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研究

仲子世家考略
  • 1# 仲磊
  • 2824112015-11-19 10:47
  仲子世家自始祖仲子(子路)以来,已逾2550多年,延续80多代。随着仲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后裔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多种优遇。有清一朝,仲氏翰博采取续家谱、立行辈、订族规等措施,加强对宗族的教化,全族世系支派井然有序。族人以“圣贤后裔”为荣,遵遗教、守宗则、传祖风,使仲氏宗族兴旺发达,成为中国的一大世家。目前全国有仲姓及种姓人口近6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且有少量流寓国外。
  一、仲氏姓源及子路生平
  1.仲氏姓源
  据史料记载,仲氏本源姬姓,是轩辕黄帝后裔。黄帝本姓公孙,因长居姬水,遂改姓姬,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黄帝曾孙姬俊即帝喾,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其仲曰堪,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附:仲氏姓源表)
  2.子路生平
  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是孔子最忠诚、最亲密、最为信赖的学生,是儒学事业最勇敢、最坚定、最执着的捍卫者,又是儒家思想学说的第一执行者、实践者,唐、宋时先后被追封“卫侯”“河内公”“卫公”,明嘉靖时改称“先贤仲子”。被后世誉为“圣道干城”“圣门之哲”“百世之师”。清初,内阁中书顾彩曾为济宁州仲家浅村仲庙撰写了一副对联:“治赋其才,升堂其德,七十国追随无倦,长为至圣之干城,先游夏而列贤科,有自来矣;负米是孝,结缨是忠,二千年俎豆常新,允作帝王之师表,并颜曾而膺世爵,不亦宜乎。”概括了子路的一生才德。
  子路于鲁襄公31年(公元前542年)九月初七日出生在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少时家贫,“常食藜藿之实”。其“负米养亲”的故事列入《二十四孝图》,成为孝亲的典范之一。
  鲁昭公18年(公元前524年),19岁的子路师从孔子,读书习礼。
  鲁昭公22年(公元前520年)和次年,子路曾从孔子两度在齐。
  鲁昭公24年,孔子适周朝国都洛邑,观周朝文物制度,问礼于老聃、苌弘。当时陪同的有鲁国南宫敬书,由子路驾车前往。
  鲁昭公25年,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叔孙、孟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因鲁乱适齐,子路从之。路经泰山,遇一女子哭泣,叫子路询问哭因。女子诉说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孔子发出“苛政猛如虎”的慨叹。
  自齐返鲁后,子路从孔子退修诗书,随孔子观鲁桓公庙欹器,孔子观器论道,讲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当孔子在鲁国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司寇”“大司寇”的同时,子路也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时在季氏家干些小事,后来逐步得以信任,44岁时成了“季氏宰”(季氏的总管)。当孔子升任大司寇面有喜色时,子路质问道:“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子路主张边学习边实践,提倡在实践中学习。此时他推荐其同学子羔做费邑宰,遭到孔子的批评。他向孔子争辩道:“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在实践中难道不是学习吗?并不光读书才算学习。此时的子路,政治上已相当成熟,在“夹谷会盟”中,他协助孔子完成了使命。
  鲁定公元年(公元509年),34岁的子路料理完父母丧事,含泪告别孔子,携妻去卫探亲。赴卫后,他遵师嘱在范邑设堂讲学。适逢卫河泛滥,子路会同各州邑宰组织百姓筑坝防洪。为纪念子路治水功绩,卫国百姓将这条百里大堤称作“子路堤”,堤下之村曰“子路堤村”。大坝至今仍发挥作用。
  子路的治水功绩得到卫灵公的赏识,欲委任他总领卫国治水政务,位同六卿。但因孔子召唤,38岁的子路毅然回鲁奉命去季府作家臣。子路大刀阔斧,革除积弊,惹恼了季桓子。季桓子与阳虎合谋加害子路,子路被迫南游于楚。39岁时,因协助楚王大败吴兵,得到楚昭王重用,出入相随,“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絪而坐,列鼎而食”,声威显赫。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490年)40岁的子路奉孔子之命回鲁,协助孟孙氏挫败阳虎政变后,出任季氏宰,积极推行“强公室,抑私家”的战略决策,并亲自指挥了“堕三都”而未成。46岁时,因受季孙猜忌,子路怒而辞职,随孔子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漫漫征程。47岁时,子路临危出任卫国蒲邑宰,治水、治军、善政、兴教,受到孔子“三善”的赞誉。
