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研究

二代祖仲子崔归隐山林?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孔子有个徒孙,十六岁闻名列国却拒绝诸侯聘请,归隐山林终身不仕》,原文网址是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d89feb3de8afcfb564ef8c7内容如下——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博爱的宗师,并以“有教无类”的理念培育了不少出色的弟子。相传孔子手下有七十二名非常优秀的徒弟,他们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同时也还有三千名才德兼备的弟子,这些人也小有才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博爱的宗师,并以“有教无类”的理念培育了不少出色的弟子。相传孔子手下有七十二名非常优秀的徒弟,他们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同时也还有三千名才德兼备的弟子,这些人也小有才干。其实在历史上孔子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徒孙,他十六岁时已经天下闻名,各诸侯国争相邀请其出来做官,可他却选择归隐山林,终身不仕。此人就是子路的儿子子崔。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勇力过人的徒弟,也是孔子手下武力值最高的弟子。然而勇士难免阵前亡,勇猛无比的子路最终死在了卫国政变的斗争之中。起初,子路比较崇尚武力,加上性格太过直率,因此与孔子文绉绉的那一套格格不入,两人曾经发生过不少故事。据《史记》记载,子路名叫仲由,为人大气直率,喜欢张扬,曾经头戴雄鸡式的帽子到处耍威风,还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四处炫耀。由于孔子的宽广胸襟与至高的人格魅力,子路最终拜倒在了孔子的长衫之下,成了儒家学说的一名忠实弟子。
别看子路的个性与低调又儒雅的孔子性格相差得十万八千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孔子比较喜爱的弟子。子路的直率和有啥说啥的性格并不让孔子感到反感,相反孔子还觉得他比较可爱。子路生得人高马大,力大无穷,为人正直。公元前480年,已经在卫国为官的子路卷入了蒯聩的政变叛乱之中,最终命丧乱刀之下。子路的壮烈牺牲给孔子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高龄的老人在得知噩耗后痛哭不已。由此可见,子路在孔子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子路还留有一位十三岁的儿子在家中,他后来也成了位天下闻名很了不起的人。子路名叫仲由,他的儿子叫做仲子崔。十三岁的仲子崔就像一位小子路,一样脾气暴躁又嫉恶如仇。在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后,子崔就要去卫国为父报仇。这天恰好孔子前来吊唁子路,子崔就把想要为父报仇的想法告诉了孔子。孔子表示,子崔年龄还小,应该学会了武艺长大后再去报仇才有胜算。子崔觉得孔子这个师爷的话非常有道理就忍了下来,专心学习武艺。
子路的妻子叫做颜氏,是颜浊邹的妹妹。颜浊邹又名颜仇由,也是孔子的徒弟,同时他不仅是子路的同门师兄弟,而且还是子路的大舅哥。颜氏和他哥颜浊邹一样贤明懂事,她教导儿子立志报仇,并且督促子崔每天练习剑法与射箭等武艺。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子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知书达理,还懂得兵法。此时,子崔已经十六岁,生得与子路一样身材魁梧,浑身力量无穷,有过人的本领。
