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5975

注册时间2010-11-20
最后登录2025-4-24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亲祖认定的困惑
现代修谱,经常遇到断支、飞支难以向上挂接,亦有始迁祖备受质疑,又无法改认的问题。因年湮代远,历经动乱,谱牒失修,没有留下确凿可信的证据,往往给续修的族人造成困惑。
龙口始迁祖仲昔,载于清嘉庆《黄县家谱》,光绪年间续修皆如此,祖墓图中有昔祖墓的清晰标识。今值续修族谱之时,有人屡屡质疑,有说应为仲均美,有说应为仲谦,莫衷一是。因无确据,无法改认。
赐姓,源自上古,秦汉时期流行于世,及至唐五代盛极一时。皇帝常以功臣的封邑或祖先的生地,赐于姓氏,以示褒宠。唐代各朝曾将大批宠臣、战将乃至沙驼、党项、匈奴等少数民族首领赐予国姓李。李姓成为当今中华第一大姓,水分之多可想而知。明代航海家郑和,回族人,本姓马,明成祖朱棣念其“靖难之役”战功显赫,赐姓为郑。受赐之人引以为荣,其后裔自然就以受赐之姓为本族之姓了。
过去,出于攀附士族、继承收养等原因,改姓者也相当普遍。三国时期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因被东汉大宦官曹腾收养,故改姓曹。解放前,因革命工作需要,改姓者有之;如今,国家政策允许子女随母姓者有之。
赐姓和改姓,给氏族谱系的承续带来一定紊乱。就血缘关系而论,实际是他姓中有我姓,我姓中亦有他姓。仲氏族谱昭穆 有序,世次分明,但不能保证先贤后裔的血缘纯正无染。
鉴此,利用现代科学手段DNA技术,能否解决亲祖认定中的困惑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DNA,中文译名为脱氧核糖核酸,是人体细胞的原子物质。人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生父,另一半来自生母。利用DNA生物技术做亲自鉴定,对受检的父子各几十个位点进行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三个以上位点不同,就可否定亲子关系,准确率几近百分之百。因赐姓、改姓等诸多复杂因素,对几十代前的先祖进行DNA鉴定,无疑是徒劳的。
亲祖难以认定的问题绝非个例,如无法认定,可在谱牒中加以说明。如果握有可信的物证,有效挂接和纠正从前的误认,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凭只言片语,加以猜想推测,从而胡挂乱接,是对先祖和子孙后代极不负责,必将铸成历史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