  60岁时,子路随孔子回鲁,轰动鲁国朝野。但因不支持季康子讨伐颛臾受到冷遇,加之鲁国连遭蝗灾,哀鸿遍野,虽有一腔治国的文治战略,但终报国无门。此后又伴师访聃遭拒,倾囊操办颜回丧事。63岁时,子路再度赴卫,出任孔悝府宰,是年冬闻报蒯聩、孔姬发动政变,子路毅然前去平息叛乱,不幸结缨遇难。子路部分后裔以“三善”为堂号,亦有“补衮堂”“圣门堂”“负米堂”之说。
  二、仲子世家发展史略
  1.祖籍卞邑,迁居任城
  仲氏自始祖子路始,世居卞邑(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历十七代。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因避赤眉起义,仲子第17代嫡孙仲世德从泗水卞桥迁至济宁南四十里的延就亭。唐天宝年间建仲庙后,更名为横坊村,元初,族人东迁五里,因名仲家浅,今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2.播迁各地,星罗棋布
  秦汉时期,仲子后裔迁往他乡者不多。后来,由于人口增加,或因居官,或因避乱,或因逃灾,先后外迁定居,其后裔日渐增多。外徙最早的当数仲子第二十代孙仲灵沼,汉时为酒泉判,子仲时良,在汉桓帝元嘉年间,举孝廉不就。仲子第二十六代孙仲钊,字敬甫,仕齐,为光禄大夫,始迁润东洪溪镇,即镇江东乡大港。仲子第三十五代孙仲倚,在唐贞观年间官居华阴县丞,遂迁居山西。五代时期,兵戈相仍,任城又大疫,族几没。仲子第四十九代嫡长孙、大宗主仲基(字址生,号益庵),宋靖康初为高邮判,康王南渡,同胞弟仲琪(号白庵)、仲祺(号履庵)随衍圣公孔端友扈跸而南,遂籍吴江,成为仲氏最大的支派——江南大宗,亦称南宗。仲基之裔分居吴江、嘉兴、泰州、兴化、江都、东台、海安、沭阳、赣榆、临沂、日照、潍坊、青岛等地,有十余万之众。白庵、履庵后裔居于江浙。
  从五十一代后,外迁人数日益增多,播迁各地,相土而居。五十一代仲德懋迁居江苏常熟;五十三代仲符迁山东宁阳堽城屯,仲策迁山东曹县邵庄镇仲堤圈村。五十四代仲均美迁山东黄县(现更名龙口市)北马镇南仲家村,其弟仲纯美迁山东章丘县(现更为市)普集镇西河北村,仲礼分支山东巨野县唐庙镇(现划归郓城县)仲堂村,其弟仲德迁南庄(山东微山县南阳湖里的一个村子,因湖水泛滥,此村已不存在)。
  明永乐年间,仲家浅村仲氏分为北、南、西、东四支。北支多居仲家浅,亦有迁山东泰安、莱芜、河南通许等地者;早期多代南支分别迁往河北新河、清河、河南淮阳、山东梁山及辽东等地。近代的南支多居仲家浅及济宁市区。西支多居山东微山鲁桥镇,个别迁往湖广,其中三支佑迁往邹城。东支除少数居山东泗水县外,分别迁往江苏睢宁、邳州、铜山、沛县和安徽濉溪、宿州等地。随着历史的变迁,仲子后裔现已遍布全国各地,且有部分移居海外。
  3.仲氏行辈
  仲子世家在两千多年的繁衍历程中,为了表明兄弟关系、区别代数,在给同代的族人命名时,形成了一些规律,如:部首相同,偏旁相同,字形相似,意义相近或连贯,有一个相同的字。
  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仲子第六十三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承述(北宗仲虔分支,山东济宁州仲家浅人)首择吉字十个,自仲子世家第六十四代起沿用:蕴耀振贻绪  统延肇跻伟
  清仁宗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仲子第六十七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贻熙(北宗仲虔分支,山东济宁州仲家浅人)续卜吉字十个:崇惟昭光辉    怀如敦恒循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仲子第六十九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仲统岚(北宗仲虔分支,山东济宁州仲家浅人)又卜吉字十个:封典锡恩广    令德毓贤喆
  中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仲子第七十一代孙仲肇璠(北宗仲虔分支,山东济宁州仲家浅人)再卜吉字二十个:昌旺胜明煌    荣茂超清香    国祚享祯利    乾坤乐泰康
  至此,仲氏吉字数量达50个,与孔、曾、孟三姓吉字数量相等,可用1000余年。
  4.仲种同根
  在种氏族群中有口传遗训:“自古仲种不分,都是子路子孙。”山东枣庄薛城,建有种氏家祠,供奉子路及种姓始祖种动。
  子路结缨遇难后,长子仲子崔为报父仇,只身前往卫国手刃杀父仇人后下落不明。次子仲启年仅13岁,奉母命为父奔丧,号泣哀恸,立于卫廷,卫庄公受感动,以礼赐葬子路于澶渊(今河南濮阳),仲启然后回卞邑定居。据仲氏族谱记载,启子序,序生子称乾,称乾生发志、发意,以后四代单传,直至第9代仲隆生仲勃、仲动、仲缵(又作仲纲)三子。适逢秦始皇焚书坑儒,仲隆一家隐居峄山。一日,仲氏三兄弟遇秦兵追杀而失散。仲动情急之下躲入一块高粱地中,被秦兵捉住。秦兵大声喝问:“你姓什么?”仲动看到了高粱叶上的一条小虫在爬,灵机一动,脱口答道:“我姓虫!”秦兵才放了他。为感令小虫救命之恩,失散后的仲动由此自立门户,改姓种(读音chóng)。目前全国种姓人口约20多万人。