公元前477年,仲子崔与母亲颜氏商量后,决定先找孔子商议一下报仇之事,再去卫国找舅舅颜仇由。子崔见到孔子后,孔子看到子崔生得如同子路一般,心中又是感伤又是欢喜,于是考了他几句话,子崔对答如流。孔子见子崔文武双全,于是写了封给颜仇由的书信,让子崔带着信去卫国找颜仇由。于是,仲子崔带着宝剑与书信,一路直奔卫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了卫国,仲子崔找到了舅舅颜仇由。舅甥相见场面非常感人。看完孔子的信后,颜仇由就把卫国最近的状况告诉了外甥仲子崔。子崔找到杀父仇人狐黡约定时间决斗,狐黡答应了,两人约定两天后在城西决一死战。两天后,仲子崔带着宝剑,狐黡拿着木戟在城西决斗。狐黡虽然人品不咋地,但是勇力过人,当年与武力值爆棚的子路也可以一战;而子崔虽然年方十六,但是却武艺超群,加上一心为报父仇,因此武力值有加成;两大高手斗了好久,最终子崔一剑砍倒了狐黡。十六岁的子崔杀死了仇人狐黡,报了父仇。
替父报仇以后,子崔告别了舅舅颜仇由,回到了鲁国与母亲一起过起了不问世事的日子。由于子崔杀的是奸臣,加上他又是为报父仇不得已为之,因此他的行为不但没有人谴责,反而成了一段佳话。就这样孔子的十六岁徒孙子崔一下成了当时诸侯们讨论的热点人物,加上流传他文武双全,深通兵法,于是诸侯们个个想要把这个少年英才笼络到帐下。结果每天都有诸侯的使者跑到鲁国找子崔,表示希望可以聘请他出山做官。见到父亲为官惨死的子崔对于做官深恶痛绝,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来访者。
但是子崔太有名了,每天来找他的人那是络绎不绝。时间一长,子崔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骚扰,于是和母亲归隐山林了,一生没有出仕。子崔身为孔子的徒孙,子路的儿子,能够有这样的作为,也算没有给他们丢脸。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7
红色的字,是我认为有错误或者疑问的。非常佩服作者的戏说功夫。最可笑的是,把仲子崔报仇的时间考证为公元前477年,而且还与孔子见了面。问题是孔子已于两年前去世了!
  关于二代子崔祖报父仇的准确时间,《卞里志》《仲志》《仲里志》都未记载。但既然“问于孔子”,那么肯定是在公元前480年闰十二月(仲子结缨就义)至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一日(孔子去世)之间。
  子崔祖报仇时的年龄,济宁仲家浅谱作“年十五岁”。
  查《卞里志》《仲志》《仲里志》,俱记载说:子崔生于己亥年,即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彼时仲子四十一岁。那么仲子遇难的时候,子崔已经二十三岁了。又何谈“年十五岁欲报父仇杀狐黯”?
  PS:子崔祖、狐黯(又作狐黡、盂黯)的战斗,谁胜谁负?又有不同说法。
  1.《太平御览》卷第四百八十二引师觉授《孝子传》曰:仲子崔者,仲由之子也。初,子路仕卫,赴蒯聩之乱,卫人狐黡时守门,杀子路。子崔既长,告孔子,欲报父仇。夫子曰:“行矣!”子崔即行。黡知之,曰:“夫君子不掩人之不备,须后日,于城西决战。”其日,黡持蒲弓木戟而与子崔战而死。
  说的是狐黡死了,没提子崔有没有死。
  2.《卞里志》曰:仲子崔,因父遇卫难,欲报雠,告于孔子,曰:“行矣!”遂决战于城西,时狐黡持戟与子崔战而死。
  说的是狐黡死了,没提子崔有没有死。
  3.《仲志》曰:子崔,因狐黯诈堕,父折股被其伤。欲报复仇杀狐黯,告于孔子,孔子曰:“行矣!”遂与狐黯战而死,无嗣。
  说的是子崔死了。
  4.《仲里志》曰:子崔,欲报父仇杀狐黯,告于孔子,孔子曰:“行矣!”遂与狐黯战而死,无嗣。
  说的是子崔死了。
  不管当年那场战斗中谁死了,反正家谱上最后没记载子崔祖的后代。不过,明代兵部尚书、开州董汉儒在《重修先贤仲子墓记》写道:仲子遇卫难,葬于澶渊,次子子启奉母还卞;长子子崔决战死城西,居澶者其后。

这类戏说、演绎的文章,很容易误导读者。不仅不尊重历史记载,还掺杂了断章取义和想象,连“艺术创作”也谈不上。百家号上类似的文章非常多。
是孔老二的不负责,断送了子崔祖的命
应该是所谓的演义没有历史性的真凭实据吧! 也说明了崔祖的勇猛!
要不是看了评论,就让“小便”误导了,应该抵制
重大史实,须谨慎考证;矛盾文字当注明出处、提示存疑,但切勿以讹传讹遗误后人!
回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