙以彰显朱家门风,褒奖朱应祥。
没多久,孔家从曲阜管勾山运来了石材为朱家建起了家庙。竣工那天孔府大管家亲自代衍圣公来朱家庆祝。可是,来到后发现家庙辉煌,可是院子前后空的,回去后向衍圣公奏报。衍圣公吩咐大管家从孔林里精选了一批名贵树木运到朱家,其中就有鸟灵柏,准备植于朱家家庙四周,有祝福朱家像孔家一样飞黄腾达之意。朱应祥自幼受儒学熏陶,且过去等级森严,便思量自家乃一普通人家,不敢与孔家相提并论,又怎敢将孔圣人坟前的树植在自己的家庙呢?经过左思右想,便向孔家提议,将鸟灵柏植于颜林之内,以表达自己对复圣公颜回的崇敬之心。衍圣公见朱应祥如此谦虚有礼便欣然应允。
  • 鸟灵柏.jpg
元代建筑,保存完好,值得钦佩!
我仲子世家现存的泗水庙遗址,濮阳、仲家浅二庙,只是省级文保单位。泗水、仲家浅二庙,是明代建筑。
希望能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本帖最后由 仲兴华 于 2015-6-1 11:32 编辑

颜庙所在地宁阳鹤山,北有汶水阻隔,交通不便,在宁阳也属偏远,历史上也是外力罕至。之所以能够保存这么好,可能就与此有关。
点赞了。。不错。
希望有机会去看看
历经700多年的战火硝烟以及毁灭性的十年动乱,元代建筑还能保存的得这么完好,可见族人的功绩,值得钦佩。
回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