  三、仲子后裔人才辈出
  2500多年来,八十余代仲子后裔谨记祖训,勤奋好学,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代不乏人。
  古代的如22代孙种暠,东汉顺帝时举孝廉,为侍御史,入朝为大司农,升任司徒,位列三公。23代孙仲杲,东晋时官至尚书。四川峨眉人仲子陵,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举进士甲科,官至尚书司门员外郎。第39代孙种放,学识渊博,被宋真宗诏为左司谏,卒后赠工部尚书。其兄子种世衡,长期驻防青涧城,以商养军,边防巩固,深受百姓爱戴,位列中国历史百大军事统帅第147名。第42代孙种师道,任枢密院宣抚使,多次率军征西夏败金兵,汴梁救驾屡建奇功,赠忠宪少保,位列中国历史百大军事统帅第145名。定陶人仲讷,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王安石为其撰墓志铭。第49代嫡长孙仲基,宋钦宗靖康年间,以武功授高邮判;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偕胞弟仲琪、仲祺随衍圣公孔端友扈跸南渡,以功升台州知府,擢江南东路安抚司参议;绍兴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封秘书学士兼节制军国检校。第50代孙仲世资,宋乾道五年八月十三日荫授承德郎,知安吉州;淳熙六年十月初三,追赠通奉大夫。第56代孙仲昌(江苏沭阳人),明永乐甲申年(公元1404年)二甲八十名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第57代孙仲广(山东黄县人),担任睢州知州。第58代孙仲本(江苏宝应人),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第59代孙仲选(江苏沭阳人),明正德辛巳年(公元1521年)三甲二百一十三名进士,曾任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武昌知府、莱州知府、云南兵备副使。第61代孙仲于陛,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钦授翰林院五经博士。第65代孙仲鹤庆,泰州人,祖籍海安西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解元,十九年进士,官大邑县知县、邛州直隶州知州。其长子仲振奎,能文善诗词曲,其著《传奇》十五种,是我国把《红楼梦》改编为戏曲的第一人。
  近现代的仲子后裔名人很多。第67代孙仲贻桂,山东莱阳人,历任直隶清丰县、清苑县知县,蔚州、冀州、磁州知州,北运河司务同知,诰授奉政大夫。第70代孙仲兰邨,安徽濉溪人,重庆师范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仲延禹,安徽濉溪人,任电子工业部081基地副主任,国营081总厂厂长、纪委书记。仲延亮,安徽濉溪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自动化教研室副师职研究员。第71代孙仲许,海安西场人,一生从事法医工作,出版《法医学》《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等司法教材,被司法部聘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第71代孙仲贞子,海安西场人,著名书画家,中国书协、诗协、楹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以诗、书、画、印皆擅闻名,曾三赴日本讲学交流。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传记列入《世界名人录》等辞书。第71代孙仲肇良,山东平度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部长,少将军衔。仲兆隆,江苏铜山人,曾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政协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第72代孙仲跻学,山东龙口人,已育成蔬菜品种16个,1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被誉为“中国蔬菜开发之父”。
