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4701
注册时间2009-11-8
最后登录2025-7-21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仲崇民(仲浅) 于 2013-4-6 09:07 编辑
凤凰山传奇之一
龙爬道山
巍巍凤凰山,箔梁抱胸前,山明水清秀,百姓乐悠然。凤凰山,古时人称火山,山上常常冒火,周围没有人烟。后来,有一金凤凰落在山上。从此,山上再也没有喷火。因凤凰扑灭了火山,人们为纪念它,此山改称凤凰山。凤凰山高二百八十多米,乌黑的山顶,橙黄色的山膀,周身有九条深沟。传说山下隐藏宝库,有金马驹子拉磨,磨金豆子铸宝。有一年夏天,九龙治水,整个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有一妖魔,驾云而来,乘机要扒山盗宝。玉皇大帝得知后,急忙向正在治水的九龙,发布谕旨:“奉天承运,玉帝诏曰,今有妖魔在人间作乱,妄图盗取凤凰山下之宝藏,命你们斩妖除魔,誓保一方平安。钦此!”九条龙接到玉帝的圣旨后,来到凤凰山上,为保护宝物,紧紧伏在山上,与妖魔展开了殊死搏杀,只杀的天昏地暗,地动山摇。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妖魔难敌九龙,最终败下阵来,化作一股黑烟,逃跑了。搏斗后,山上被九龙滚爬出九道深沟。现在望着凤凰山,九条沟清晰可见。人们把凤凰山,改称“龙爬道山”了。九龙因护宝有功,被玉皇帝封官进爵。从此,九龙就成了这一带的地方官。在九龙的呵护下,这一带顺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在这倚山傍水的地方繁衍生息。
现在远远望去,“龙爬道山”象一位头戴乌冠,身穿九龙黄袍的一位慈祥老人。几千年来,他保护着山下宝藏,守卫着险要的山口,为家乡驱邪赈灾。
凤凰山传奇之二
金马驹
在仲子故里曾有凤凰山下有宝藏之传说,说从前有个小商贩三更天去赶集,路过凤凰山歇脚,因口渴难奈,意寻水喝,见山角下一户人家透出灯光,就径直前往,到此只见一鹤发童颜的老丈,正在赶着毛驴拉磨,还不时往磨眼里放着黄豆,商贩拿瓢舀水喝完,趁老丈不注意,慌忙抓了一把黄豆揣在怀里,勿勿忙忙上路了。拂晓时分,小商贩路边小解,此刻想起偷拿的黄豆,掏出黄豆一看,大惊失色,原来的黄豆,已变成金光闪闪的金豆子,小贩自知遇到仙人,见到了宝库,边循原路去找,遗憾的是直到日出东方,也没找到那户人家。现如今凤凰山的石头上,还有动物蹄形留下的脚印,都说是金马驹踩的。
凤凰山传奇之三
天门阵
家乡一直传唱着一首民谣:“凤凰山上旗杆座,凤凰山下凤凰城,杨军驻己五百载,至今中华传美名”。歌谣中唱的是宋朝穆桂英打破天门阵,兵营驻扎在凤凰山下凤凰城的故事。至今,凤凰山上遗有旗杆座。据考察凤凰城的旧址,从现在的西周庄,到丁庄正南,城墙石基依然可辨。箔梁村南大路口西,有城墙垛子,用大石块砌成,北有堂台子(点将台),台子旁有上马石蹬子。村民仲维庆,在菜园翻地时,常翻出一些箭头,手标等兵器,兵器上面刻有“穆”字。凤凰山一带东靠凫山山脉,西邻沼泽洼,地形正适应布防天门阵。向东数里,是邹城市郭里镇的镇(阵)头村,传说是当年天门阵的阵头。镇头原名“阵头”,天门阵南起镇头村,北到黄路屯村,东到郭里集北龟山,西到微山县马坡。方圆为大片洼地,地势最低处叫铁山洼,辽军元帅韩昌在此布下天门阵,宋辽两军在此进行了惨烈的搏杀。天门阵,道家四十九阵中的第一阵,系参透《易经》秘奥所创。道家高手在深山峡谷中,以十二根圆棍插在地上,在外行看来,一点规律也没有,东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随便乱插上去的一样,但是,若进了“死”、“灭”两门,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奥妙,也会在该阵法中,必死无疑。该阵用来诱敌,实在神妙至极。驻扎在凤凰城里的穆桂英,率领八姐、九妹、杨排风,前去攻打天门阵。北国妖道任道安,在天门阵中,制造幻音幻像,直击穆桂英心智薄弱之处。在这生死关头,穆桂英布下竹笛阵,以五音十二律克制妖阵幻音,以降龙木之凝神正气,化解阵中幻影。成功地进入了天门阵的心脏位置。以惊人的定力,战胜了自身的迷乱,最终天门阵在她们的正义之剑下,化为灰烬,穆桂英打赢了这场战役。
经此一战后,穆桂英又破洪州城(今济宁)。萧太后对侵犯中原心灰意冷,对杨门女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答应与大宋化干戈为玉帛,服首称臣,永不犯境。大破天门阵,杨家将搬师回京,宋真宗犒赏三军、御赐金匾“巾帼英雄”,并下旨普天同庆,从此,杨门女将美名永传。
|
|