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研究

种氏之祖
      仲、种二姓,俱出自仲山甫;仲由是仲山甫之后;仲动是仲由的十世孙;种德用为滕阳堂始迁祖;种汾为滕阳堂中兴祖。这些都没有异议。争议焦点:仲动易姓为种,为种氏易姓祖。
      一、仲动是否无嗣
      仲氏、种氏以及其他资料中,仲由的九代孙仲隆生三子,有的记载为“勃、动、缵”,有的是“纲、勃、动”。目前发现现存最早的是明崇祯十三年(1604年)刻、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增修的《仲志》,记载的是“勃、动、缵”。
      (一)仲动无嗣
      1.清康熙年间的《仲志》记载为:“勃、动皆无嗣;缵生子光、述”。
1.png
      2.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续修仲里志》记载为:“勃无嗣,动无嗣,纲生子光”。此志的前身是《仲里志》,《仲里志》的前身是《仲志》。
2.png
      同一个家族的家志,无论誊抄多少遍,只能算作一个证据,所以“动无嗣”只能算作是孤证。
      (二)仲动有嗣
      1.仲家浅《仲氏族谱》
      现在所能找到的现存的最早的仲氏族谱,是济宁仲家浅(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续修的,在其对第九代隆的介绍中,并没有写动“无嗣”,记载为:“纲,子一光;勃,无嗣;动。”动,没写“无嗣”,也没续。

3.png
      清嘉庆二十年(1815)、光绪三十年(1904),仲家浅续修的《仲氏族谱》,沿袭了上面的记载。
4.png
5.png
      为什么有的是“动无嗣”,有的是“动”后面没有标注呢?根据仲氏及专家学者的一些著述:
      (1)仲氏大宗子在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扈跸南渡,定居吴江。明朝中后期,仲家浅的族人因争宗子位,于是篡改家谱,把自己立为嫡长孙,造成世系混乱,以致仲氏几乎没有一本可靠详细的大宗家谱。再者,秦朝至明末,年湮代远,明末仲氏在编写家志的时候,不知道10代仲动是否有后代,于是写成“无嗣”。
      (2)知道仲动有嗣,但鉴于其已易姓为种,外于仲氏,所以写成“无嗣”。
      清朝《仲里志》《续修仲里志》,予以沿袭。
      后来,种氏族人与仲家浅仲氏族人加强了联系,仲氏翰林院五经博士方知10代仲动已易姓为种,于是在家谱中去掉了动“无嗣”的记载。
      2.《拱辰记》

      嘉靖十八年春二月初十日,生员拱辰记:始祖山甫为周相→由从祀孔子庙廷→羹墙-隆-动-知-言……
6.png
      种拱辰,是明朝的朝城县后种楼村(今属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人。《拱辰记》现在保存在该村种永太(手机号码13563035011)手中,有意者可联系鉴别真伪。
      仲氏、种氏两家族谱处在不同的时空,只有是事实才能相吻合。殊途同归,不属于孤证。
      二、种氏滕阳堂立谁为祖
      (一)立仲山甫
      《仲氏姓源》:“汉时以前,仲氏皆祖山甫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九月,种氏滕阳堂二修族谱:“吾种为樊仲山甫之后,秦汉之间,以避仇改仲易种。”仲、种共祖仲山甫,这个没有异议。
      唐朝《南彭仲氏谱序》:“自樊侯传十三世,东鲁兆熊,委质文宣。”从仲山甫至仲由,十三世。仲咨至仲由八世,那么仲山甫至仲咨六世,仲山甫-子-孙-曾孙-玄孙-来孙仲咨-奂-式-度-肇-拱北-凫-由。仲山甫至仲咨四世缺略,并不是“八世缺略”。始祖,是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立始祖,就是一世祖,在家谱上要有连续性,代数不可间断,也就是可以论出多少世。所以,立仲山甫为远祖,比较科学。
      (二)立仲由
      随着朝廷尊儒,仲由的地位被提高,仲氏立仲由为始祖(正如孔氏立孔丘为始祖)。种氏滕阳堂在四修族谱时发现《拱辰记》(始祖山甫为周相→由从祀孔子庙廷→羹墙-隆-动-知-言)、清康熙年间的《仲志》(一代,先贤始祖讳由字子路……八代羹墙;九代隆,习儒业,时秦并天下,制作纷纷,肆坑焚之祸,隆惧,遂隐于峄山下,踰年还卞,生子勃、动、缵),与滕阳堂二修族谱的记载(秦汉之间,以避仇改仲易种)、三修族谱的《序》(吾邑种氏,其先,及经秦火,焚书坑儒,埋仲为种,至后汉,官号司马有种暠者)相吻合,因此立仲由为始祖。目前,仲氏、种氏已达成共识,谱、志、祠一致,印发《仲、种同祖世次查序一览表》,可以论出多少世,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种庄村种氏家祠建立卫圣殿,大势所趋,格局已成。
      (三)立种动
      “始封之君,谓之大祖;得姓之祖,谓之始祖。”根据《拱辰记》,种动是种氏易姓祖,可以立为种氏始祖。毛泽东《祭黄帝》:“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种动,无“赫赫”,未被立为始祖。种动被立为易姓祖。
      (四)立种暠
      种氏,在历史上名见经传的第一个人是西汉酆邑大夫种岚(14世),官职不高,事迹不详。第一位名人是东汉的大司徒种暠(22世),“号为贤相”,父皋,本人暠,子岱、拂,孙劭,“四世公卿”。种氏族谱的《序》里有提到,但是未被立为始祖,只是“传世之鼻祖”。还有东汉的洛阳令种兢,捕杀了班固,也论不上多少世,族谱上一直没提。
      (五)立种师道
      《拱辰记》:“宋臣经略,仕宋有功,因蔡太师专权,迁居平阳。自经略至启蒙,十二世,安居山西种老庄。”种氏族谱载,启蒙子四:冕,德用,自立,众。
      种氏有两位经略,种谔(1027-1083)与其侄种师道(1051-1126),二人都做过经略使,种谔在先,人称“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在后,人称“小种经略相公”。宋朝姓蔡的太师只有一名,就是蔡京(1047.2.14-1126.8.11),大观元年(1107)拜太师。种谔在元丰六年(1083)永乐城之战中战死。可见,蔡京任太师时,种谔已不在世24年了,所以此处的这个经略就是种师道。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种师道传》:“卒,年七十六。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宋史·职官志八》:“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开:开垦,设置。府:府邸,府第。仪:仪式,仪仗。三司:司马、司徒、司空,即三公,皆正一品,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开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固定的办公场所,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及幕僚部属。开府仪同三司,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是朝廷对有功大臣的重赐,得授仪同三司,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的待遇,是文散官的最高官阶。古制,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再有钱,也不能盖更高更大的府第,出门的仪式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违制治重罪)。”
      双洪堂、滕阳堂、鲁豫堂、永善堂种氏都是种师道的后裔,滕阳堂种氏的“道”字辈是种师道的二十八世孙。
      “凡家族谱系失而复俢者,大都摘要而从之。摘其门庭显赫之要,摘其长门之要,摘其血脉相近之要,余者皆简略之。”种师道,虽然是将门名将,与双洪堂、滕阳堂、鲁豫堂、永善堂血脉相近,但是不能被立为种氏(所有种氏)始祖。
      (六)立种德用
      种德用,明初自山西先迁济宁,后定居滕县县城之南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彭口闸臭橘子园),在种氏滕阳堂四修族谱之前,也就是在未发现、研考《拱辰记》《仲志》之前,被种氏滕阳堂立为始祖,之后立为种氏滕阳堂始迁祖。
      (七)立种汾
      种汾,清乾隆年间创建种氏家祠、首修《种氏族谱》,捐三田(祭田、学田、茶田),为滕阳堂种氏中兴祖。
      综合以上,种氏双洪堂、滕阳堂、鲁豫堂、永善堂共同立仲由为仲子世家始祖,立种动为种氏易姓祖。如果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考证正确之后,可以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欢迎大家一起考证。