  第72代孙仲跻和,海安西场人,现任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拥有1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10多亿元。产业涉及铁路器材、电梯部件、微电子材料、新能源电力、金融业,厂区分布于海安、北京、广州、成都、湖南、广西等地。集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江苏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示范点、江苏省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江苏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个人荣获中国好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人物等称号,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6本。
  第72代孙仲满,江苏海安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佩剑团体冠军。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男子佩剑个人亚军。2012年亚洲击剑锦标赛男子佩剑个人季军。2013年率江苏队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佩剑团体冠军后退役。
  第74代孙仲曦东,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38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八路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1年调外交部工作,先后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坦桑尼亚大使,1972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任中非友好协会会长。
  仲秋元(代数不详),江苏苏州人,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化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仲兴国(代数不详),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红军,历任兰州军区西北空军后勤部参谋长、总参管理局局长、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正军职)等职。种明钊,山东微山人,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种明辉,山东微山人,1963年参军,曾任南京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委常委、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军区党委常委,少将军衔。种法孔,山东微山人,1968年参军,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少将军衔。仲呈祥,祖籍青海互助,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仲轩(代数不详),河北馆陶人,历任武警新疆总队参谋长、副总支队长,现任武警山西总队总队长,武警少将警衔,中共十八大代表。
  四、仲子研究国内领先
  自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之后,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后,在学术研究气氛逐渐浓厚的情况下,中华孔子研究所(后改名为中华孔子学会)于1985年在北京成立,为研究孔子及其弟子提供了条件和环境。仲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孔子而有仲子,写孔子必写仲子,只有研究仲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孔子,为此,成立仲子研究机构成为仲子后裔的愿望。
  1986年,时任黑龙江省讷河县信访办主任的仲崇义(第74代孙)回山东梁山老家探亲,偶然发现珍藏在家中的《仲氏族谱》(32卷),并从中获知“有关仲子行事,详见仲里志”的记载。后又与山东邹城仲伟铸(第73代孙)几番寻找,终于找到失散的《仲里志》(6卷)。在谱、志齐全的基础上,仲崇义与仲伟铸、仲肇覃等人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全国各地族人50多个,酝酿成立仲子研究会。
  1996年6月10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获批成立,聘请理事15名,聘请仲崇义担任理事长,并创办《仲研简报》。
  1998年4月23—25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在山东曲阜师大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研究部署了《仲里新志》编写工作,选举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仲崇义担任理事长。
  2000年5月12—13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微山召开。会议部署《仲里新志》编写、出版工作,选举了第二届理事会,选举理事25名。
  2004年10月13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选举第三届理事会。
  2013年7月20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枣庄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研究会会址迁往江苏海安,并部署了《仲子世家谱》和《仲里广志》的编写工作,选举仲跻和(第72代孙)为理事长,选举理事58名。
  2014年,又在香港注册了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两岸三地族人联系提供了方便。
  经过近20年的工作,全国已成立各级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20多个,现有会员800余人,并出了一批成果。2004年8月,华风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了专著《仲里新志》。2010年,山东泗水县仲子文化研究会出版了《仲子论集》。2012年,李汉玉出版了《子路评传》。仲子第74代孙仲彬,2014年出版了《子路的道德情操与中华传统美德》。2014年5月,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编印了《仲子美德与仲研会》。


  作者徐兆熊,退休前任中共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海安仲研会秘书长。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11
徐兆熊同志辛苦了,感谢你撰写此文宣传仲子及仲研事业。关于仲子生平系年,应结合春秋三传、《论语》《孔子家语》来考证,不宜受某些文学作品乃至剧本的影响。
我们仲姓到底有多少人口?都说有三十多万,这里却说有六十多万。
2015年11月16日江海晚报B02版登载了徐兆熊的文章“仲子世家考略”。
不知徐为何人?与仲家有何关系?此文发表的背景?
尽管怎么,总之宣传了仲子和仲研会。好事一桩!!!
请大家一阅!
江海晚报与仲跻和理事长就宣传仲氏文化有战略合作关系,这是大好事。仲崇民副理事长在微信上提到这篇文章。《仲氏全国统谱》编印出来就知道大概人数了。《志》、《谱》归一,出资分存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后传播,仲跻和理事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旷世英才!客姓会员苏海涛敬佩仲跻和理事长及团结在他周围弘扬仲子文化的人!
我很佩服徐部长,多次读到他写的有关仲跻和董事长的文章,欢迎徐部长来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仲子庙。这篇文章就写得挺好,便于广大的《江海晚报》读者了解仲子、了解仲氏世家、了解仲研会。给徐部长提点说明请理解,不是“山东鄂城仲伟铸”而是“山东邹城”,仲子出生时间既然明确就可以推算清楚,是否能加上“仲振奎编出《红楼梦》昆曲剧本,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存有《仲里志》和其它相关志书,仲彬教授在南京国学大讲堂义务为大家讲课受欢迎,已故仲跻清老师写过书,多次在微山电视台做报告的农民仲伟帅在济宁市政协和微山县政协的支持下编印过书,濮阳市设计的子路博物馆不错,淮安举办的仲子论坛挺好,仲研会海安总部是续谱修志的黄埔军校,仲子历朝受封情况”,其他具体事宜就由仲研会的专家们提出吧。盼仲崇民副理事长在大家的支持下早日出版《三仲金石志》。
微山湖苏海涛 发表于 2015-11-24 16:50
我很佩服徐部长,多次读到他写的有关仲跻和董事长的文章,欢迎徐部长来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仲子庙。这 ...

“仲研会海安总部是续谱修志的黄埔军校”,苏先生这句话说得好!大赞!
伟建哥好,这是去海安学习的真实体会。常联系。
微山湖苏海涛 发表于 2015-11-24 16:50
我很佩服徐部长,多次读到他写的有关仲跻和董事长的文章,欢迎徐部长来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仲子庙。这 ...
既然你知道的这么多,为什么你不自己写呢?
拜读了           
我是安徽省广德县,现在是县级市,我是老家到江南的后裔,从来没有回去老家,我想到老家光山去看看,2018年,老家过来组织联系我们,普及辈分和代数,老家仲有如说我们是平辈,弟73代,我很欣慰,老家一直再组织,没有忘记我们,我想说,仲氏所有成员,团结一致,先把小家做好,大家就好了。
回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