山东峄城  种道学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14
种姓应立仲动为得姓始祖
      1.以先贤仲子为始祖的仲氏族人,自然是仲山甫的后裔。
      据唐朝的《南彭仲氏族谱序》:“自樊侯传十三世,东鲁兆熊,委质文宣。”这说明唐朝时期的仲氏族人便以周朝的樊侯仲山甫为仲子的远祖。
      唐宪宗元和年间,林宝编写了《元和姓纂》,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给仲氏列了以下远祖: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鲁桓公子庆父,汤左相仲虺。
      此后的一些姓氏书,沿袭了这个观点。宋朝郑樵撰写的《通志》,在此基础上又把宋庄公子子仲列为仲氏的远祖。
      但据浙江桐乡谱引吴江谱:“咨,周樊侯(仲山甫)裔也,鲁卞邑大夫,遂家于卞,为卞里始迁之祖。咨生奂,奂生式,式生度,度生肇,肇生拱北,拱北生凫,凫娶宋氏生由字子路,是为先贤仲子。”这说明宋朝时期的仲氏族人,没有受姓氏书的误导,仍以周朝的樊侯仲山甫为仲子的远祖。
      到了明朝、清朝,仲氏谱志的编纂者显然受到姓氏书的影响,也学会了“大杂烩”,导致出现了“仲氏姓源混乱”的现象。
      2.典籍、文献、墓志,记载种氏为仲山甫的后裔,始自《后汉书》。汉武帝之前,儒家学说不是国家的主导思想,因此彼时仲子的影响力不如远祖仲山甫。直到唐朝开始,孔门诸贤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才开始大幅度提高。
      3.种氏易姓始祖为仲子第10代孙仲动,所以种氏是先贤仲子的后裔,当然也是仲山甫的后裔。
      4.至于仲氏旧志里关于仲动“无嗣”的记载,我认为道学宗亲分析的很对。在古代修谱人的观念中,“姓除”也被视作“无嗣”。但是如果当初动祖不灵机一动,也许就没有这一大支人了。现在不同以往,两姓共同编纂《仲子世家谱》。
      5.枣庄薛城种氏文化大院新建“卫圣殿”以专供卫圣仲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齐鲁大地又多了一座“仲子庙”,广大仲子后裔又多了一处祭拜的地方。善哉善哉!
仲、种同属一祖先!
学习了
乱世中,保护好自己才是最主要的,人活下来才有机会做其他事情,智慧的成果。
研究透彻!
恭贺枣庄薛城种氏大院新建“卫圣殿”,仲、种乃为一家
种氏现在有完整族谱
仲动易姓后种姓都有完整的历史记载。
拜读了
仲山甫封于樊地,樊姓也是他的后人。仲子的第十代孙仲动易姓为种,已然属实,仲种共立仲子为始祖应是正确之举,无可非议。
种仲是仲子后人,自然也是仲山甫后人,应该认祖归宗,统一仲氏家族后代,。
仲子九代仲隆,十代仲动改易姓为种,仲 种仍是一家。
仲种血脉相连,乃真手足。
回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